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代,社会上存在哪些不公导致改革非常艰难?
从古至今,公平问题一直都是人们进行争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地位的平等,财富的平等,性别的平等,对于这些方面,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追逐,期望社会能够有一天真正的达到人人平等,也期盼社会能够在平等的状态之下,少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的安稳,更加的和乐。
但是时至今日,公平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完美的解决,男女之间的差别,财富上的差距,地位上的不同,这些依旧是比较热点的社会话题。其实不仅是在现代,在中国古代历史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公平正义问题也是一个让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有很多的思想家、改革家都为之努力过。
春秋时代,存在诸多不公平社会现象
比如说,春秋战国时代,我们就随处可见不平等的社会现象,贵族对平民的打压,对于奴隶的压迫,诸侯权力和地位的不平等,这些导致了诸多的社会矛盾和战争,也让春秋战国时代变成了我国古代社会中最大的乱世,纷争持续了几百年之久。
墨子曾说,那时的社会完全没有公平和正义,对此,墨子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学说推广,企图对于这样的形式进行改善,推翻曾经不公平的社会秩序,建立一种和谐稳定而又没有差别的社会。那么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到底存在着哪些不公平呢?本篇文章重点分析一下这样的问题,看一看为什么墨子会说当时的社会完全没有公平和正义?
人格上的不公平
其实这种人格上的不公平,从西周订立分封制度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存在了,因为西周的分封制,完全是建立在阶级制度上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让人们认识阶级、接受阶级的形式来稳定社会发展的,而阶级一旦存在,每一个阶层的权利和地位一定会不一样。
按照西周的统治形式,高阶层的人对于低阶级的人有着绝对的掌控权,尤其是对于平民和奴隶这两个阶层,他们几乎只有贡献和被压制两种情况,而对于贵族、诸侯或者是天子,哪怕是没有能力,哪怕是为非作歹,可能也不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因为那时社会所采用的阶级制度,决定着高阶层的人对低阶层的人的掌控能力,也决定着高阶层人行为的正确性和可实施性。
礼乐制度是思想枷锁
除此之外,,礼乐制度还给予了人们很深的思想枷锁,比方说,在儒家观念里,就有着男尊女卑,或者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样的思想,这其实本身就是对人格的一种差别化,抬高了男性的地位,抬高了贵族的地位,抬高了诸侯和天子的地位,并且企图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将不平等变成正常和天经地义。
如此一来,强大的人打压弱小的人,不就是顺理成章吗?富贵的人侮辱贫苦的人,不就是理所当然吗?狡诈的人欺骗愚昧的人,不也是应该?如此,人格上的不平等必定会压制着人的生存,而当人的生存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打压就必定会产生反抗,这个社会也就会越来越不稳定。所以说,人格上的不平等其实就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扭曲,并且企图将这种扭曲的人际关系变成合理,这本身就是极端不负责任的。
分配上的不公平
在当时的制度之下,有些人毫无贡献但是却荣华富贵,拥有大把的金钱、大量的财富、大片的领土,享受着平民百姓可能好几代人都无法达到的生活,而另一群人,或者说是许多人、绝大部分人,他们辛辛苦苦、任劳任怨,劳碌一生却是缺衣少食,连最基本的生存和温饱问题都没能解决,造成了一部分人无故富贵。
而另一部分人则无故贫贱,而且,富贵的人没有付出任何的劳动,贫贱的人却是劳苦一生,这其实完全是由于分配上的不公平所导致的。
其实,对于分配这个问题,按理来讲应该是平等的,当然,我们所指的平等不是平均,因为既然是社会分配,那么就一定会有多有少,有得有失,不可能人人都一个样。因为每个人对于社会的贡献能力是不同,创造的社会价值也是不同的,如果这些能力不同的人收获的利益和地位都是相同的话,那么必然会导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
社会分配,应该是平等而不是平均
所以说,我们说的社会分配应该是平等而不是平均,但问题是,无论是富贵也好还是贫贱也好,这都应该是合理的,一个人付出的努力,付出了劳动,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他是应该富贵的,那么他就得富贵;一个人,他没有创造价值,没有付出劳动,每天好吃懒做,他就该贫贱,也就得贫贱,所以说不能是无故富贵,也不能无故贫贱。
但问题在于,在当时的社会存在着诸多分配不公平的现象,比如说,吃祖宗饭,有些人天生出生在王公贵胄的家庭里,他们生下来就可以世袭爵位和领地,有仆人伺候,有大把的金钱,有能够遮风挡雨的房子,不需要对社会做出任何贡献,也能够荣华富贵;甚至在他们这一代人,可能还在阻碍社会的发展,但依旧能够凭借着祖先流传下来的功绩而得到国家的尊重,得到权力、财富、地位。
又比如说,抢夺他人的劳动成果,有一些人采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比如说盗窃,抢劫,诈骗,战争,将别人的发展成果掠夺成自己的,以达到后来居上的目的,这种种的情况都导致社会资源的分布不平等,自然也会导致社会各大阶层的矛盾。
试想一下,平民百姓们认真辛苦的劳作,最终得了的粮食都需要上交给国家和贵族,自己连温饱都解决不了,能不产生怨念吗?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怨念能不越积越深吗?当怨念越积越深,能不出现反抗吗?当出现了反抗,社会还能够安稳发展吗?
