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心理分析影评

 我来答
时尚达人1718
2022-07-03 · TA获得超过602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4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5.3万
展开全部
     《桃姐》我看了十遍之多,看完以后我默默地对自己说今年过年我不再远行,要在家陪伴妈妈过一个团圆年。

       看着桃姐从生病到死亡的过,我突然发现那个曾经让我恨了很多年的,“不爱我”的妈妈,其实一直都在努力给予我最好的爱,只是我从来不曾在意过她的努力,我没有真正体会过她的痛苦和不易。

       那是一个在我看来一直不曾老去的实则是已经快七十,需要呵护的孤独的老人。

       这样一个凉如水的秋夜,因为这样一部电影让我重新审视三十多年来妈妈和我之间的爱恨纠葛,那些覆盖在我内心尘封已久的美好的回忆上的灰尘被轻轻拂去,一张张充满温情的老照片散发出温暖的光,在这样的黑夜中暖暖地照亮我的眼睛。

      看的过程中,我时而会笑,因为我看见了人在暮年之际那种像孩子一样可爱的一面;我时而会掩面啜泣,因为透过影片我也看见了妈妈终有一天也会像那些老人生病,痛苦,恐惧,孤独直到她离开我。

       或许我从来就不能承受分离,所以我也从来不想去正视她的存在,就像梁罗杰在陪伴桃姐度过生命中最痛苦的阶段,在即将离世之际却离开,因为他无法承受死亡把亲人与自己分离。

       他临行之时,在病榻前,为桃姐捋了捋头发,为她穿好袜子,那一刻他提前在心里与之做最后的告别。

       提前离开的那个人永远都是最痛苦的,因为怕被抛弃,所以自己首先离开,这样或许可以让自己永远处在没有失去的状态中。就像影片结尾,他在楼下凝视着家里的那扇窗户,似乎那盏以前为他时刻亮着的灯依旧散发着温暖的光照亮他回家的路;进了房间,桃姐始终在家里的某个角落陪伴着他,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一样。

       短短一个多小时的一电影却涵盖了关于每个人在不同时期对于依恋,死亡,分离,丧失的态度。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桃姐

       我们从出生需要依赖母亲或者母亲一样的人,是因为对方可以提供我们活下来的营养,如果这种依赖是稳定的,持续的,令人满足的,那么到了青春期,成年期之后,这种依赖逐渐减弱变成一种稳定的依恋模式,存在我们的内心世界,是我们后来和其他重要客体关系的模板。

       依恋是人类最重要的话题。不仅是婴儿期,幼年期需要依恋稳定的客体给予其存活的条件,影片中已到知天命的梁罗杰,像桃姐一样垂垂老去的老人院的老人,年夜里无处可去的蔡姑娘,病入膏肓的梅姑等等,这些人其实象征了从青年到中年,老年这几种人生阶段也都需要稳定持续的依恋关系。

       所以依恋话题贯穿于人的一生。

钟春桃 即桃姐

原籍台山  自幼家贫

出生不久被人收养

养父在日本侵华期间被杀

养母无能为力再照顾桃姐

辗转之下  将桃姐安排到梁家充当家佣

自十三岁起桃姐先后照顾了梁家四代

共六十多年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导演要把她称作桃姐。桃子多汁,味道好,俗话说桃子养人,孙悟空当年冒着犯天条的危险盗取王母娘娘的蟠桃是为了长生不老,其实从这就可以看出桃子象征着长寿吉祥的寓意。除了果实,桃枝可以辟邪,桃胶可以美容,桃花可以观赏入药,同时“桃花运“形容人在爱情上有好运,还有”面如桃花” 诸花之中,桃花虽然花期短,但有最完美的女性气质,艳丽、妩媚、飘零,无不扣人心弦,所以桃树是一种非常宝贝的植物。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影片中桃姐的存在对于梁罗杰是个宝。

爱别人 , 也被别人爱 , 这就是一切 , 这就是宇宙的法则、 为了爱 , 我们才存在、 有爱慰籍的人 , 无惧于任何事物 , 任何人。

                                                                                                 —— 彭沙尔

        从桃姐简单的成长资料中可以看到她内心带着巨大的创伤------被抛弃。从婴儿期到少年她没有一个稳定的依恋关系,从小家贫,养父被杀让她带着深深的死亡恐惧,流离失所,动荡不安的童年让她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个可以依赖的家庭关系,这些都是她终身未嫁,在梁家做佣人服侍了四代人,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刻的主要原因。

