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出塞》的翻译以及赏析

 我来答
蒙蒙的小灰
高能答主

2022-08-21 · 情感问题听我说,答疑解惑去忧愁
蒙蒙的小灰
采纳数:3872 获赞数:1078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王昌龄《出塞》的译文以及鉴赏如下:

【译文】

  • 其一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 其二

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作品鉴赏】

  • 其一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

诗从写景入手。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辽阔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

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这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于是在第三、四两句,诗人给出了回答。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杆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地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画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 其二

这首诗描写了一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的情景。枣红马刚刚装上白玉装饰的马鞍,战士就骑着它出发了。战斗结束的时候天已经很晚,战场上只留下寒冷的月光。城头上催战的鼓声仍在旷野上回荡,刀鞘里的钢刀血迹未干。诗人用寥寥数笔,就把将士们的英武气概,胜利者的神态生动地描绘出来。

骅骝骏马,是再好不过的马了,还要给它配上再美不过的白玉鞍桥,可以想见这马上骑手的威风。这英武的骑士是手持“金刀”(即金错刀)奋战沙场的。这骑士披一身月色,顶凛冽寒风,鏖战而归。但他全副精神仍沉浸在烟尘滚滚的沙场,那咚咚的进击鼓声还响彻耳畔。这风度轩昂、勇武不凡、充满自信的骑士,就是诗人心目中唐军将官的形象,也是诗人矢志抗敌、无时无刻不意欲拼搏战场的心灵写照。“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这实在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从耿耿赤心发出的雄壮的呐喊,也分明寄寓着诗人的殷切希望。

这首诗抒写自信、进取、开拓为特征的传统尚武精神,风格刚健、清新。诗人描写战争的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诗歌选取战斗生活的一个片段,以“骝马”“沙场”“铁鼓”“金刀”等战争意象串成一系列战斗生活的画面,战斗的激烈与战场的肃杀尽在其中。诗头“新跨”一词将战士风风火火、迎接战斗的激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诗尾以“血未干”这样一幅看似血腥的场景描写战士的内心——热血并未因为战斗的结束而冷却。这种激烈肃杀的气氛,生动地表现出战士的飒爽英姿和激昂振奋的风貌。

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战斗刚刚结束的场面加以描写,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将士们为国杀敌立功的勇敢精神。

诗人描写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把战士的飒爽英姿,激昂振奋的风貌写了出来。

【出处】

《出塞二首》——王昌龄

【原文】

  •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关键词注解】

  • 其一

  1. 但使:只要。

  2.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3. 不教:不叫,不让。教,让。

  4.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5. 度:越过。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6. 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 其二

  1. 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新:刚刚。

  2. 沙场:指战场。

  3. 震:响。

【创作背景】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组诗的第二首,《全唐诗》同时也录入李白诗作下,作《从军行》或《行军》。但《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没有《军行》一首。历来对此诗真实作者存有不同意见。

【作者简介】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刚好找到了

2022-08-14 · 电子科技爱好迷
刚好找到了
采纳数:1592 获赞数:310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王昌龄《出塞》的翻译: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
只要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赏析:

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诗的首句写景物,为千古名句,受到历代学士的激赏。前人诠释此句说:“以月属秦,以关属汉者,非月始于秦,关起于汉也,意谓月之临关秦汉一辙,征人之出俱无还期,故交互其文而为可解不可解之语。读者以意逆志,自当了然,非唐诗终无解也。”(唐汝询《唐诗解》卷二十六)此句互文见义,含蕴丰富深远。在时空的大背景上诗人挥洒如椽巨笔,将秦汉以来的千年历史与当时明月笼罩下的万里边关巧妙地融合起来。从历史上看,秦汉时起便筑城备胡,在千年漫长的岁月中,边关内外一直与胡人征战不断,如今与戍边战士日夜相伴的秦月汉关自然便成为历史的见证“人”。次句写怨情。诗的主人公——久戍边关的战士,目睹眼前的景物“明月”、城“关”,不禁触发起乡关之思,不禁想起自己的不幸遭遇,以及整个民族的悲剧命运!万里长征没有归期,古代秦汉已经如此,今天唐代依然如此。

后两句,以侧面烘染的笔法点出诗篇的主题:假如李广将军还活着的话,就决不会让胡马越过阴山,边境安定,征人也就可以回家与亲人团聚了。这里用“但使”“不教”的假设句对古代英雄人物飞将军李广充满无限景仰之情,对现今将领的讽刺含意不言自明。

此诗悲壮浑成,婉而多讽,因之明代诗人李攀龙称赞这首诗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出塞:出关,出征。

2.但使:只要。

3.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这里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4.教:令,使。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度:越过。

7.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创作背景: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王昌龄所处盛唐,所以在其边塞诗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但是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作者简介: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而立之年,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无雅诗hx
高能答主

2022-08-25 · 用力答题,不用力生活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11.3万
采纳率:96%
帮助的人:3011万
展开全部

《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边塞诗。

第一首诗以雄劲的笔触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全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全文翻译】

其一: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其二:

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后战场上只剩下月光清寒。
城头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刀匣里的宝刀上血迹还没有干。

【作品赏析】

其一:

诗的首句写景物,为千古名句,受到历代学士的激赏。前人诠释此句说:“以月属秦,以关属汉者,非月始于秦,关起于汉也,意谓月之临关秦汉一辙,征人之出俱无还期,故交互其文而为可解不可解之语。读者以意逆志,自当了然,非唐诗终无解也。”

诗的主人公——久戍边关的战士,目睹眼前的景物“明月”、城“关”,不禁触发起乡关之思,不禁想起自己的不幸遭遇,以及整个民族的悲剧命运!万里长征没有归期,古代秦汉已经如此,今天唐代依然如此。

后两句,以侧面烘染的笔法点出诗篇的主题:假如李广将军还活着的话,就决不会让胡马越过阴山,边境安定,征人也就可以回家与亲人团聚了。这里用“但使”“不教”的假设句对古代英雄人物飞将军李广充满无限景仰之情,对现今将领的讽刺含意不言自明。

此诗悲壮浑成,婉而多讽,因之明代诗人李攀龙称赞这首诗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其二:

第二首诗描写一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的情景,抒写自信、进取、开拓为特征的传统尚武精神,风格刚健、清新。

骅骝骏马,是再好不过的马了,还要给它配上再美不过的白玉鞍桥,可以想见这马上骑手的威风。这英武的骑士是手持“金刀”(即金错刀)奋战沙场的。这骑士披一身月色,顶凛冽寒风,鏖战而归。但他全副精神仍沉浸在烟尘滚滚的沙场,那咚咚的进击鼓声还响彻耳畔。

后两句“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从耿耿赤心发出的雄壮的呐喊,也分明寄寓着诗人的殷切希望。

诗人描写战争的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把战士的飒爽英姿,激昂振奋的风貌写了出来。

【原文】

《出塞二首》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注释】⑴出塞:出关,出征。
⑵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见义,秦汉时代的明月和雄关,即明月和雄关依然和秦汉时代一样。
⑶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关万里参加远地征戍的人都没有回来。
⑷但使:只要。龙城:指卢龙城,一作“卢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长城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治卢龙县。一说指西汉名将卫青。
⑸不教:不叫,不让。教,让。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度:越过。阴山:昆仑山的北支,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⑹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新:刚刚。
⑺沙场:指战场。胡三省《通鉴注》:“唐人谓沙漠之地为沙场。”
⑻震:响。
⑼匣:刀鞘。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属山西)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侨中黄建成

2022-08-21 · TA获得超过20.5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9.5万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8365万
展开全部

【王昌龄《出塞》的翻译】

直译

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如果有像李广这样骁勇善战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韵译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王昌龄《出塞》的赏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

同时这句诗也是最美最耐人寻味的诗句,它的妙处得从诗题说起。此诗题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是要谱成乐章、广泛传唱的,为入谱传唱的需要,诗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见习用的词语。王昌龄这首诗也不例外。你看这开头一句中的“明月”和“关”两个词,正是有关边塞的乐府诗里很常见的词语。《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里不是就有《关山月》吗?《乐府解题》说:“关山月,伤离别也。”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往往都离不了这“关”和“月”两个字。“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例子举不胜举。看清这一点之后,你就明白这句诗的新鲜奇妙之处,就是在“明月”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以“秦”、“汉”两代来浓缩整个历史时段,凝练概括出“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表明自古至今明月始终映照关城,而边疆战事一直没有体止。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评诗惯用的词语来说,就是“发兴高远”,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

“万里长征人未还”,袭自隋代卢思道《从军行》中的“塞外征人殊未还”,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这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于是在第三、四两句,诗人给出了回答。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在旬式和意思上都本自初唐崔浞《大漠行》中的“但使将军能百战,不须天子筑长城”,不过在使用的语汇上有所改变。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敌人的马队就不会度过阴山。这两句写得意在言外。意思就是说:由于朝廷用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代的人们,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平凡的悲剧,平凡的希望,都随着首句“秦”、“汉”这两个时间限定词的出现而显示出很不平凡的意义。这句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也足以统摄全篇。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诗歌之美,诗歌语言之美,往往就表现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说,就表现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确切最关键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体现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作品简介】

《出塞》是乐府旧题,也是是唐朝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七言绝句,边塞诗的代表之一。

内容主要是是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体现出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士兵们的信心。 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作品原文】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词句注释】

  • 但使:只要。

  • 龙城飞将,指汉朝飞将军李广。一称卫青。李广( ?-前119年),汉族,甘肃天水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被匈奴称之“飞将军”。“龙城”,甘肃省天水市的别称,称天水为“龙城”是自它是“人首龙身”的人类始祖伏羲出世之地。《汉书.地理志》也载,天水郡有成纪县,因而天水素有“羲皇故里”之称。李广是天水人,故被称为“龙城飞将”。

  • 不教:不叫,不让。教,让。

  •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 度:越过。

  • 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创作背景】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作品评价】

