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期间实行的“休养生息”措施有哪些?
准确地说,汉代统治者正式搞休养生息之策,应是孝惠、高后两朝开始,孝文、孝景两朝达到顶峰,但休养生息之策中所蕴含的民本思想,却是从汉高祖时代就开始有了的。按照《史记》《汉书》的记载,汉高祖刘邦也依据民本思想施行了部分休养生息之策,具体如下:
其一:薄敛税赋。
《汉书·食货志》记载,“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这里边的“上”说的是汉高祖,“什五而税一”则比秦代的“十税一”或“十二税一”要轻很多,更关键的,并不是收多少税的问题,而是“约法省禁”,通过国家立法来减少税收,因此,汉初历代统治者才能在“十五税一”的基础上不断减税,最终达到“三十税一”的程度。
其二:劳力归农。
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中国人经历了漫长的农耕岁月,“房前屋后种瓜种豆”的耕种思维深入骨髓,但秦始皇、秦二世时代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征调民夫,修筑长城、阿房宫等等,使以陈胜、吴广为代表的农民兄弟不能顺利、正常地完成耕种,最终爆发了秦末农民大起义,汉高祖有鉴于此,在初步完成天下一统之后,便出台法令,使劳力都能回归农业。
《汉书·高帝纪》记载了汉高祖刘邦即皇帝位的一封诏书的部分内容,“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这里清晰记录了,因为战乱、饥饿各种原因而流离失所的百姓可以继续做百姓,继续耕种自己原有的耕地。这一政策的出台,使战乱后的社会秩序得以迅速恢复。
其三:鼓励生育。
秦统一六国和秦末大乱,使中原损失了大量人口,至汉七年也就是刘邦称帝的第二年,开始利用徭役来鼓励生育。《汉书·高帝纪》记载,“民产子,复勿事二岁。”这里的意思很明确,哪家哪户生儿育女了,就可以免除两年劳役。
古代科技和生产力不发达,国家要搞建设,不但得靠收税,还得靠百姓服劳役,陈胜、吴广之所以会到大泽乡,就是因为要出劳役,劳役虽不是出钱粮,但对于百姓的重要性来说,并不比钱粮低多少,生育一个子女就可以免除两年劳役,对百姓的诱惑力还是很大的,百姓自然乐于生育,百姓生育了,人口就多了,人口多了,人口红利就有了,人口红利有了,国家就会富强了。
以上三点,是汉高祖刘邦践行民本思想后推行的部分休养生息之策,与此同时,《史记》《汉书》中还记载了刘邦厉行节约、迁徙豪强、安定边境等配合休养生息之策的其他反映了民本思想的事迹,这些饱含了民本思想后经孝惠、高后、孝文、孝景四代君主的发展,最终形成了汉初的各项休养生息之策,总结起来就是重农抑商、轻徭薄赋、鼓励生育、。
“休养生息”的出处源于韩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养生息。”这里所指的意思是战争之后,给予国家安定、人民发展生产的休整时间,这样才能使国家的经济实力得到恢复和发展。同时,从国家政治和军事角度来讲,西汉初年所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其实还有“许其修睦,因以罢兵”的意味。
汉朝初期之所以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能够尽快恢复秦末战争之后的动乱局面。因为这个时期无论是国家还是人民,都急需时间进行休养生息。其实汉初所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还与外患有直接关系。
汉朝刚建立之时周边的突厥、匈奴等国家,都在不断侵扰汉朝边境地区,不仅对国家政权形成了一定威胁,而且对边疆地区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为了尽早稳定统治阶级政权,同时让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汉高祖刘邦开始一直到汉景帝时期,都在不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并且这个政策也成为了汉初的一项利国利民的基本国策。
一、休养生息政策
从汉高祖刘邦创立西汉开始,就本着发展国力、与民休息的思想,开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这其实也与统治者推崇“黄老”治术有一定关系。从刘邦开始所采取的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政策,使汉朝的农业生产得以逐渐恢复.
