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的学分制
我们老师说,如果学分没到指定的分数线就不能毕业,也不能参加高考.如果为到的话,真的会不能毕业,参加高考么?...
我们老师说,如果学分没到指定的分数线就不能毕业,也不能参加高考.如果为到的话,真的会不能毕业,参加高考么?
展开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很多地方这个学分是走走过程的,不是每个学校情况都一样。有些学校对于没有拿到学分的学科要组织补考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正常都会够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找医院开证明呀
只自己说身体好能军训当学校会理
定要有足够证明学校也要备案
只自己说身体好能军训当学校会理
定要有足够证明学校也要备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普通高中学分制方案说明
(一)课程结构与学分配置
普通高中课程的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学习领域共8个,即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而且除“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之外,其它7个领域都有相应的科目组成,每个科目制定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以及规定有一定弹性范围的学分数,为全面实施学分制课程管理提供了平台。
(二)学分配置说明
1.学分制及学分的规定
学分制是反映学生在学校课程方面发展履历的一种课程管理制度,也是衡量学生在课程方面的经历和发展水平的一种课程评价制度。它以量化的分值方式,通过学分来记录学生在相应的课程领域的成长经历,以及所达到的发展程度。学分制的实施方式很多,考虑到我国教育资源有限、学校规模与班额太大、学制的相对稳定以及高考、大学录取等的配套政策跟不上,比较稳妥的办法是采用学年学分制。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
关于学分的规定如下:每一个学分等于一个学期内每周一课时(40-45分钟)的课堂学习,并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若单从课时来说1学分=18课时。
2.毕业学分要求
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新方案的精神,根据我国高中已分普通高中、综合高中与职业高中的特点,没有必要再按毕业生的出路规定毕业要求。需要考虑的是,在普通高中范围内,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国家规定的学分底线适当降低一点,给地方和学校特别是学生个人留出空间。因此,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是:学生在三年内至少获得144学分,必修学分不低于116学分,其中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选修学分І不低于22学分,选修学分Ⅱ不低于6学分。因此,对于试行学分制管理的学校,学生修满上述规定的最低学分,并通过思想品德、组织纪律、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综合考核合格,准予毕业,并由学校发给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
3.从学分结构看学生发展空间
从理论上分析,三年高中可以获得189学分,按新课程方案的规定,毕业学分最低要求是144学分,因此,有45学分(占总学分24%)的空间留给学校支配,这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就选修Ⅰ来说,总的空间是55学分,如按最低要求22学分来说,还有33学分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可以在必修课程中跨科目或/和跨领域选修;就选修Ⅱ来说,总的空间是18学分,如按最低要求6学分来说,还有12学分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可以在校本课程领域自由选修。
即使是必修学分,同样给学生留有选择的空间,如体育与健康、艺术、技术等领域,只规定最低必修学分,但没有规定学习相同的模块,学生有权决定自己学什么内容。
于试行学分制的建议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处近年组织过多次有关学分制的专题研讨会,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学分制方案有一定的实践和认识基础。尽管如此,这项工作的全面开展,所面对的问题还是非常严峻的,如怎样在认识上达成共识、怎样解决技术上的问题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就有可能导致“采用学分制管理”并不一定比“不采用学分制管理”好。近年来,我们深入地研究了一些学校试验学分制课程管理的经验,同时,广泛地研究世界各国在高中阶段实施学分制上的经验与问题。针对我国普通高中的实际,着重思考了有关学年学分制的几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旨在为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试点学校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
(一)关于重新构建学校课程方案
学分制不是一项单独的管理措施,它与学校课程管理的方方面面紧密联系。进行学分制试点的学校应按照教育部2003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新课程标准和有关学校课程管理的指导意见或要求,制定适应新课程的学校课程方案以及相应的学分制管理方案。在着手制定学校课程方案时,首要任务是对原有课程进行评估、整合,积极开发选修课,从而建立以必修课、选修课为框架的课程结构,为学生选课提供平台,凸现课程的灵活性、选择性。学分制管理方案应包括课程设置、学分认定、选课指导、学籍管理四大要素。试点学校还应在每学年的学校课程方案中规定学生一学期所修习的学分总量的上限和下限。
(二)关于师资建设
实施学分制带来了一系列学校课程管理的问题,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重要任务,即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和完善的问题。学分制实行的前提是选课制,普通高中新课程中选修学分Ⅰ、Ⅱ在毕业学分中至少占28学分,占毕业最低总学分的 19%。对于选修学分Ⅰ,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学科领域知识,并密切关注本学科新进展及其与当代社会发展关系。在选修学分"领域,要求教师能结合学校特色、学生需求及自己的专长申请某门课程的任课资格。当然学校想要大量、聘请兼职教师也是不现实的,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让更多的教师打破单一的知识结构,发展他们的课程能力。
