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寻找外星文明的时候,为什么人类总以人类自身为参考?
当人类第一次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时,想在未知的宇宙中寻找一个“同伴”的想法就在脑海中扎了根,为了寻找“同伴”,科学家用尽了手段,甚至还将携带着人类和地球信息的卫星发射进深空,但是迄今为止还是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整个宇宙仿佛是“静默”的,仿佛只能听到人类孤独的“呐喊”。
其实当人类1960年左右发射各种各样探测卫星,到地球周围的行星上寻找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时,大多数人对科学家判断某个星球存在生命可能性的判别标准很不理解,因为在科学家看来,搏森袜不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基本上就不可能存在外星生命,那为何寻找外星生命一定要以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作为参考呢?
目前许多人对科学家这种是否存在生命的基激判别标准很不认同,他们认为,或许在人类看来很舒适的生存环境,可能对外星生命来说就是极端恶劣的,并且外星生命生存必须条件都可能和人类有很大的差异,甚至他们的生命构成形式都可能和人类完全不一致。
所以,以人类目前所需的生存条件为参考,在无垠的宇宙中寻找外星生命,这无疑是一种保守、无知且自大的表现,相信大家都曾有过这样的想法。
那么,以人类自身生存条件为参考,在宇宙中寻找外星生命真的是科学家做错了吗?其实并不是,科学是需要敢想的,每一次的科学进步都离不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所以说这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科学家思维保守不敢想象。
美国一位专门研究地外生物生存条件的天体生物学家,戴维·格里斯波(Dr. David Grinspoon)曾针对这个问题打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比方。
他说:假如你喜欢吃水果,你知道只有红色和绿色的果子是没毒可以吃的,那么你去摘果子你是去摘那些已经吃过并且确定无毒的红绿果子,还是看到任何一个果子都要摘,并且还说:之前我吃过的果子可以吃,不代表我没吃过的果子就不可以吃。
同理,如果在地球之外寻找外星生命也按照这种方法找的话,那就没法找了,因为宇宙中人类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甚至在春银人类看来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都有可能是一种人类完全理解不了的生命形态。
所以,因为目前我们只有人类这一种样本,以这种样本在宇宙中寻找外星生命、外星文明,找到的几率会更大,并且所耗费的成本也更低,并且因为他们生存环境和我们地球类似,所以生命结构跟我们类似的几率也非常高,这样也就存在了可以互相交流甚至是贸易的可能性。
总之,与其说人类在寻找外星文明,不如说人类其实是想在宇宙中找个“同伴”,虽然现在还没有收到任何的回应,但是我们确实不应该气馁,毕竟人类真正进入宇宙才不到百年的时间,相比于宇宙存在的历史,这点时间也只能算是“一瞬间”。
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随着人类对宇宙探索程度的加深,只要宇宙中真的存在生命,那么人类终将有一天会和他们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