舆论的不公平
我们上面说到人格有不公平,分配有不公平,但对于分配和人格的不公平,在社会舆论等方面却不以此为非,反以为是,就像墨子所举的例子那样,有一个人跑到别人家里的果园偷桃子李子,大家都说该罚,但是罚的原因却是“不以其劳获其实”,而不是损人利己,这是在人民群众当中的不公平。
再比如,在人格方面,男性和女性如果做同样的一件事情,针对男性可能就是夸赞,但是针对女性则就是谩骂,或者说,在贵族和平民两个阶层发生同样的事情,针对贵族就是辉煌,针对百姓则就是耻辱,这是在人格方面的舆论不公。
还有就是,在国家和个人阶层的舆论不公,这也是当时社会最大的舆论不公平。比如我们上面说到,当一个人偷窃了其他人的果实,是应该得到惩罚的,如此当一个人损害了其他人的生命权益,更是要得到更大的惩罚。也就是说,偷鸡摸狗自然比偷桃子李子的罪名要大,损害他人生命的罪行又比偷窃的罪名要大。
按照这样的理论,当一个国家发动侵略战争攻打其他国家时,当一个国家仗着自己国家强盛的实力而吞并其他国家领土时,当一只军队凭借自己强大的作战能力而大规模屠杀另一只军队时,当一个诸侯国把别的国家的土地、人民、财产都据为己有时,这些情况又该怎么办呢?按照当时的规定,这样的情况必定触犯了很多条罪名。
舆论存在典型的双重标准
但问题在于,这些行为不但没有错,天下人反而还“从而誉之为之意”,也就是说,将这些人当成是好汉,说他们是义举,他们定成是民族英雄,并且以战争的胜利引以为豪,这在春秋战国时代是很常见的。
比如说,诸侯在战争中侵略其他国家的领土,屠杀其他国家的人民,搜刮许多其他国家的财产,这些东西都要写在书本上,刻在石头上,铸在青铜礼器上,然后向天下的人民和自己的子孙后代炫耀,并且标上功勋两个字,甚至还要凭借着这些东西来名留青史,这也就是说,当国家出现这样的行为的时候,人们认为是正义的。
那么,如果一个平民百姓去攻打自己的邻居,杀自己邻居家的人,抢夺自己邻居家的财产,他们也可以记录在自己的本子上、器皿上向自己的子孙后代炫耀吗?当然是不能的,而且不仅不能反而还要定罪。
同样的一种行为,王公贵胄可以干,平民百姓不能干,或者说王公贵胄干了叫英雄事迹,但是平民百姓干了就叫为非作歹,这又是什么道理呢?典型的双重标准而已。
讨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确实存在着诸多的不平等,在人格方面,男性与女性不平等,各个阶层之间也不平等,甚至奴隶都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他们只能够被打压,被欺负,而平民百姓也缺少生存的空间和权利,只有王公贵族和诸侯天子相对来讲的生存环境比较容易。
分配方面不公平
而在分配方面,往往创造社会价值最少的一部分人,却占据最多的社会资源,他们凭借着各种阴谋权术,凭借着祖宗遗留下来的功勋,凭借着诸侯或者天子的信任,不断地打压平民百姓,不断的打压自己下面的阶层,将平民百姓的努力全部收归己有。导致社会矛盾越来越冲突。
舆论方面倾向于强者
此外,在舆论方面,人们对于胜利者或者对于实力强大的人,又或者对于国家行为都是比较宽容的,国家发动战争并且打赢了,那么,无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都可以当作是自己的业绩,比如说在战国时代,秦国与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武安君白起斩首赵国降卒40万,让赵国几乎一夜“缟”素、流血漂橹,但这样的事件不也被记录在册成为了前代的功绩吗?
可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平民百姓之间,则就成了天下之大不违,这不就是一种舆论的不公吗。所以说,当时那个社会其实完全没有着公平和正义,所以才会天下大乱。因此,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很多思想家们,他们所提出的救世方案,都是从人际关系和分配办法入手的,企图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改革,建立一种公平正义的新秩序,也建立一种公平正义的新社会。
结尾
在他们看来,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救世”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拯救这个时代。比如说,墨子就是这么做的,他认为社会如果要发展,首先要在分配和人格上达到平等,而在人格上的平等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也就是主张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爱,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其实在人格上都是一样的。
墨子主张按劳分配
而在分配方面,墨子主张按照劳动来进行分配,一个人做到的事情多,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多,那么他就理所应当的占据更多的社会资源,而且这个人的贡献,只能够应用在这个人本人身上,不能说他做出了很多的社会贡献,他的儿子孙子都要获得相应的利益。
这其实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思想,因为有不公平就会产生反抗,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没有人愿意在别人的打压之下存活,也没有人愿意因为一个出身问题就决定自己的所有,如果那样,那什么又要怎么生存呢?恐怕只能够怪自己不会投胎了吧。
所以说,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不公,是导致社会矛盾的最关键因素,只有尽可能地解决这些社会不公现象,才能够上社会取得更好的发展,因此,后世才会出现很多的变法,像秦国通过法律来解决,齐国则通过吏治来解决,虽然道路不同,但最终解决的其实都是社会不公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