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律师助理到执业律师有多难?
从律师助理到执业律师有多难?
法科学子做律师难,坚持不了几年就可能转行,律师人数在年年增多,但为何知名律师却感到年轻律师更多都转行了?那些被知名律师看好的律师后备资源都在慢慢远离律师行业,或许这是一个假象,但假象背后的症结在于:年轻律师难混,不如到体制内当法官或检察官。
律师成才难,成名更难,加之年轻律师执业前期投入甚多,投入和回报还可能不成正比,所以,法科学子进不了公检法才不得不去当律师,但每一个年轻律师的心中都有一个光辉的著名律师形象,只因坚持不了多久,所以诸多人不得不忍痛割爱离开这个表面光鲜实质心酸的律师职业。
大部分当初立志当律师,但中途远离律师职业的年轻学子进了司法系统后可能会在法庭上与之前的指导老师相遇,此时,按照指导律师的认知,学生还未成才,谈何独立执业,但是,进了法院系统,成才指日可待。只要进了法院系统,不仅前期生活特别有保障,而且无需担忧没有“案源”而被断了生活来源,律师职业竞争加剧,法院系统竞争也有,但不会因为你没什么本事而让你离开,除非你犯大事而保不住你。
一边是法科学子就业难,一边是法科学子找律所实习难,一边是律所找不到合适的储备人才,一边是知名律师找不到满意的徒弟带,有位律师反映,原先律所精心培养、颇为看好的年轻律师,等考进公务员系统后,立马选择离开律师行业,这让律所前期的精心培养前功尽弃,好不容易能够独当一面了,却走进了公务员队伍,这让律所如何是好呢?这样,律所培养年轻律师就有些后怕,不愿投入不说,也不愿精心培养,久而久之,律所不愿培养新人,法科学子找不到合适律所就业,找不到满意指导老师学习的窘境就此形成。
法科学子在校期间未能培养起律师成才的几大要素:例如雄辩的口才、斐然的风采和便捷的行动,等到毕业求职时再想弥补这些“缺陷”却为时已晚,自己都表达不了谈何法庭辩论,文笔能力欠缺谈何书写法律文书,行动迟缓谈何以效率赢得案件
法学院哪怕有专门的律师学课程,也仅是以讲解为主,丝毫不会导引法科学子将律师职业看做是其未来的就业方向,在校期间未能对律师职业有所投入时间和精力,毕业之际势必只能在律所进一步学习,但律所没这个条件让法科学子重新开始学习,之前对律师职业的观察和研究投入预示着毕业之际可以明确这个行业是否适合自己,又是否值得继续干下去。那些对律师职业不甚关注的法科学子,哪怕他们走进了律所,也可能只是玩玩而已,最后,还是会离开。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法律学生为什么不会写论文》,总结了法科学子文笔能力欠缺的几大原因,而到了律所,年轻律师势必要写写案例分析,但一些法科学子却无所适从,毕竟,在校期间从来没有那个法学院老师要求自己写案例分析或案例研究,他们自认为法学院里的专业学习到毕业之际就可立即应用,但之后才发现,原先法学院学的多是浮云,律所真正需要的技能和技术却未能具有,这难道只是法科学子的错吗?
