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 | 朋友做微商让我买产品,我不买然后就被拉黑了……

 我来答
黑色记忆啊9757
2022-06-12 · TA获得超过187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5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6.8万
展开全部
朋友开始做微商了,不仅在朋友圈频发产品信息,还私聊让我买,根据目前的生活需求,我委婉拒绝了,然后就被拉黑了…… (此处没有黑微商,只是案例)

相信生活中的你,肯定遇到过这些事儿:

朋友向你借钱,如果你有钱不借,他会埋怨你不够朋友,甚至因此和你疏远、断绝联系。

很久不联系的朋友,突然有事要你利用工作职位帮忙,你觉得为难,却又不好意思拒绝,最后硬着头皮把忙帮了,自己却不情不愿。

朋友开了个新店,让大家伙去捧场,纵然店里的产品质量一般,你也咬着牙买了一堆回去,然后被家里人埋怨,你却把这解读为“ 都是朋友,帮忙是应该的嘛 ”。

其实,这些问题的根源,都是对于社交的理解不够透彻。

社交在本质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共情社交”,一种是“功利社交”。

共情社交,是指为了获得情感联结与情感体验,打发无聊,或是有共同的兴趣等而产生的社交行为 。

比如同学、同乡会、XX兴趣俱乐部,这种社交不涉及利益的交换,绝大多数人从小产生的社交行为,都是源于这种共情类的需求。

随着一个人年龄的增长,他的共情社交会逐渐的减少;并且在同一年龄与阶层中,一个人的心智越成熟、能力越强、社会地位越高,他的共情社交就会越少。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朋友越少,越长大越难和别人交心。

这也是为什么两个原本社会地位一样的人,其中一个发达了之后就会疏远另一个的原因。

共情社交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当一个人的心智尚未成熟独立时,或是当他社会阶层较低、生活不如意时,他需要从朋友那里获得情感上的联结和支持。

我们可以看到, 在生活中那些越成熟、越独立的人就越是对共情社交不在乎。

因为他们的人格和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足够完善,无论是情感还是物质,他们都不需要“朋友”来给他们提供支持。

那么有些人可能会说了,那还有一些明明心智很成熟、也很热爱社交的“交际花”,这又如何解释呢?

那是因为,那些交际花要么只是单纯地喜欢“和很多人一起玩”这件事而已,就和一个人喜欢骑马、喜欢打球一样。他就算不和这群人玩,和另一群人一起嗨也是一样。

即便他长期的喜欢和某一群人一起玩,那也是因为就像你骑马时特别喜欢某一匹,打球时某一球拍用的最顺手,仅此而已。只不过是当面向的对象变成人时,也多多少少的会被掺杂上一些情感的因素。

要么是他建立这么多的社交关系,只是为了筛选出足够有价值的“功利社交”的对象,他在做的事情只是依托着“社交”这一表象,进行互利伙伴的挑选与关系建立罢了。

功利社交是指为了达成某一目的,或是从对方身上获得利益而产生的社交行为 。

这种功利性社交在小孩子一开始挑选玩伴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

比如在班级里面大家都倾向于和零食最多、玩具最多的小孩做朋友;

我们都喜欢和不会欺负我们、不会抢我们东西的人一块玩;

如果你的干脆面每天都分给一个小朋友一半而他却从来不分给你,那你最后会放弃这个朋友;

随着一个人心智的完善和社会地位的提升,他会越来越注重社交的“效益性”。

即一段社交关系能带给他怎样的利益,和这个朋友继续交往有没有价值,甚至是和一群老朋友一起吃饭还有没有必要。

“功利社交”有两个基本前提 :

一是“有效”信息的交互传递 。

有效是功利性社交的一个基本要素。人们产生功利社交行为之前基本上都是抱有一定目的性的, 当我和你产生社交时,我们的交流应该是有价值的,而不是毫无意义的闲扯和浪费时间的各说各话 。

