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占庭艺术是一种怎样的艺术?
公元四世纪,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罗马帝国部分在历史上就曾经是一个文化“熔炉”,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汇,彼此借鉴、取长补短,经过长时期的交流与发展,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一方面,拜占庭文化时古希腊罗马文化最重要的继承者与集大成者,许多典籍以及当时的经典文献都得以在拜占庭时期保存流传下来。
另一方面新兴的基督教文化使得拜占庭文化与曾经的古罗马、古希腊的多神体系有着很大的不同,并且受到近东文明的影响,以及与东方国家日积月累的交流,使拜占庭文化有着区别于西欧文化特色的十分鲜明的特征。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拉丁语在该地区的式微,希腊语在狄奥多西二世之后成为了最主要的官方语言,因此拜占庭文化集合了希腊文化的传统、东正教特色以及借鉴东方文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查士丁尼时期是拜占庭文化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代表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可以看做是一个时代的拜占庭艺术发展成就的最佳体现。无论是教堂内壁上极具特色的金碧辉煌的镶嵌图案以及精致雕刻,还是巨大的穹顶设计与构造,都是这一时期经济文化繁荣的象征。当然拜占庭文化也经历过黑暗时代,在希拉克略统治的动荡时期,社会的动荡使得经济文化发展低迷,文化风向逐渐趋于保守。
直到马其顿王朝时期,拜占庭文化才又迎来了其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上还吸收了其他民族,例如亚美尼亚艺术风格,又或者是阿拉伯艺术风格的影响,使得文化有了新的风貌,既具备严肃性,又不乏典雅流畅。
总体上看,拜占庭文化是在多民族多文化交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又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精髓,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