于已经进了律师行业的年轻律师而言,业余时间怎么利用,决定着其未来能否发展长久,年轻律师总有空闲时间,你是拿来进一步学习还是拿来埋怨,你是用来加强技能训练还是用来与好友相聚,你是把它当做青春的挥霍还是把它当做青春的绚烂,这一切,都看你怎么做,其实,你现在怎么做,就预示着你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现在如何为律师职业做好准备和铺垫,就预示着你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执业律师。
年轻律师在办案细节方面不甚注意,有时即可能酿成大错,所以,特别需要老律师指导,而如果老律师放任自流,那无疑是对年轻律师致命的打击和伤害,刚开始执业时遇不到好的指导老师,就如刚开始学步时还没见过别人走路,不仅年轻律师难以学有所成,更可能会误入歧途,由此,已经有指导实习律师的老律师,望务必将年轻律师培养作为执业的根基和基石,作为对社会尽责,对中国律师职业尽力、对中国法治尽心的贡献。
律师是客户提供服务的,服务质量的好坏无疑影响着案件的办理水准高低,年轻律师刚开始执业时,做好日常工作记录,做好案件回访,做好相关协议整理,这不仅有利于年轻律师认真对待每一个案件,更可以促使年轻律师善待每一起案件,由此,才能对得起每一位当事人。
年轻律师如果暂时没有案件可带,不妨加强庭审训练,一来锻炼自己在法庭上的实战技能,二来有利于办案技巧的提升,三来可为以后的出庭做好心里和实践铺垫。
年轻律师开庭,难免紧张和无序,此时,就需要在老律师的指导下加强案件流程管理,管理好证据出示规则,管理好案件进展流程,管理好适用法律流程,如此,才能在法庭上有条不紊,沉着应对。
刚步入律师职业,年轻律师都想做本地第一,或是中国第一,其实,在法庭上,和你竞争的是对方律师,你只需做到在本法庭上第一就足矣。就如在一条大街上共同做买卖,第一家宣称全市第一,第二家宣称全省第一,只有第三家明白,只说我是全街第一。
偶尔会有年轻律师对当事人说谎,欺骗当事人为的是获取案源,但是,小谎可以演变成大谎,大谎最终会断送年轻律师的执业生涯。诚信为律师执业之本,万不能为一时痛快而断送了职业前景。哪怕你保持沉默,也不要对当事人说谎,因为,这有违律师最为基本的职业道德。
年轻律师跟随老律师学习,难免急于求成,恨不得一年之内就能出师,两年之内就能独立执业,三年之内就可年挣百万,但太快的求成往往得不偿失。可能技能没学好就想单飞,办案水平未能长进多少就想单干,业务素养未能健全就想出走,这可能是年轻人的通病,也当然是年轻律师难免的症结所在,解决之道在于,年轻律师得精心学习,踏实进步,慢慢积累,终会成功
中国具有博士学历的律师现在也慢慢增多,但是否学历越高越适合当律师呢?是否学校越有名越有利于做律师呢?其实未必,学历高说明其学术水平可能高,但不能预示着其在律师执业方面也具有较高的水平,律师职业技能的提升和技巧的锻炼更在于后天的学习和进步,前期的本科学历已经足以,当然,具有更高学历的律师在学术研究上优于低学历律师,但并不预示着高学历就天然的能做好律师,高学历律师可将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实战技能相结合,多多思索和钻研,书写颇具实战技巧和学术涵养的法律美文。名校的一些学生也难免自傲,但名校的得天独厚资源无疑对年轻律师的技能培养具有莫大塑造潜力,但年轻律师不能因身在名校就忘却技能的后天学习,不能因身为名校生就不屑于专业技巧的提升,在高学历和名校上,先天的优势并不预示着后天的终会成功,成功只是有了先决条件,但却不是唯一条件。
年轻律师刚步入律师职业,难免心里有诸多失衡之处,例如收入偏低,职业威望不高,指导律师要求苛刻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年轻律师是否进一步坚守律师职业,有的年轻律师忍受不了指导老师的苛刻要求,所以选择离开,但苛刻的要求多是指导老师为自己好,忍受不了指导老师的严厉要求,直接换所的轻率做法未免难以成才,但是,指导老师和年轻律师之间,也应讲究磨合和默契,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的一对师徒关系,年轻律师选择自己中意的指导老师,但不能换了一人又一人,如果这样,便是年轻气盛的表现。
在全国,女律师越占律师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多,女律师在律师行业具有天然优势,例如在一些婚姻家庭案件中,女律师在态度和细节上优于男律师,由此,多数女律师选择非诉和婚姻家庭案件作为执业方向,这也是女律师结合其自身性别优势的较好选择。
