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迅先生的话谈起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活各的,各求所需,各得其所,才有这世间的喧嚣。给狼送去鲜美的嫩草,狼不会领情,为绵羊送肉质丰厚的骨头去啃,绵羊也不领情。所以,做任何一件事满足不了所有人的愿望,做好事也别指望人人都能理解,正对需要者的,多有称善;对不需要既使无害,从个人角度可能看着不顺眼,亦难免站出来横加抵毁、指摘,现代人懂得多,可以找出千般理由数落你的不是。正如:“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明镜不疲于屡照,清流不惮于惠风,还不能我行我素,废口舌喷星沫求得别人理解,自讨苦吃,想想何必?人生是一场修行,谁都想芝兰玉树生于庭阶,就在于自己如何在人生道场修炼。人如泻水着地,自纵横漫流,几无正方圆者,是故人须修行。千百年来人有善恶之分,君子小人之别,人人希望世多善举,只是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其心不存善。弘一法师说:“我不知何为小人,但每件事好占便宜的便是;我不知何为君子,但每件事情肯吃亏的便是。”
所以,鲁迅先生说 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 好象在说我“不通世故”在“深于世故”的人群中生活。“深于世故”的难免要戴面具,如戏子涂面带须,悲音使人泪流满面,欢声让人眉开眼笑,满嘴的仁义道德,不知其心里是否男盗女娼。先生也说了 面具带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摘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
《抱朴子》中说: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立三百善的结果就可以成地仙,现代人不迷信,也不想成地仙。古往今来,盗柘颜渊并行,人类社会无论在什么时代都倡导积德行善。既是义举,就不都有索取的行为,劳心费智奔波忙碌于小区事物,安慰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相信积阴德,荫及子孙。善不为人知叫阴德,所以.《朱子家训》这么说: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诚如是,不知前途到底有多远,总得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