二十年前考上中专生的人们,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国古人早就对读书有过明确的定义:发奋读书可以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可以改变家庭环境。20年前的中专、中师生正是一代在努力改变命运的人。
20年前的农村孩子,一旦考上中师或是中专,他们便可以上城市户口、解决自己的口粮、进一步被分配工作、甚至可以被纳入干部编制。
中专,中师生对于那一代农村孩子而言,便是鲤鱼跃龙门的机会,他们又怎么会不全力以赴的学习呢?
能在这样的背景下,考上中专、中师生的农村孩子,知识水平无疑是很扎实的,这些孩子的知识水平甚至超过了当下,许多211、985出身的名校生。
一、什么是中师生?
如今的人们鲜少会知道什么是中师?中师是中等师范学校的简称。80年代初期,教育事业荒废,各地的中小学,急需大量教师人员。
于是国家决定:通过政策的引导,让初中毕业生首选考入师范专业。初中毕业后,进修3-4年师范专业的学子,便是所谓的中师生。
这批师范出身的中学生毕业以后,将被分配到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去任教。当年中师生的入学年龄普遍在14-15岁,17-18岁毕业后他们就会被分配到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去任教,只有极
少一部分中师生有机会进入高一级的大专继续进行深造。
最早一批中师生如今已经将近60岁,最后一批如今也已经快要40岁了。中师生将最好的年华给了各地中小学,给了我国教育事业,可以说他们是我国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奠基者。
二、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初期,是中专、中师受追捧的时代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是我国大学院校录取率最低的一个特殊时期。当时的大学院校,主要录取的对象便是教育条件较好的,大城市出身的孩子。而中专和中师则成为了无数农村学子走出去的唯一出路。
能考上中专或是中师,对于他们意味着,可以上城市户口,可以被解决口粮问题,进一步可以分配工作,甚至可以被纳入干部编制。但在当时中师和中专,是真心的不好考。
全国每个大县,大约都会有过万名考生,他们希望借此机会来改变命运。可当年的中师,只会录取前五十名。由此可见当年能考上中师,中专的学子是多么的强悍。如果拿如今的学历进行参考比较,他们的水平已经超过了许多本科生。万里挑50名的录取率,放到如今,他们甚至可以被985、211等名校录取。在当年,学子们想要考上中专,中师仅是如此吗?当然不是。
当时初中毕业的学子想要报考中专,需要先通过预考完成筛选。名列前茅者才具备资格考中专。各地初中校的前20名,基本都去考中专了。换句话说,万里挑50仅仅是开始,随后全国各地的初中尖子生们,还要再次比拼,争取各中专院校有限的名额。
而中师因为属于师范专业,相比起中专,要求要更加严格。能考上中师的学子,首先要品学兼优,是学霸中的学霸。其次考入师范后,为了适应小学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他们还需要针对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进行强化训练。
在当年只有考不上中专的学子,才会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去报考高中。中专学历可以说是完全处于所有学历的最顶端。现如今的大学生,即使你出身的学校名列,211、985等名校,你都没有资格瞧不起当年考上中专,中师的父辈。以他们的智商和知识水平,考上如今你所在的名校,不过是举手之劳。
另外,当年高中的录取分数线,要比中师和中专的录取分数线低很多。所以说:当年能够考入中师或是中专的学子,才是全国各地最顶端的一批学霸。
三、中专、中师生到底什么水平?可以媲美211、985吗?
由于当年教育事业的荒废,国家需要大量师资型人才来为教育事业奠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政策向有利于中师生的方向倾斜。
随之在当年便有无数学霸,千军万马勇闯独木桥,为的便是改变自身的命运和家庭环境。本身就是全国各地的学霸,再加上后天的拼命努力。这批中专,中师生的水平就可想而知了。当年的中专,中师生优秀到了何种程度呢?当年政府机关选拔人才,会直接从学校老师里进行挑选。如今的985、211出身的名校生,毕业后能直接成为公务员吗?
当然不能,出身985、211等名校的学生,想要成为公务员还需要进行统一的公务员考试,而当年的中师生却不用,他们只要在校当几年老师,就能有机会直接被挑选为公务员。
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中专生毕业后成为技术型工人,中师生毕业后直接成为教师,在他们的观念里这就是铁饭碗,是不会轻易舍弃的。所以当年的中师生,从政、下海经商的只有一小部分。
即使如此很多地方教育系统依然出台了相关规定,不允许教师跳槽,不允许地方政府机关从教师队伍中挖人。
当年的中专生,中师生一旦毕业,地方政府就会,将他们就近分配到地方工厂或是中小学去上班。因为能进入中专,中师就已经意味着他们是技术型,师范专业的人才。所以当年的中专,中师生没有特殊原因,都会有一份体面的工作等着他们。
现如今即使是985、211名校的毕业生,也需要面向社会,自己去找工作。这一点就能证明,当年的中专,中师生是国家急需的人才,如今大多数985、211的名校毕业生,从自身学识到国家急需的人才程度上,是无法媲美当年的中专,中师生的。
四、中专和中师从何时开始走下坡路的呢?
1992年以前,初中生考上中专和中师的难度,不亚于如今的学子们,考上985和211等名校的难度。1992年以后,中师和中专的录取难度急转直下,随之而来的便出现了中师生和中专生,价值严重“贬值”的情况。
2000年左右的中专生和中师生,是最后一批直接分配工作的学子。2000年后中专不再给毕业生分配工作,随后被中专录取的人数变得越来越多,录取条件逐渐放宽,中专生再也不是昔日的天之骄子。到了2005年左右,一些大专学校开始实行3+2模式。
中专、大专录取学生的门槛变得更低,随之而来的便是中专不再是初中生毕业后的首选,许多初中毕业生选择长期学习进修的模式:考入高中—考入大学—甚至读研。
学业周期被拉长,既说明当今社会竞争的激烈,也说明如今高中,中专毕业生,尚不具备参加工作的学识资格。二十年前的中专、中师学子一毕业,就能成为技术型工人,就能成为教师,这就说明这批学子一毕业,就具备了参加工作的学识资格。
换言之二十多年前,中师,中专毕业的学子就像是镀了一次金一般。甚至当年中师毕业的学子,在如今的985、211等重点大学,成为在校老师,校长的也是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