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学生就业现状
我国现在的产业发展不平衡,各种人才结构不平衡。我国急需技术型人才和高管理技能型人才,但是大学却无法培养这些人才,导致人才结构不平衡,用人的岗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不用人的岗位人才济济。我国当前企业求才若渴,高级管理、高级技术人才缺口大,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我国国民整体素质不高,虽然是人力资源大国,但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截至2009年底,接受大学教育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4%。国际比较研究表明,我国人才培养比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也高速发展,大部分学校纷纷扩招,导致大学生研究生泛滥,大学生研究生早已不如往些年值钱,含金量大大降低。一有大型招聘活动,找工作、换工作的人都会争先恐后地去招聘会,很多人花了钱,虽然进了招聘会,却连和招聘官交谈的机会都没有,很多人投了简历就如石沉大海。很多的大学毕业生感叹:“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在太难了。”据估算,2008年全国至少有100万名毕业生面对“一毕业,即待业”的窘境。
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多,但是工作岗位却是不变的甚至工作岗位有所减少,这就导致这两者之间的供需不平衡矛盾越来越突出。很多人读大学就是为了能找到一份好的或者说满意的工作。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就目前表面形势来看,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资料表明,从2001年至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611万,是扩招前的5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率却远远小于此。
大学生刚刚从校园迈入社会,想法未免幼稚,思想不成熟,对社会怀有很大的期望与幻想,可现实往往很残酷。大学生对自己心中向往的生活太过憧憬,可现实往往打破幻想。不高的薪水让毕业生们大失所望。很多大学生读书的初衷是为了找到一份好的、满意的工作,刚刚毕业,一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找到一份条件较好,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的工作。从而对相对较低的薪水岗位不屑一顾。理论是书本上的,不会把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学得再多也等于无用之才。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大学生,关键是看能不能把理论用于实践。
虽然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但我们仍应对未来充满希望。在大学期间,我们要努力学习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和个人能力。因为不管到了了什么时候,我们社会都需要有真才实学,踏实肯干的年轻人。只有先提升自己,我们才有资格去挑选别人。虽然未来的道路难免艰险,到我们仍要披荆斩棘,一路勇往直前。
2024-04-18 广告
大学生就业现状 就业困难 原因一、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一)大学生毕业人数基数不断增长当前,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基数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非常大,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对教育的重视与发展。
(二)就业区域集中大学生就业区域结构分布不合理,就业区域的分布存在着一系列不平衡现象,根据近年来的调查,对于东部地区来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愿意在东部发达地区发展就业,高校毕业生选择沿海发达城市的人数占大多数。
(三)就业领域单一,热门专业人才过剩,也就导致了大学生在行业内的竞争压力加大
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教育事业也蒸蒸日上。第一个体现是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的相应变革。相应地,各大高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其直接结果是,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每年持续上升,成千上万的毕业生继续涌向社会,就业形势极其严峻。尽管有关方面继续为大学生提供优惠政策和就业机会,但在就业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这只是杯水车薪,大学生就业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由于种种原因,大量毕业生无法长期就业,“毕业后失业”的悲观情绪继续蔓延。据统计,一段时间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呈现以下特点:
1、 社会就业与大学毕业生人数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随着大学生毕业并进入社会,就业首先摆在他们面前。社会上有限的就业岗位与毕业生的数量形成鲜明对比。严重的供过于求已经成为他们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而且这种供过于求的就业趋势还在逐年扩大。
2、 这个行业的两极分化导致人才过剩。由于社会行业的不同,出现的现象可以分为流行和不流行。热门行业受应聘者的追捧,而这场竞争的结果是人才过剩,其他不受欢迎的行业基本上被忽视了。这样一来,整个就业市场呈现出许多毕业生无法就业的局面。
3、 受教育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心理期望工资与实际工资差距过大,就业困难。刚毕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自我优越的心理。他们认为自己有很高的教育程度、知识和能力。因此,他们在申请时支付的工资往往高于实际水平,导致他们多次应聘失败,导致短期内就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