(三)关于学分认定的主体
学校是高中生学分认定的主要权力机构。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思想,可以将课程分成学术性与非学术性两大类,由不同的主体认定不同的课程。
(一)课程结构与学分配置
普通高中课程的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学习领域共8个,即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而且除“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之外,其它7个领域都有相应的科目组成,每个科目制定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以及规定有一定弹性范围的学分数,为全面实施学分制课程管理提供了平台。
(二)学分配置说明
1.学分制及学分的规定
学分制是反映学生在学校课程方面发展履历的一种课程管理制度,也是衡量学生在课程方面的经历和发展水平的一种课程评价制度。它以量化的分值方式,通过学分来记录学生在相应的课程领域的成长经历,以及所达到的发展程度。学分制的实施方式很多,考虑到我国教育资源有限、学校规模与班额太大、学制的相对稳定以及高考、大学录取等的配套政策跟不上,比较稳妥的办法是采用学年学分制。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
关于学分的规定如下:每一个学分等于一个学期内每周一课时(40-45分钟)的课堂学习,并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若单从课时来说1学分=18课时。
2.毕业学分要求
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新方案的精神,根据我国高中已分普通高中、综合高中与职业高中的特点,没有必要再按毕业生的出路规定毕业要求。需要考虑的是,在普通高中范围内,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国家规定的学分底线适当降低一点,给地方和学校特别是学生个人留出空间。因此,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是:学生在三年内至少获得144学分,必修学分不低于116学分,其中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选修学分І不低于22学分,选修学分Ⅱ不低于6学分。因此,对于试行学分制管理的学校,学生修满上述规定的最低学分,并通过思想品德、组织纪律、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综合考核合格,准予毕业,并由学校发给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
3.从学分结构看学生发展空间
从理论上分析,三年高中可以获得189学分,按新课程方案的规定,毕业学分最低要求是144学分,因此,有45学分(占总学分24%)的空间留给学校支配,这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就选修Ⅰ来说,总的空间是55学分,如按最低要求22学分来说,还有33学分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可以在必修课程中跨科目或/和跨领域选修;就选修Ⅱ来说,总的空间是18学分,如按最低要求6学分来说,还有12学分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可以在校本课程领域自由选修。
即使是必修学分,同样给学生留有选择的空间,如体育与健康、艺术、技术等领域,只规定最低必修学分,但没有规定学习相同的模块,学生有权决定自己学什么内容。
于试行学分制的建议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处近年组织过多次有关学分制的专题研讨会,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学分制方案有一定的实践和认识基础。尽管如此,这项工作的全面开展,所面对的问题还是非常严峻的,如怎样在认识上达成共识、怎样解决技术上的问题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就有可能导致“采用学分制管理”并不一定比“不采用学分制管理”好。近年来,我们深入地研究了一些学校试验学分制课程管理的经验,同时,广泛地研究世界各国在高中阶段实施学分制上的经验与问题。针对我国普通高中的实际,着重思考了有关学年学分制的几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旨在为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试点学校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
(一)关于重新构建学校课程方案
学分制不是一项单独的管理措施,它与学校课程管理的方方面面紧密联系。进行学分制试点的学校应按照教育部2003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新课程标准和有关学校课程管理的指导意见或要求,制定适应新课程的学校课程方案以及相应的学分制管理方案。在着手制定学校课程方案时,首要任务是对原有课程进行评估、整合,积极开发选修课,从而建立以必修课、选修课为框架的课程结构,为学生选课提供平台,凸现课程的灵活性、选择性。学分制管理方案应包括课程设置、学分认定、选课指导、学籍管理四大要素。试点学校还应在每学年的学校课程方案中规定学生一学期所修习的学分总量的上限和下限。
(二)关于师资建设
实施学分制带来了一系列学校课程管理的问题,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重要任务,即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和完善的问题。学分制实行的前提是选课制,普通高中新课程中选修学分Ⅰ、Ⅱ在毕业学分中至少占28学分,占毕业最低总学分的 19%。对于选修学分Ⅰ,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学科领域知识,并密切关注本学科新进展及其与当代社会发展关系。在选修学分"领域,要求教师能结合学校特色、学生需求及自己的专长申请某门课程的任课资格。当然学校想要大量、聘请兼职教师也是不现实的,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让更多的教师打破单一的知识结构,发展他们的课程能力。
(三)关于学分认定的主体
学校是高中生学分认定的主要权力机构。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思想,可以将课程分成学术性与非学术性两大类,由不同的主体认定不同的课程。
参考资料: http://pe.cersp.com/kcbz/kbjd/200703/1828_2.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