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看过的书!

 我来答
吃瓜群众1718
2022-06-04 · TA获得超过827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34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127万
展开全部
《二月》读书笔记

第一次听说柔石,是因为鲁迅的《柔石小传》。《二月》是我目前唯一读过的柔石的作品。

读完《二月》,我再次感叹“知人论‘书’”的正确性。不看柔石的人生经历与时代背景,《二月》就是一个平凡的故事:萧涧秋对于芙蓉镇的归来-离去的故事。这和鲁迅的归乡模式差不多。

《二月》中的主人公萧涧秋是当时时代背景中千千万万青年的典型。怀着美好的理想,来到需要改变的“战场”,最终却失望而归。萧涧秋有才华,和校长陶慕侃是同学;有品德,校长对他赞不绝口;有经验,走南闯北。见了革命烈士的寡妇一家的惨象,萧决定帮助。于是流言蜚语,直接导致了寡妇的自杀。最后萧也没有接受陶岚的爱情。失落地离开。

《二月》里,除了萧涧秋、寡妇一家、陶姓一家,我认为都符合鲁迅定义的“看客”的形象。尤其是钱正兴和钱谋,是知识水平稍高一点的看客。书中开头,他们焦急地等待萧涧秋,到了萧的到来,又是热情地招待。这极大可能是由于校长陶慕侃的关系。后来,他们渐渐地露出原本的嘴脸。真是“无用的看客”呵!

我觉得《二月》好的原因是写出了当时青年及其周边环境的状况,在故事的“小”中见出时代的“大”来。想要有所作为的青年和扼杀他意志的环境:无知的看客、沉睡的国民、险恶的政治环境……而且把青年的思想变化刻画得很细腻生动。如写萧涧秋给陶岚弹琴后,感叹青春不再来,一向热情奔放的陶岚也说自己是悲伤了,可是不知道为何而悲伤。钱正兴说萧是悲观主义,陶慕侃说萧是牺牲主义者,可是萧涧秋自己却说自己是没有主义的,也许曾经有,可是到现在都没有实现,因此还不如说是没有。后来萧涧秋就暗暗表明“我心在高山”。这些细处的东西,越是品味就越是觉得作者寄寓深刻。

《二月》里还有很多地方是我没有触碰到的。可能提前看一看柔石的传记会对我有的帮助吧。

读完整部作品,再回来看书的名字“二月”。书中我能看出的,“二月”只和萧涧秋到芙蓉镇的时间有联系。因此我还想知道作者把这部长篇小说命名为“二月”的更多原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一品书汇(北京)
2024-10-17 广告
一品书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高品质学术图书的出版与推广,我们精心策划并编辑的学术图书版,每本均经过严格筛选与深入校对,确保内容权威、专业且前沿。这些图书涵盖广泛学科领域,从基础理论研究到最新科研成果,旨在促进学术交流,助力学者与研究者...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一品书汇(北京)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