       佣人的身份让她自觉卑微,但潜意识中她把这个家庭当作了自己的家,幼年的经历让她无法离开去创造属于她自己的生活。她竭尽全力照顾好每个成员,用这种讨好的方式获得一个位置,肯定自己的价值。

       一个女孩十几岁,正值青春期,和王馥荔扮演的少奶奶的同年岁,推算从她去帮佣的时间,大少爷那个时候也还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也有点像童养媳的角色,所以当梁罗杰对她说:“你一定是喜欢我爸爸,所以没有嫁人”的时候,她的反应是跳起来极力反驳,但是你从她脸上能看得出一种少女般暗恋的羞涩。

       她赠送给这家孙媳妇的项链是家里老人留给她的遗物,大少爷死后交代把位于深水埗的一套房子给她养老送终,可以看出,这个大家庭对她应该是比较不错的。

       她收藏的第一个月的工资应该算是很高的,说明这个家庭的物质条件在当时很好,这也是让她有安全感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这个家庭早已经把她当成了其中的一份子,最后的合影让桃姐完成了一生的心愿----找到了回家的路。

       这让我想起我妈妈,我妈姊妹七个,她是老三,是最大的女孩,上面两个哥哥。外婆是童养媳出身,可惜这个童养媳没有去到一个家境富裕的家庭,吃了上顿愁下顿,也没遇到一个包容她,疼她的丈夫,所以外婆一生脾气都十分古怪,根本就不知道疼孩子。

       我们之所以可以给予别人爱是因为我们自身内心充满了爱的力量,如果我们内心的情感是贫瘠的,那对方也无法从我们这里得到滋养。 这也是外婆对于孩子是没有什么爱的原因。她本身就没有被爱过。我几个舅舅,姨也都和外婆的情感反应出奇地相似,不懂得关心别人,不懂得如何表达,也不善于与孩子交流。这就是家族代际传递最好的证明。也是每个家族的秘密所在。

       妈妈不止一次告诉过我,有一天,外婆一家在她上学的时候突然搬走了,她放学回家家人都不在了,要不是同学收留她,她可能就在那个冬夜会被冻死;六零年的自然灾害,她被亲舅舅换到了乡下,差点饿死在田埂上,这些在别人看来都是小时候的事情,其实对她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创伤,可惜后来她也没有找到一个可以理解她包容她的丈夫,她内心中爱的模板是那么模糊,脆弱,所以她能尽力给予我的爱都是她倾其所有的结果。

       在依恋理论中,对于母亲的定义更多倾向于像母亲一样照顾孩子的人以及孩子依恋的对象,而不一定是真实的母亲。

        梁罗杰 年近五十却没有婚姻,每次出门不带钥匙,到了楼下总要抬头看看家里的灯有没有亮,在国外留学多年,一家人移民海外,可他最终还回到桃姐的身边,也都足以说明了他对这个重要客体深深地依赖。而他和王馥荔扮演的母亲在一起没有母子的亲近,更像是一种普通亲缘之间的客气,礼貌。

       影片中,当桃姐打开那个装满梁罗杰小时候用过,玩过的东西的旧箱子,( 在象征意义上,箱子是母性腹部 --- 容器象征,同时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器皿,大桶,盒子,篮子,槽,囊等,是容纳的子宫, 虽然桃姐没有生育过,但是这些梁罗杰儿时的记忆一直放在箱子里,在某种层面上象征了她对他的另一种孕育的方式)

      那些珍藏的电影画报,力士香皂,桃姐背他的背带,和他的合影的泛黄旧照片等等被她如数家珍地翻出来。细数往事,梁罗杰在那一刻明白了眼前这个悉心养育并照料他半辈子的女人才是他真正意义上的母亲。

       看到这个场景,我想到了妈妈也有一个橘色的糖果盒子,里面盛着我中学的团员证,成绩单,月票,师范入学通知单,我小时候的照片,爸爸的照片等,她虽然没有能力拥有“大箱子”,但是她有“小盒子”,那一刻我流泪了。

       小时候我喜欢吃什么,妈妈就一直买到直到我吃腻了为止;小时候患病,她去外地干活,尽管条件艰苦她依然把我带在身边尽力照顾我。自己买来缝纫机,给我做各种好看的衣服,每年生日会给我拍一张照片。