而且在经济基础显著提高的前体下,对稳定汉朝封建统治秩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休养生息政策是汉朝的一项基本国策,从西汉创立者刘邦开始,历经惠帝、吕后、文帝、景帝,也一直在不断坚定的执行休养生息政策。
之所以休养生息政策会受到汉朝历代统治者的青睐,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项基本国策,使西汉王朝赢得了十分宝贵的休整和发展时间。通过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仅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还增强了国家的实力以及经济基础。
在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期间,还出现了西汉王朝比较有影响力的“文景之治”,这种盛世其实都与休养生息政策息息相关。文景两帝又在休养生息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措施。同时,这一系列改革和政策也为后继皇帝汉武帝,攻打匈奴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基础。
二、由休养生息了解汉高祖的改革政策
汉高祖刘邦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开国皇帝,在他起兵反秦之前只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每天无所事事的与朋友们厮混,他之所以起兵反秦其实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有很大关系。首先秦末社会矛盾越来越激烈,各种农苛捐杂税、兵役、徭役不计其数。
老百姓要想安生的过日子简直就是痴心妄想,而刘邦虽然身为秦朝末年泗水亭长,其实这也只是一个不入品的小吏。身为底层人士的他十分了解老百姓的疾苦,而且他也曾面对“失期当斩”的危局,所以才“斩白蛇”起义。
打败了秦朝和西楚霸王项羽之后,面对民生凋敝的国家他必须要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而休养生息政策就是在这种航前提下诞生的。其实,纵观历史历代王朝的改革,其实最主要的目的都是让国家快速恢复。
刘邦所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其实目的也在于试图通过改革赋税制度减轻农民负担,并最终能够有效巩固自身统治。
在西汉初年刘邦即位之后除了实行了休养生息制度之外,还以国家的名义奖励农耕、桑蚕,同时招抚流亡给予他们土地和田产,同时实行积极地减租减息政策。汉高祖刘邦以休养生息政策为基础,大力实行以农为先的政策。这其实对汉初的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休养生息政策的影响
从经济角度上来将这些改革和政策,让汉朝的粮仓堆积如山,钱库充盈就连穿铜钱的绳子都烂掉了。从汉高祖刘邦开始一直到汉武帝时期,前后约七十年的时间“休养生息”政策让汉朝的国力大增。不仅国库充裕、粮仓堆积如山,而且从财政角度来讲也足以达到强国富兵的目的。
从政治角度来讲由于刘邦以及后继的统治者们,一直都大力贯彻休养生息政策,尤其是文景二帝又在休养生息政策基础上,提出了“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等措施。这不仅让汉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得到大力发展,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为巩固王朝统治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尤其是在汉初的时候突厥以及匈奴不断侵扰汉朝北部边境,这不仅使老百姓无法正常生活,同时也耽误了农业生产。但是随着汉朝国力增强之后,这些问题基本上都得到了一定控制。
四、汉高祖刘邦的改革政策
西汉高祖刘邦登基后,为了能够尽快改变不利的局面,积极与群臣商议治国之策。他采用叔孙通的建议恢复礼法,同时在政治上开始设立“三公九卿”制。任用自己的同乡,也是一起打天下的萧何为丞相。
刘邦确立“黄老”思想为治国之本,而由这种思想衍生出来的“无为而治”,也是当时汉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为了能够让国家与人民得到休养生息的时间,在外交政策上与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这对于当时的汉朝来说,虽然多少带有一定的悲剧色彩,但通过“和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边疆统治。
其次指出汉高祖的布衣将相们出身低微,双亲身参加推翻秦王朝的起义,因此注意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注重研究如何避免重蹈的覆辙,大臣陆贾为此向刘邦提出忠告。同样出身低微的刘邦能接受陆贾的建议,根据刘邦的要求,陆贾一连写了12篇奏章,提出了行仁义、重教化的宽舒政策。引导学生归纳:秦王朝的重役苛刑导致覆灭,应吸取秦亡教训,接受陆贾的建议,实行轻徭薄赋的宽舒政策。
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归纳为四点:即解甲归田、劝民还乡、释奴为民和十五税一。并与秦的暴政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归纳:休养生息一方面可使农民安居乐业,稳定社会秩序,另一方面有利于建立新统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