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关键在于从小培养

 我来答
机器1718
2022-07-01 · TA获得超过684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805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162万
展开全部

被誉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从小便对身边的事情显露出极强的好奇心,不问明白决不罢休,有时候甚至会亲自去实践,我们耳熟能详的“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便是其中的一例。长大后的他,凭着自己的好奇心和不谈究竟誓不罢休的精神,发明了一千多种新事物,仅在专利局登记过的发明就有1328种之多。可以说,爱迪生的每一项发明都是和他的好奇心分不开的。好奇心就好比是一颗种子,没有种子便不可能有参天大树,而没有好奇心的人,也不可能有所发明。

每个孩子都有好奇心

每个孩子都有好奇心,这是众所周知的。他们从刚出生便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去 探索 世界,寻求自己需要的答案,他们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个表情,都表示着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刚出生的婴儿便会盯着一个东西看上半天,直到腻烦为止,而稍稍长大后,孩子便会抓起自己喜欢的东西玩上半天,而等到孩子逐渐的学会了走路与说话,他们更是显得有些“调皮捣蛋”,爸爸妈妈们经常追在孩子们的屁股后面帮他们收拾被“大卸八块”的玩具,也会被孩子们的一连串“为什么”弄得欲哭无泪。这其实不是孩子们故意“调皮捣蛋”,而是他们好奇心的显露,他们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并因此而自己动手去 探索 ,得出令自己满意的答案。一旦他们发现自己没有能力去弄懂这些问题,便会开始追着父母问东问西,直到搞懂为止。

孩子们的“捣蛋行为”是否受到限制,他们的问题是否得到大人耐心的解答,都可能影响到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好奇心的发展。如果孩子们的行为得到认可,他们的问题得到很好的回答,那么他们将会更加热情的投入到新的 探索 中去,而如果他们的行为被制止,那么很可能会逐渐丧失 探索 的激情与兴趣,最终失去了好奇心,变得碌碌无为。

请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

既然“好奇心是发明家之心”,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发明家屈指可数?这还是跟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以及教育方式分不开。西方的父母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会对孩子在家中的“破坏行为”大家斥责,反而是积极的参与进来,引导孩子 探索 ;而中国的父母,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认为孩子就应该文静听话,不要到处乱动。当孩子问及一些敏感问题的时候,西方父母总会耐心的解答,而中国父母,要么搪塞,要么乱讲一气,以堵住孩子的嘴为目的与结果。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自然会培养出截然不同的孩子。

到了上学的年纪,西方学堂崇尚“言论自由”,关注孩子的动手能力,孩子们可以畅所欲言,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将手工作业与其他人分享,而中国的教育则是一种为了考试而考试的填鸭式教育,不管孩子能不能理解,不管结论正不正确,全部一股脑儿的灌输给孩子,一旦孩子提出一种不一样的观点与见解,往往会招来父母老师的责怪,认为孩子不务正业。

在如此“一言堂”的教育习惯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好奇心自然是难以为继。没有了好奇心的孩子,如何会从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发掘出有用的线索去改进,去创新,从而完成一项新的发明呢?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是可悲的,同样,一个没有好奇心的民族也是可怕的。如果从小便扼杀了孩子们的好奇心,长大后的他们大部分都只能成为碌碌无为的人,不可能成为父母期许的什么大科学家,大发明家。当整个民族都没有好奇心与创造力的时候,离毁灭不久矣。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充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应如何去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呢?

首先,对待孩子的破坏行为不要采用简单的方式去阻止,而应该跟孩子一起去 探索 未知,对待孩子的问题一定要认真耐心的回答,并且适时的抛出自己的问题让孩子回答,将孩子的思维引导到一个比较正确的道路上,激发他们 探索 的热情与信心以及继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整个 社会 的教育环境必须改变,不能仅仅依靠分数来评定一个孩子的优秀与否,改变那种“一考定终身”的选拔制度以及单一的评分标准,将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也纳入评分体系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