       她从来不会当面夸我,但是背地里她也会很骄傲地跟别人说这件衣服是我给她买的,那双鞋子是我买的,我不仅是个老师还是心理咨询师;总会打电话告诉我别减肥,瘦了不好看,其实是怕我身体不好,她就是不善于向孩子表达的那么一个母亲,小时候她夸我乖,我就努力乖巧,隐藏自己的调皮,长大了我越来越会折磨她,只是想用各种伤害她的办法证明她是爱我的,希望她能当面告诉我。

       一生坎坷的经历让她内心有强烈的自卑感,所以不管家里谁生病了即使她特别累都会跑去照顾,希望被认同,现在我能理解她那些老好人的做法,但我也心疼她。

       其实我们谁都离不开谁,即使我们总不在一起,彼此心里都会惦记对方却不让对方知道,因为我曾经也像她一样不懂得表达。以至于我在以后的亲密关系中也会像她一样不懂得如何与对方沟通,而总是像个孩子一样,希望对方能猜中自己的想法。

      这是一种怕被拒绝的心理,潜台词就是我不配被人关心,怕被嫌弃,被抛弃。

“去别人家就不要顽皮了”

“要守规矩”

“你听话的,不被人嫌”

“破扇无风 人老无用”

       桃姐小时候被送来送去的创伤让她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她是可以被忽略的,任何的关爱对于她都是不配的,所以每次吃饭都是罗杰和猫吃完了,她最后躲在厨房角落里吃;少奶奶把自己的围巾给她戴上的时候,她觉得那个东西太好了,自己怎么可以用这么好的东西,还是飞机上免费的袜子这样廉价的东西比较适合自己,因为她认为她也是廉价的。

       当她知道自己无法完全康复,没有办法再伺候主人,自己主动要求去老人院,因为在那唯一能体现她价值的机会没有了,她再待在那只是别人的负担,其实那种曾经被抛弃的感受又一次袭上心头。

       妈妈曾经也说过以后她老了给她送养老院,不拖累我,当时我觉得去那很好,有很多老人一起陪着她,我上班又不一定有空天天陪着她,于是就说好啊,结果她当时就愤怒了。我想梁罗杰也和我一样的想法,真的认为对方喜欢,而没有考虑到她们为什么这么说。

      每次看似漫不经心地问梁罗杰什么时候再来,没空就别来了,当梁罗杰真的没空来,她会立刻表现出失落,难过的神情;电话里梁罗杰告诉她过段时间去看她,没等他说完,桃姐就急忙挂断电话,因为她害怕对方说出让自己失望的话,当梁罗杰问她有什么需要,她总说自己很好,没什么需要,她渴望这个“儿子”可以每天来看她,关心她,照顾她,接她回家,却从来不会向他要求。妈妈又何尝不是桃姐这样的想法呢?

       现在我渐渐懂了,也就从心里上慢慢可以和她分离,慢慢长大,我也学会了去真正爱一个人,懂得向对方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心里的想法,看见对方的需要,理解,包容,默默支持,这些不仅是我觉察后的反省的结果,也是因为我生命历程中有好几位像桃姐一样的“母亲”给予我的爱,给我滋养,所以我看起来一直都活得很乐观,他们有的是我的朋友,有的是我的亲人,有的是我的师长。

就像影片中牧师说的:

人生最甜蜜的快乐  都是忧伤的果子

人生最佳美的东西  都是从苦难中得到

我们要亲身经历艰难 然后才学会怎么样安慰别人

        当然成长是一生的课题,最终都是为了不断地接纳自己,接纳别人,学会在别人的眼中看见自己,从而看见对方。

       不仅从桃姐身上我看见了妈妈的影子,从阿梅,金姨的女儿身上我都看见了自己。怕在父母需要依靠的时候我们没有能力给予他们依靠,给他们添负担,渐渐发现我们已经到了不敢生病,不敢出任何状况的年纪;怕在他们有一天离开的时候,身为子女的我们还有没有尽的义务,还有想说没说出口的话,那个时候只能睹物思人却为之晚矣。

                                     真正的爱是用时间之火煲出的一道老火靓汤

       我曾经说过这个时代是速食年代。在急功近利之下,任何一种爱的形式都显得那么仓促,苍白,单薄。利来则聚,利散则散。无止尽的欲望驱使我们在各种动荡不安的关系中徘徊,迷茫,以至于无法找到存在的意义。其实每个人都渴望爱。

