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是三朝元老深受康熙雍正器重,为何却在乾隆那栽了跟头?
清朝前期名臣辈出,曾有多位重量级人物相继活跃于朝堂之上。然而,在这些显赫一时的朝廷大员中,却仅有一位得以配享太庙的汉臣,他就是康雍乾三朝元老、清前期重臣张廷玉。不过,这个一生谨小慎微的人物,晚景却十分凄凉,而且在关键时刻接连失策,最终招致乾隆厌恶,甚至险些丧命。
张廷玉出身官宦世家,为名门之后,他的父亲是康熙朝一品大学士张英。在康熙三十九年时,张廷玉高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并深受康熙赏识;到雍正朝时,张廷玉更是成为最受恩宠的汉臣,与满臣鄂尔泰同为雍正帝的左膀右臂;乾隆初年,张廷玉和鄂尔泰两人辅政,成为权倾朝野的人物,也曾深受乾隆帝的倚重。
作为康雍乾三朝重臣的张廷玉,曾获得雍正帝的允诺,死后将配享太庙。这是一项极为光耀的殊荣,如同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一般,堪称清代朝臣最为向往的荣誉。
为了保住这一荣誉,得到皇帝的认可,张廷玉一直兢兢业业,谨小慎微。然而,晚年的张廷玉却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鲜,开始遭受乾隆的厌恶,甚至险些丧命。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问题的根源大家都很清楚,那就是:随着张廷玉权势日益膨胀,开始令乾隆心中不安,甚至不得不处处提防,而且随着乾隆皇位的稳固,他已经不再需要鄂尔泰、张廷玉这样的辅政大臣,而是想着如何不断加强皇权。
张廷玉很聪明,当他看出乾隆已经开始厌恶自己时,便提出要告老还乡。然而,乾隆却并没有轻易放他离开,表面上说是挽留,但内心深处还是对其不放心,甚至想着借机惩治这位老臣。只是,由于张廷玉一再坚持,乾隆无奈,也只好答应放弃回乡。
然而,此时张廷玉却接连犯了两个错误,以至于给自己招致祸患,险些丧命:
首先,当时乾隆恩准张廷玉致仕,而且给了他一份允诺,称会尊奉先帝雍正遗命,让其死后配享太庙。当张廷玉得到了乾隆恩准,自己的心愿被满足时,却高兴地太早,未亲自进宫向乾隆谢恩,而是写了一份谢恩折,由其子张若澄进宫面圣。要知道,乾隆此人颇为自负,尤其喜欢听臣子们阿谀奉承。可是,此时他给足了张廷玉面子,可张廷玉却仅仅上了一道谢恩的折子,打发儿子来拜谢隆恩。
张廷玉用一个折子来应付差事,乾隆心中能舒服么?
因此,心中不悦的乾隆,命人起草了份圣旨,要求张廷玉亲自进宫面圣,前来谢恩。
其次,乾隆盛怒的消息传到张廷玉耳中,这位精明一世的老臣因急于讨好乾隆,匆匆入宫,反而更令乾隆厌恶。
作为三朝元老,张廷玉在宫中自然布有耳目。因此,乾隆对其不满之事很快传到了张廷玉耳中。张廷玉心中惶恐,随即又找了个借口,亲自入宫,向乾隆当面谢恩。
要知道,此时圣旨尚未传达,可乾隆也不是傻子。这样一来,张廷玉反而不打自招,无异于告诉乾隆,自己在朝中布有眼线,反而弄巧成拙。
张廷玉用行动证明自己手眼通天,乾隆心理能踏实么?
所以,乾隆翻脸不认人,开始打心底里厌恶张廷玉,并命人对其议罪。
以上两个严重的失误,使得张廷玉瞬间成为了乾隆厌恶和提防的对象。不过,由于张廷玉在朝中尚有权势,乾隆也不好直接发难,最初只是夺去了张廷玉的爵位,并将其留在朝中,虽名为重用,却实为监控。
失去了恩宠的张廷玉,自然日子难过。张廷玉越是急着想要告老还乡,乾隆便越打心底里厌恶他。就这样,曾经亲密无间的君臣,逐渐相互提防和敌视。然而,尽管张廷玉为康雍乾三朝重臣,但在帝王权术面前,不过是一颗被人摆布的棋子罢了,终究不是乾隆的对手。
乾隆十五年时,张廷玉再次请求告老还乡。此时,乾隆皇长子永璜刚去世不久,结果心中烦闷的乾隆,将火气一股脑地发泄在了张廷玉身上。经过群臣议罪,张廷玉被剥夺了配享太庙的资格,但却也得以回乡颐养天年。张廷玉能活着回乡,已然是乾隆“法外开恩”,毕竟结束了伴君如伴虎的日子。
到乾隆二十年时,八十三岁的张廷玉病死于家中,而乾隆此时火气也消了。毕竟,乾隆也深知张廷玉并无大过,而且先帝雍正帝也曾应允过让这位老臣配享太庙。所以,乾隆又一次开恩,允许张廷玉配享太庙,算是给这位老臣了一个交待,同时也显示了自己的宽仁和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