《升庵诗话》:此诗可入神品。“秦时明月”四字,横空盘硬语也。人所难解。李中溪侍御尝问余,余曰:扬子云赋,欃枪为闉,明月为堠。此诗借用其字,而用意深矣。盖言秦时虽远征而未设关,但在明月之地,犹有行役不逾时之意;汉则设关而戍守之,征人无有还期矣,所赖飞将御边而已。虽然,亦异乎守在四夷之世矣。

《批点唐音》:惨淡可伤。音律虽柔。终是盛唐骨格。

《唐诗绝句类选》:“秦时明月”一首,用修、于鳞谓为唐绝第一,愚谓王之涣《凉州词》神骨声调当为伯仲,青莲“洞庭西望”气概相敌。第李诗作于沦落,其气沉郁;少伯代边帅自负语,其神气飘爽耳。

《唐诗直解》:惨淡可伤。结句出人意表,盛唐气骨。

王世贞《艺苑卮言》:于鳞言唐人绝句当以此压卷,余始不信,以少伯集中有极工妙才。既而思之:若落意解、当别有所取;若以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间求之,不免此诗第一耳。

《艺圃撷余》:于鳞选唐七言绝句,取王龙标“秦时明月汉时关”为第一,以语人,多不服。于鳞意止击节“秦时明月”四字耳。必欲压卷,还当于王翰“葡萄美酒”、王之涣“黄河远上”二诗求之。

《诗薮》:“秦时明月”在少伯自为常调,用修以诸家不选,故《唐绝增奇》首录之。所谓前人遗珠,兹则掇拾。于鳞不察而和之,非定论也。

《唐音癸签》:王少伯七绝宫同闺怨,尽多诣极之作,若边同“秦时明月”一绝,发端句虽奇,而后劲尚属中驷,于鳞遽取压卷,尚须商榷。

《唐诗摘钞》:中晚唐绝句涉议论便不佳、此诗亦涉议论,而未尝不佳。此何以故?风度胜故,气味胜故。

《此木轩论诗汇编》:好在第二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不可通。“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令人起长城之叹。诗人之词凡百,皆不忍尽、不敢尽、只有此一节尤不尽者,此《春秋》继诗之旨也。如不信者、试遍觅唐人诗读之。

《说诗晬语》:“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边防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

《网师园唐诗笺》:悲壮浑成,应推绝唱。

《岘佣说诗》:“秦时明月”一首,“黄河远上”一首,“天山雪后”一首,皆边塞名作,意态雄健,音节高亮,情思悱恻,令人百读不厌也。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说:“‘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他这段话批评李攀龙只知推奖此诗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说明了全诗的主旨,并没有点出作者的匠心。


【作者简介】

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山村情怀
高能答主

2022-08-17 · 活首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小山村情怀
采纳数:28609 获赞数:38920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边塞诗。第一首诗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生动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充分表现了胜利者的骄傲神态。全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王昌龄《出塞》的翻译

白话译文

其一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其二

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创作背景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组诗的第二首,《全唐诗》同时也录入李白诗作下,作《从军行》或《军行》。 但《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没有《军行》一首。历来对此诗真实作者存有不同意见。


王昌龄《出塞》赏析

其一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

诗从写景入手。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

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这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于是在第三、四两句,诗人给出了回答。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杆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其二

这首诗描写了一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的情景。

枣红马刚刚装上白玉装饰的马鞍,战士就骑着它出发了。战斗结束的时候天已经很晚,战场上只留下寒冷的月光。城头上催战的鼓声仍在旷野上回荡,刀鞘里的钢刀血迹未干。诗人用寥寥数笔,就把将士们的英武气概,胜利者的神态生动地描绘出来。

骅骝骏马,是再好不过的马了,还要给它配上再美不过的白玉鞍桥,可以想见这马上骑手的威风。这英武的骑士是手持"金刀"(即金错刀)奋战沙场的。这骑士披一身月色,顶凛冽寒风,鏖战而归。但他全副精神仍沉浸在烟尘滚滚的沙场,那咚咚的进击鼓声还响彻耳畔。这风度轩昂、勇武不凡、充满自信的骑士,就是诗人心目中唐军将官的形象,也是诗人矢志抗敌、无时无刻不意欲拼搏战场的心灵写照。"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这实在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从耿耿赤心发出的雄壮的呐喊,也分明寄寓着诗人的殷切希望。

这首诗抒写自信、进取、开拓为特征的传统尚武精神,风格刚健、清新。诗人描写战争的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诗歌选取战斗生活的一个片段,以"骝马""沙场""铁鼓""金刀"等战争意象串成一系列战斗生活的画面,战斗的激烈与战场的肃杀尽在其中。诗头"新跨"一词将战士风风火火、迎接战斗的激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诗尾以"血未干"这样一幅看似血腥的场景描写战士的内心--热血并未因为战斗的结束而冷却。这种激烈肃杀的气氛,生动地表现出战士的飒爽英姿和激昂振奋的风貌。


作品原文

出塞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注释

  • 但使:只要。

  •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 不教:不叫,不让。教,让。

  •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 度:越过。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 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 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新:刚刚。

  • 沙场:指战场。

  • 震:响。

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属陕西)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