       施琪嘉老师在《依恋》这本书的序言中写到过:心理治疗师一个很慢很慢地建立关系的过程 …… 除了慢以外,早期不分开也是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承诺,“我爱你,我永远不会离开你”,这些恋人的承诺原则来自母亲对孩子说过的话。

       那些急速远离我们而去的人和物形成了人们弥漫的焦虑的来源,一个慢下来的社会对我们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这何尝又不是普通人际之间建立深厚关系的过程呢?各种不安使得我们选择了观望,被动等待,因为害怕被辜负,希望被呵护却不敢迈出第一步,从而形成博弈。

       随着社会的发展,沉淀被欲望所取代,爱成了各种形式的交换。因为很多东西来的快,所以消失的也快。所以很多人会说心里经常感觉空空的。因为内心没有可以坚信的东西,而显得生命是如此虚空,生活是如此幻境,缺少了踏实感一切都那么虚无缥缈。

       在桃姐生病之前,罗杰从未想过到桃姐的存在对于自己的意义,甚至连一句关心的话都没有说过。他只知道不管走多远,多久,回到家里这个始终都在,并细致周到地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却从不多说一句话,她没有朋友,没有爱好,她所有的生活都是围着罗杰转。在这个家里,而是角角落落都是她的气息,这个家也是见证桃姐一生价值所在

       她就像家里那老式的铁锅,瓦锅,少了零件的缝纫机等,虽然旧,不好看,但是实用,耐用,她对这个家的付出,对罗杰的爱就像那老火靓汤,煲得越久越浓稠,是岁月的沉淀,记忆的厚重。真的是从前慢,慢到只够爱一个人。

       正是这种无需回报的大爱,让罗杰懂得了“那年我生病,桃姐还健康,可以照顾我,现在桃姐生病了,我才可以好好照顾她”

       从隔好几天去探望一次到后来寸步不离,从一开始呆呆地望着桃姐手足无措到后来给她煲生熟薏米羹,带她去看自己电影的首映式,陪她散步,在这个陪伴和照料的过程中,罗杰也从一开始那种缠着桃姐给他做牛舌,永远背着双肩包,不在乎衣着的永恒少年渐渐成长为一个男子汉。

       这场超越了主仆的深情厚谊就是对真爱最好的诠释。

                                    学会直面死亡是我们一生最要的课题

       人从出生就开始产生对死亡的恐惧,随着年纪的增长,身边亲朋好友逐渐离开,也会引起我们内心的死亡焦虑。我们该如何处理这种焦虑?很多人选择了回避,还有选择挑战一些极限运动,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其实都是很好的方式,起到了缓解的作用。

       影片中,老人院里昏暗的灯光就像个被死亡的阴影笼罩着的坟场,狭小的空间被无数个格子间隔开,就像一座座坟墓。

       老人们住在这里,在焦虑,恐惧中等待着死亡,他们害怕第二天不知道哪个同伴就消失了。就像金姨,一跤下去,撒手人寰。当她从屋子里被抬走,桃姐自始自终没有看一眼,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坚叔。 “人无兴趣会死的”,所以他召集大家跳舞,去深圳相亲,借钱嫖妓,这些看起来有点讨人嫌的厚脸皮行为背后是对死亡深深地防御,但他没有像其他老人那样坐以待毙,也是一种向死而生的强大力量。

       相对前面说的依恋,在这的老人此时更需要这样的关系,这是支持他们活下去的动力。 《依恋》中说到:当人进入老年期,依恋行为无法再指向更年长一代的成员或同一代的成员的时候,就有可能会指向年轻一代的成员。

       作为子女,在尽可能的情况之下,把老人带在身边,就像我们小时候,他们养育我们那样,那个时候我们将成为他们的母亲式的重要客体,

       人们常说老小老小,人老了就像影片中那些老人一样回归到婴儿的状态,用奶瓶喝水,用围嘴吃饭,时而发小脾气,时而耍赖,其实都是一种因为恐惧带来的退形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时刻需要你及时给予回应,给他们提供营养,安抚,成为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最安全的依恋基地。

       死亡是重生,重生即将迈向死亡,世间万物就是在这种轮回中生生不息。

《圣经》中说:

神使万物有时

哭有时 笑有时

生有时 死有时

       在我们有限的人生中,希望每个人都能被温柔以待,你成为别人的桃姐,别人成为你的罗杰,互相给予无私之爱。让人性的光辉谱写最华美的乐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