一个最起码的前提是,我们能够理解双方所表达的意思。

你和一个没玩过LOL的人谈论补刀和打野技巧,和一个不懂金融的人谈股票,你给一个廉洁公正的领导送礼希望提拔你,那么这样的“沟通”就是无意义的。

二是较为“对等”的价值水平 。

这个价值水平并不仅仅只是指社会地位。它依据的是具体情况和个人的评判标准 。

比如你是个百万富翁,你最喜欢看别人翻跟头,那么一个翻得一手好跟头的人对你而言,就是有价值的,不管这人是乞丐、白领还是小商贩。

那如果这个翻得一手好跟头的人,也同时渴望一个有钱的朋友,那你们的价值水平就算是“对等”的。

而如果这个翻得一手好跟头的人视金钱如粪土,他只喜欢会踩高跷的朋友,那你这个百万富翁对他而言就是“毫无价值”的,你们的价值水平就并不对等。

功利性社交的根本目的就是:能够从对方那里获得一定的利益或是得到帮助。

当我们能够分清这两种社交时,其实很多问题都已经解决了。因为许多问题的产生最根本就在于,人们对于社交的认知是不清晰的。

一个最常见、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把这两种社交类型混为一谈,也包括我们文章开始提到的那些现象。

最常见的就是: 有一些人认为他的“共情社交”的朋友,为他做那些“功利社交”朋友的事情,是理所应当的。

比如:

因为你在国外,你的很多朋友不给你代购费,找你帮忙代购,你拒绝,他们就说你不够朋友;

因为你是学英语的,你朋友找你帮忙翻译论文,你费心费力帮他弄完最后连句谢谢都没有;

因为你是学摄影的,朋友就让你“免费”给他拍照,并以“不就是按几下快门么”为理由;

这些都是典型的分不清社交边界的表现。

而更严重的问题在于, 我国的传统文化与社会观念一向是将功利社交与共情社交混为一谈 。

“朋友就是要相互帮助的,朋友就是要互相麻烦的啊”这种观念在国人身边普遍流传。

当你的一个“共情朋友”向你提出“功利需求”的时候,如果你拒绝就会背上“不够朋友”的恶名。

这种人际交往的方式,往往还会被美其名曰“够义气”、“显得亲切”、“有人情味”等一系列“高大上”的概念。

所以在中国“经营人脉”的方式就是“拉关系”,先和你套近乎,成为“朋友”以后再提出“功利性需求”,对方就不好意思再拒绝了。

这本质上其实就是:试图通过建立“共情人脉”来从对方那里获得“功利性”的利益交换 。

正是因为“ 中国式边界不清的社交 ”模式,才会令很多人迷信于“人脉管理”,“为人处世之道”,“社交技巧”等等这些无用的鸡汤。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中国,那些过去的社交观念正在逐渐被革新,无论是职场、情场、生活等各个方面,人们的思维都更加的偏向于现实性,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更加清晰,过去的那一套靠“情分”来办事的法则已经在逐渐失效。

所以我们要意识到: 对于“共情朋友”,你只能理直气壮地向他提出共情类的需求。

比如当你难过时可以要求他陪伴你,当你无聊时可以叫他一起玩,当你开心时可以拉着他一起疯。

但是当你们涉及到“功利性”的交际时,你应当按照“功利社交”的方式去和对方沟通。

你的朋友再有钱,当你危难时他借钱帮助你,这从来都不是理所应当的,这也绝对不是他的“义务”,你应该对此怀有感恩,并写下欠条算明利息。

至于他要不要利息或是把这钱白送给你不要还了,那是他的事情,你应该意识到的是: “共情朋友”从来都没有义务,对你做出“功利性帮助”的必要 。

而这同时也意味着,当你的“共情朋友”向你提出超出边界的需求时,你完全有百分之一百的权利拒绝他。

决定是否帮助他的选择权在你手上,你不应该为他的不幸或问题负责,你也完全不需要在拒绝了朋友的请求时心怀愧疚,而对方也完全没有任何的权利因为你不帮助他而指责你。

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