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好律师,好律师到底是什么样的,这在每位年轻律师的心目都可能是见仁见智,但是,如何善待每一位当事人,如何处理好当事人对律师提供法律服务的质量评价,如如何跟踪当事人对法律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这有利于年轻律师尽快得知在当事人眼里和心里,他们所谓的好律师的标准是什么?例如作为接受案件咨询的律师,咨询结果是否为当事人所满意,当事人的需求和律师的`解答之间有无偏差之处,在案件代理完毕后,当事人对律师办理案件的投入和付出比有何评价和认知,这些,年轻律师都可以一一做一研究和深思,这不仅有助于年轻律师尽早树立起应该成为什么样的好律师的信念,而且有益于年轻律师树立起以当事人的需求为自身要求的目标。
有的年轻律师实习期满后就换所,在新所满一年后再换所,经常换所的律师注定发展不会长久。于年轻律师而言,在执业前期还面临着专业化和大众化的区分,如何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这于多数年轻律师都是个困惑,有的年轻律师将指导老师的方向确定为自己的未来执业方向,但是,等到学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或是擅长指导老师的专业方向,而后再换执业方向,其实,年轻律师在决定执业方向时不妨先大众化再专业化,专业化的前提是做好大众化,在充分了解其他执业方向后再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予以选择,大众化是年轻律师立足的必然,专业化是年轻律师立业的使然,当然,在此所说的大众化并不是所有类型的案件年轻律师都应该办理过,而是说,在案件的基本流程上,年轻律师应该技能娴熟和专业过硬。但是,经常更换专业方向的年轻律师,到最后,很可能在每一个专业方向上都没什么优势可言,最终导致的将是没方向。
年轻律师也免不了会自吹自擂,在当事人面前夸耀自己如何如何厉害,在此就有可能虚假宣传,这样,年轻律师可能前几年会因此而得到案源,但久而久之,案源在减少的同时收入势必减少,毕竟,当事人信赖的不是律师的夸夸其谈,而是律师的真才实学,只要依靠真才实学接收和代理案件,年轻律师的职业前景才可能光辉长久。
刚跟随老律师做业务,除过法律事务之外,免不了老律师会让年轻律师做一些分内的杂事,例如打扫办公桌,为律师和客户洽谈订餐,做个谈话笔录,整理卷宗,提交法律文书,诸如此类的繁琐性事务,一样可以考验年轻律师在细节上的认真程度,小事办不好,注定办不好大事,而在律师的法律事务中,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酿成大事,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铸就大错,所以,在细节上,年轻律师得万分注意,先为老律师做好繁琐性事务,大案和要案中的细节才能把握得当,才能深得老律师的信赖和栽培。
年轻律师到底跟随老律师学习几年后就可独立执业,这得看年轻律师的学习程度和专业技能。多数年轻律师跟随老律师的学习时间为3到5年左右,当其认为自己可以独立时,便离开原所,重新换一家新所,还可能依旧在原所执业,但单打独斗,偶尔会和原先的指导老师合作,但却不如之前那般默契和情愿。做律师,独立是根本,看到徒弟独立执业,指导老师自然高兴不已,但是,多数指导律师看到徒弟独立执业有时高兴不起来的原因在于,年轻律师跟随自己学习了3到5年,但指导老师尚认为徒弟学艺不精,不能出山,还得继续跟随自己学习,但是,一边是力求独立执业的迫切心愿,一边是担心办理能力不佳害怕出事的心有余悸,在这你情我不愿中,年轻律师和指导老师之间难免会有冲突,冲突的解决方式在于,老律师可以让年轻律师试着独立执业,但不能放任不管,毕竟,律师是一个经验活,有些技能和技巧,非得经历了才能掌握和控制,少不更事的年轻律师有独立执业的愿望无可厚非,但老律师万万不可因此而对其置之不理,应当试着放开年轻律师的翅膀让其高翔,但还得给其一根绳索随时让其安全着陆。
一些律师可能会将自己和某某行政领导的合影作为炫耀的资本,你看,我和谁谁谁还合过影,厉害吧,谁谁谁对我褒奖有加,鼓励我继续加强学习,为法制建设多做贡献,而这些“讨好”权力的律师有时还很会赚钱,毕竟,他们有行政资源可依托,而自己也具有一定的法律技能,就此,在行政资源和法律服务上,一些律师找到了切合点,双方一拍即合,达成一致合作协议,律师也就逢年过节便向这些行政领导送礼以表长此以往的关怀和照顾,而行政领导要是以后自家或身边有什么法律纷争自然会想到某某律师。对此,一些年轻律师势必会问,如何讨好行政领导(权力),让权力也为自己服务,很可能,一些年轻律师嘴上不问,但心里一直琢磨,到底怎样和行政领导套好近乎,进而获取行政化案源呢?这些,我只能说,讨好权力的律师有钱赚,但是,讨好权力的律师最无能,因为,他在利用权力的同时亦是在践踏法律,行政领导为律师介绍案源,律师给行政领导送礼,律师贡献的是法律技能,但践踏的是法律正义,这样的司法丑态如果年轻律师觉得行得通,那么,当这些行政领导哪一天倒台时,背后一定会站着一位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