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什么没几年就灭亡了?
始皇崩逝,胡亥继位,结果不到三年,胡亥就被权臣赵高杀死,继任者秦王子婴也未能力挽狂散败模澜,在刘邦率军抵达关中时向刘邦投降,其后又被项羽杀死。一统天下的秦,亡得太快,快到令人猝不及防,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始皇不早定扶苏为接班人,被幼子胡亥钻了空子。
始皇的长子为扶苏,史书上的记载不多,从其自杀前的举动来看,始皇没能早些指定他为接班人,应该是有原因的。
始皇因病突然崩逝于沙丘,胡亥矫诏欲置扶苏于死地,扶苏接到诏书,不疑有他,转入内室,拔剑哭泣,意欲一剑了之,戍边大将蒙恬来劝,让扶苏再请示一下,扶苏则绝望而幼稚地拒绝,“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
孔子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而扶苏面对生死,连“走”的选项都拒绝,这说明扶苏根本不是某些人想象中的儒家,而是受到法家思想毒害的皇家公子,并不懂得性命在权力斗争中的重要性,和蒙恬、魏豹、彭越、刘邦等拥有超强求生欲的权力动物不同,这样的人,并不适合执掌天下。
或许正是这样的原因,始皇才始终下不了决心,不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想把天下交到扶苏的手中。虽然扶苏并不适合做天子,但胡亥更不适合,作为始皇幼子的胡亥,更没接受过相应的专业训练,也不曾像扶苏一样被始皇重视,所以扶苏虽被扶上皇位,却像一个冲缓提线木偶一样,任凭赵高的摆布。
赵高心中没有天下,从他突发奇想地要扶胡亥上位到他残害了胡亥的性命,所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打击政敌,蒙恬、李斯、冯去疾等重臣都被赵高给害死了,秦的大厦也就从内部倾塌了。
废长立幼,历来都是大忌,汉高祖晚年也曾要立三子刘如意为太子,被太子太傅叔孙通援引历史上各种废长立幼而国将不国的故事驳斥得面红耳赤,叔孙通讲这些时,重点讲了刘邦所亲历的胡亥上位导致秦国灭亡的历史。
其二,始皇坚持全面的郡县制,而非更合乎当时形势的郡、国并行的制度。
始皇吞并天下,王绾等重臣反反复复地上书,请始皇在边远的荆楚等地置诸侯国,派皇室子弟中的贤者去做诸枯丛侯王,但始皇却采纳了李斯的意见,认为这样做就是遗患未来。
搞一些诸侯国,固然会在百八十年后成为天子的新隐患,但不在一些边远地区搞一些诸侯国,边远地区的百姓折腾起来,远在关中的天子就不能迅速反应,闹不好,天子反应过来,那些百姓已经闹成气候了。
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高呼,凭九百多个戍卒起家,迅速地攻下了多座城池并在陈县称王,为什么陈胜能这么猛?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在于,那些郡守县令都是“打工”的,并不会像诸侯王那样有足够的“主人翁”意识,陈胜来了就投降嘛,投降不但能保命,还能保富贵,甚至还能更上一层楼。
如果荆楚等地都是秦始皇的儿子在做诸侯王呢?肯定是第一时间绞杀陈胜、吴广的队伍啊!不绞杀陈胜、吴广,陈胜、吴广就会拿他们开刀,成功绞杀陈胜、吴广,他们就能保住自己的诸侯国。这一逻辑在汉高祖晚年成功应验。
汉十一年,英布起兵谋反,先攻打荆国,荆国国王是刘邦的堂兄刘贾,刘贾不敌英布而战死,随后,楚王刘交、齐王刘肥和天子刘邦的三路兵马将英布围了起来,英布不敌三刘,往长沙国跑去,被长沙王杀死。而后,刘邦又将荆国改名为吴国,立侄子刘濞为吴王。
倘若秦始皇像汉高祖那样在边远的荆楚等地置王,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人还等闹腾起来吗?恐怕在这些的势力还弱小时就直接被绞杀了,像三刘绞杀英布那样被绞杀了。
其三,始皇不施仁义,而单纯地依靠武力,不得人心。
汉高祖得天下后,谋士陆贾时时在刘邦面前讲诗书,终于讲到刘邦不耐烦,刘邦就反问了一句,我是在马上得的天下,要诗书做什么?陆贾也很刚,直接回怼刘邦,你能在马上打天下,还能在马上治天下吗?而后,陆贾又给刘邦讲了很多靠武力来治国最终导致国家败亡的历史,让刘邦大为震动,这其中就包括秦始皇靠武力来治天下。
秦始皇凭借强大武力,肆无忌惮地压榨百姓,从而在百姓心中树立了“暴秦”的负面形象,刘邦进入关中后,跟关中百姓也就是秦皇室的基本盘说“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随后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关中百姓就乐呵呵地“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这与项羽被击败后项羽封地鲁城百姓的反应截然相反,这说明秦皇室的基本盘已经因为秦始皇的暴力统治而抛弃秦皇室了,这样的一个秦皇室,焉能不失天下?焉能不亡社稷?
秦始皇崩逝,继位的胡亥、子婴并没有迅速扭转始皇暴力统治的策略,胡亥甚至变本加厉,最终官逼民反,秦亡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