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提费用是什么科目?
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规定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就是企业还没支付,但应该要支付的,要记入负债。中国新会计准则已废除该科目,原属于预提费用的业务现应计入“其他应付款”科目。
如企业固定资产大修理间隔的时间较长,在未进行大修理时,不可能产生大修理费用,但大修理费用应在固定资产两次大修受益期间内进行预提,作为当期费用。
按期预提计入费用的金额,同时也形成一笔流动负债。预提费用主要有预提租金、保险费、借款利息、修理费用等,其金额有的可以确定,有些需要估计。
扩展资料:
预提费用科目使用说明: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预提的租金、保险费、借款利息、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
二、按规定预提计入本期成本费用的各项支出,借记“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实际发生的支出大于已经预提的数额,应当视同待摊费用,分期摊入成本。
三、本科目应按费用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预提但尚未支付的各项费用;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实际支出的费用大于预提数的差额,即尚未摊销的费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预提费用
预提费用属于负债类科目。
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规定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就是企业还没支付,但应该要支付的,要记入负债。中国新会计准则已废除该科目,原属于预提费用的业务现应计入“其他应付款”科目。预提费用的特点是受益、预提在前,支付在后。
预提费用的核算:
预提费用核算的基本要求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正确计算本期各项应付未付的费用,正确反映这些预提费用在各期的计提数及实际支付的情况。
企业为了核算和监督预提费用的计提与支付情况,应设置“预提费用”科目,该科目属于负债类帐户,其贷方登记企业预提的各项费用;借方登记预提费用的实际支出数;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已预提但尚未实际支出的费用。
如果该账户期末出现借方余额,表示实际支出数大于已预提数额,应视同待摊费用,分期摊入成本或当期损益。“预提费用”科目应按费用种类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预提各项应付未付的费用时,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贷记“预提费用”科目;实际支付或结转大修理成本时,借记“预提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在建工程”等科目。
扩展资料:
一预提项目的检查
应检查预提项目是否属于本期已经发生并符合规定的项目,有无预提的不属于成本开支范围的非生产性支出的内容,如预提基本建设借款的利息等,应就其全额(即贷方发生额)进行调整,即借记“预提费用——银行借款利息”科目,贷记“本年利润”或有关费用科目。
二预提费用的标准、实际支付额和余额的检查
预提费用额,一般都是按根据计算出来的,如每月应付的房租、借款利息等。检查时,可根据有关资料如月租额、借款总额及月利率等,借以审定预提的正确性。
再从预提费用的预提和实支的发生规律来看,一般是先预提几个月后,再一次支付出去,其余额外负担反映为逐月递增,一次转平。
如果在实际支付发生以后还有余额的话(即贷方余额),那就是多提的预提费用。按照预提费用,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预提项目的实际发生额已在生产费用中重复列支的缘故。
资产负债表要求不符合资产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项目不能够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不符合资产、负债的定义,因此“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上述两个科目实质上是属于结算类科目,2007年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两科目的使用。
原“待摊费用”可以通过“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原“预提费用”可以通过“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等科目核算。原企业短期借款利息的预提,新准则规定通过“应付利息”科目核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预提费用
预提费用是国营工业企业会计科目。
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规定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就是企业还没支付,但应该要支付的,要记入负债。中国新会计准则已废除该科目,原属于预提费用的业务现应计入“其他应付款”科目。
预提费用的特点是受益、预提在前,支付在后。类似房地产的分期付款(国家明令已废除)。
指应由受益期分担计入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而以后月份才实际支付的费用。
例如,银行借款的利息是按季结算支付的,但利息费用应由支付利息前各月份的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共同负担。预提费用的预提和支付,是通过“预提费用”科目进行的。
预提时,贷 (或增) 记该账户,费用支付时,借 (或减) 记该账户。贷 (增) 方余额,表示已预提尚未支付的费用,在资金平衡表内以预提费用项目列示。
扩展资料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两者的联系
(一)账户设置的目的相同:两者都属于跨期摊提类账户,此类账户的设置目的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严格划分费用的受益期间,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和盈亏,换句话说就是“谁受益,谁负担费用”。
(二)账户的用途和结构相同:两者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应由若干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摊配到各个会计期间的账户。借方登记费用的实际支出额或发生额,贷方登记应由各个会计期间负担的费用摊配数。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不经常发生的核算单位,两账户可以合二为一,设置一个“待摊和预提费用”账户,借以简化核算手续。
“待摊和预提费用”账户的余额应列示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差额,即以期末待摊费用大于预提费用的差额列为借方余额,而期末预提费用大于待摊费用的差额列为贷方余额。此账户余额列示于资产负债表。
(三)两者均具有流动性:两者的受益期皆在2个月以上1年以下,所以都具有流动性,待摊费用为流动资产,预提费用为流动负债;在一定条件下,预提费用可以转化为待摊费用。
(四)明细账的设置相同:两者都是按费用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的核算。
(五)审计方对两者的审计目标相同:审查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记入当期成本,有无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
因为在实际工作中,这两个科目常被企业作为调节生产经营利润的“蓄水池”,特别是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和实行利润承包企业,用调节手段达到承包目标的实现和多计提效益工资的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预提费用
预提费用是国营工业企业会计科目。
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规定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就是企业还没支付,但应该要支付的,要记入负债。中国新会计准则已废除该科目,原属于预提费用的业务现应计入“其他应付款”科目。
预提费用的特点是受益、预提在前,支付在后。类似房地产的分期付款(国家明令已废除)。
指应由受益期分担计入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而以后月份才实际支付的费用。
例如,银行借款的利息是按季结算支付的,但利息费用应由支付利息前各月份的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共同负担。预提费用的预提和支付,是通过“预提费用”科目进行的。
预提时,贷 (或增) 记该账户,费用支付时,借 (或减) 记该账户。贷 (增) 方余额,表示已预提尚未支付的费用,在资金平衡表内以预提费用项目列示。
扩展资料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两者的联系
(一)账户设置的目的相同:两者都属于跨期摊提类账户,此类账户的设置目的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严格划分费用的受益期间,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和盈亏,换句话说就是“谁受益,谁负担费用”。
(二)账户的用途和结构相同:两者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应由若干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摊配到各个会计期间的账户。借方登记费用的实际支出额或发生额,贷方登记应由各个会计期间负担的费用摊配数。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不经常发生的核算单位,两账户可以合二为一,设置一个“待摊和预提费用”账户,借以简化核算手续。
“待摊和预提费用”账户的余额应列示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差额,即以期末待摊费用大于预提费用的差额列为借方余额,而期末预提费用大于待摊费用的差额列为贷方余额。此账户余额列示于资产负债表。
(三)两者均具有流动性:两者的受益期皆在2个月以上1年以下,所以都具有流动性,待摊费用为流动资产,预提费用为流动负债;在一定条件下,预提费用可以转化为待摊费用。
(四)明细账的设置相同:两者都是按费用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的核算。
(五)审计方对两者的审计目标相同:审查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记入当期成本,有无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
因为在实际工作中,这两个科目常被企业作为调节生产经营利润的“蓄水池”,特别是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和实行利润承包企业,用调节手段达到承包目标的实现和多计提效益工资的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预提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