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到底讲的是什么?

 我来答
一抖解说人
2020-11-06 · 做一个解说,优秀而内敛
一抖解说人
采纳数:118 获赞数:308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著名学者陈世骧曾对《天龙八部》作了一个精要的概括:冤孽与超度。没错,“无人不冤,有情皆孽”正是这部小说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下面,我们将分别从冤孽与超度两个层面来解读《天龙八部》。

第一层:冤孽

在《天龙八部》中,除了少林寺中那个无名无姓的扫地僧以外,其余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生活得称心如意,无冤无孽。表面上看,《天龙八部》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冤孽的世界, 再深入一层即可看到,这一冤孽世界的里层,则是一个欲望的世界。说穿了,世界上所有的冤孽,都是由人类本身的欲望所造成的,如慕容博的复国欲望改变了萧远山、萧峰父子的人生,而萧远山的复仇欲望又改变了玄慈、虚竹父子的人生。又或许,自己的欲望最终恰恰成了自己的冤孽,康敏的故事是这样,游坦之的故事也是这样。如此纵横交错,人世间就成了广阔而又复杂的欲望之海洋,同时也就成了复杂而又深邃的冤孽深渊。

这就意味着,人间的“非人世界”,其实恰恰是由人类的欲望所造成;而人类的“非人命运”,其罪魁祸首恰恰是人类欲望本身。吐蕃高僧鸠摩智,正是因为没有挣脱名缰利锁,差点就身败名裂;少林寺方丈玄慈大师这样的大德高僧,也是由于不能克制自己性冲动,不仅使自己和少林寺的名声受到极大的损害,而且还导致了叶二娘发疯、虚竹成为孤儿,最终只能以死相赎。

第二层:超度

既然已经明白人类命运的真相,当然就不难找到拯救人类命运的自赎或超度之路。既然人类的冤孽是由人类自身的欲望所造成,那么人类的超度之路当然还是要在人类的理性与良知中找寻。情感与欲望是人类的本性,理性与良知也正是人之为人的本质。

《天龙八部》之书名“天龙八部”来自于佛经名词,其中也多恻隐佛理:慕容博、萧远山这一对冤家仇人在少林寺被高僧点化,双双携手出家,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段延庆最终不杀段誉,仅仅是出于父子亲情,是一种人性的常规;而叶二娘最后殉情而死,则是人类爱情最感人的一幕,当然也不是任何一部佛经所能解释的。

《天龙八部》的主题,起点当然是佛家的慈悲之心,悲天悯人,破孽化痴。但这部小说的终点却不是佛家的“彼岸”,而是人世间的现实世界:其通往终点的途径也不是佛家的“空无”,而恰恰是人道的真情义。

小说中对慕容博、段延庆等人的王霸雄图固然持否定态度,但却没有否定段誉成为大理国君、萧峰曾为辽国南院大王、虚竹成为西夏驸马兼灵鹫宫主人。小说中对岳老三、丁春秋等人贪图虚名的种种言行作了深刻的讽刺和挖苦,但却没有对萧峰等人当世英雄的不朽名声作任何的贬损。更有说服力的是,小说中对云中鹤的色欲、段正淳的滥情作了报应的因果展示,但对萧峰对阿朱之情、段誉对王语嫣之爱、虚竹与西夏公主的性关系等等却没有作丝毫否定。除了萧峰的故事最终没有圆满的结局,段誉的痴恋、虚竹的犯戒,都超越了伦理的障碍和佛门的清规,最终皆大欢喜一这当然只能是人道意义上的大欢喜。

金庸之所以要给段誉、虚竹如此巨大的“人道奖赏”,其原因恰恰在于他们的佛道之心。尽管虚竹的母亲是天下第二大恶人叶二娘,段誉的生父是天下第一大恶人段延庆,萧峰的父亲萧远山也是“大恶人”,可以说萧峰、虚竹、段誉都算得上是“恶人之子”,但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是他们能用自己的仁爱与慈悲,斩断人世间的“血的锁链”及其“恶的锁链”。从而,他们的人生,就不仅仅是孽海悲歌,同时又是一段让人感动的苦海慈航。

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唯一没有用任何形式 “肯定”过的人类欲望,就是复仇的欲望。萧远山、叶二娘等人的复仇被作了否定性的描写,康敏更是丑恶的人物,萧峰最大的罪孽正是因复仇之心打死了他的爱侣阿朱,而萧峰最大的功德则又是他阻止了宋辽两国的相互攻杀,虽死犹荣。萧峰、段誉、虚竹三位主人公之间,其实也有重重仇怨,但他们的行为却是在销仇泯恨,为人间带来和平与安宁。

总之,如果只是将《天龙八部》当成一部纯粹的武侠小说来看,那就真的太浪费这部小说的价值了,其中蕴含的佛性哲理,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探索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