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和鲁迅同窗两年的陈寅恪,为什么却从来都不提鲁迅?
倘若说起鲁迅,想必大家都会称赞不已,此人为浙江绍兴人,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一代伟人曾这样评价他:“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不仅如此,鲁迅在世界文坛也有很大的影响,因而被人们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这样的一个人,自然是引人注目的,倘若你能够跟他攀扯上一点关系,定然喜欢拿出来和他人分享,从而提高自己的地位的。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却有人却做出了相反的抉择,此人便是陈寅恪,他曾经和鲁迅同窗两年,但是却对鲁迅只字不提,这是为何呢?
陈寅恪为江西修水人,是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显然的,这也是一个优秀的人,是值得我们称赞的对象。而更加令人感到诧异的是,陈寅恪的哥哥陈衡恪和鲁迅还是比较好的朋友,这就令人更加好奇了,为何陈寅恪的作品中一直没有看到鲁迅的身影呢?
其实原因也很有趣,因为陈寅恪和鲁迅同窗之时,两个人的年纪差了不少,鲁迅已经21岁了,但是陈寅恪却仅仅只有12岁。相反的,陈衡恪则和鲁迅的年纪差不多,或许这也是他们为何能够成为好友的缘故。
鲁迅是个喜欢学习的人,他非常尊重俞明震,此人是陈衡恪和陈寅恪的舅舅,因此鲁迅对陈氏兄弟的印象都不错,喜欢和他们交往。只不过由于陈寅恪的年纪比较小,而人在青年时代倘若年纪差的比较多,很容易有代沟,因此鲁迅和陈寅恪的交往比较浅,也没有多少共同话题。
1912年之时,鲁迅来到教育部任职,而陈衡恪也在次年做出了一样的决定,两个人在共事之时感情很好。1914年,第一次世纪大战爆发,陈寅恪来到北平投奔自己的大哥,与鲁迅再次有了交集。不过可惜的是,两个人的志向不同,而陈寅恪又是一个不喜欢参与政治,只专注于古代历史研究的人,并且在不久后又选择了出国留学,因此两个人并没有多少感情上的联系。正是因为如此,在陈寅恪的印象中,鲁迅一直都不是他的好朋友,为何在自己的作品中谈及他呢?
当然,对于其中的原因,其实陈寅恪在晚年的时候,也为我们解答了,他认为鲁迅的名声太大了,他想要避嫌,不希望有人说他蹭鲁迅的热度。倘若就这个缘由来说的话,我们定然也是要佩服陈寅恪的为人的。当然,也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他才能够在乱世年代依旧专心研究,为国学领域的发展带来如此之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