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篆书的笔法(一)
展开全部
掌握好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习篆书最关键的基本功。篆书的用笔,或者说书法的大致可以分为起笔、运笔、收笔三个基本动作。起笔又称落笔、下笔,是指笔锋如何于纸开始接触;收笔,也叫杀笔,是指书写将要完成,笔毫离开纸面前的动作;运笔则是起笔、收笔中间的行笔过程。
昨日我们也讲过,传统的篆书,讲究中锋运笔,圆起圆收,既起笔是藏锋起笔,圆转后中锋行笔;收笔则是圆转后,再回锋收笔。这样的篆书字形的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在清代之前一直是篆书的主要用笔方式。但是其缺点是过渡的装饰性,而容易板滞,特别是在明代一些书法家为了达到铁线篆的外形,而烧毫、捆毫书写篆书。
清代邓石如篆书中,起笔时方时圆,逆顺结合。收笔则孕尖于圆,往往在匀力运笔至末端时略提后锋露即收,或虚回收笔,既得劲利之健而无虚尖之病。一些方收之笔,在笔至画末时戛然猝提收笔,有斩钉截铁的果断之力。行笔中,中锋、侧锋、快慢、提按、转折、驻笔、平移等皆有,特别是在弯曲之处,或用提按之法,得圆畅之意;又或先停后转法,成外圆内方;又或顿折之法,而见方劲。一字之中往往多法并用,达到婉通与精密的有机结合。邓石如的篆书笔法,大大的丰富了小篆书写的过于单一,为篆书打开了一方新天地。
我们结合邓石如书写的篆书千字文,具体的解释其笔法:
一、藏锋与露锋
藏锋,即把笔锋藏在点画中间而不直接外露出来。中国书法的起笔收笔有藏头护尾之说。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可考的第一位书法家蔡邕在《九势》“藏锋”条说:“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护尾”条说:“画点势尽,力收之。”藏锋起笔讲求的是逆入,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而藏锋收笔是收笔时笔锋又回到点画之内,使得锋芒不外露。藏锋的笔画给人含蓄沉着,浑厚凝重之感。书法作为我国艺术的代表,从藏锋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文化含蓄内敛的文化内核的体现。
露锋,又称出锋,指笔锋外露在点画之外,即下笔时顺锋行笔,收笔时顺锋提笔离纸,都不再逆行。从书法的力感表现来看,藏锋用笔,笔力沉雄;露锋用笔,笔力轻快。这就是书法中所谓“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纵其神。”露锋会让字迹显得灵活而飘逸,因此在富有动感的行书、草书中比较常用。而一幅书法作品中,如果一味深藏圭角,就会缺少神采;露锋太多,又会显得浮躁不够持重。这也是我们说邓石如篆书笔法对传统篆书笔法的改变是为篆书打开一片崭新天地的原因。
我们来看看邓石如篆书是如何打破前人篆书的圆起圆收的藏锋用笔
其一、逆起驻收,画的两端浑圆,以讲求内敛含蓄之美。如其下几字的横画处理。
其二、逆入平出,起笔圆厚,而收笔微尖,有轻松流畅之意。如其下几字的竖画处理。
仍是以藏锋为主,只是偶尔露锋,以显精神。
二、中锋与侧锋
运笔过程中,毛笔笔锋在纸上有两种运行的方式,中锋和侧锋。中锋又称正锋,是指笔锋在笔画中间运行,墨水顺笔尖均匀地向两面渗开,写出的线条中间墨色较深,富有立体感,显得沉稳圆润。书法中亦有“常欲笔锋在画中,则左右皆无病”之言。足见中锋的重要。侧锋则是笔毫偏向一侧,并与行笔形成一个自然的斜角。侧锋的线条相对扁平、单薄一些,但可以使得字体增添潇洒妍美的神情。这里要提示的是侧锋与偏锋是不同的,虽然都是笔毫偏向一侧,但是偏锋的笔毫与线条运行方向的角度近似直角,写出的线条极易出现不规则的锯齿状。
书法中,中锋所书写的笔画,较为圆劲、饱满、筋骨内含。而侧锋笔法书写的笔画,往往更加的轻灵、飘逸、精神外露。其间的区别与藏锋、露锋相似。所以古人有“正锋取劲,侧锋取妍”的说法。
书法中亦有“笔笔中锋”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大,但是足见书法中对中锋的强调,而这种对中锋强调的传统,便源自篆书,所以中锋运笔的笔法也称篆法。
邓石如对篆书中的中锋用笔亦有自己的独到理解和运用方法。其行笔虽以中锋为主,起止却不完全藏锋,放松开来以求毛笔自然的书写之势力,并参以汉隶的意味。如其下图中几字。
昨日我们也讲过,传统的篆书,讲究中锋运笔,圆起圆收,既起笔是藏锋起笔,圆转后中锋行笔;收笔则是圆转后,再回锋收笔。这样的篆书字形的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在清代之前一直是篆书的主要用笔方式。但是其缺点是过渡的装饰性,而容易板滞,特别是在明代一些书法家为了达到铁线篆的外形,而烧毫、捆毫书写篆书。
清代邓石如篆书中,起笔时方时圆,逆顺结合。收笔则孕尖于圆,往往在匀力运笔至末端时略提后锋露即收,或虚回收笔,既得劲利之健而无虚尖之病。一些方收之笔,在笔至画末时戛然猝提收笔,有斩钉截铁的果断之力。行笔中,中锋、侧锋、快慢、提按、转折、驻笔、平移等皆有,特别是在弯曲之处,或用提按之法,得圆畅之意;又或先停后转法,成外圆内方;又或顿折之法,而见方劲。一字之中往往多法并用,达到婉通与精密的有机结合。邓石如的篆书笔法,大大的丰富了小篆书写的过于单一,为篆书打开了一方新天地。
我们结合邓石如书写的篆书千字文,具体的解释其笔法:
一、藏锋与露锋
藏锋,即把笔锋藏在点画中间而不直接外露出来。中国书法的起笔收笔有藏头护尾之说。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可考的第一位书法家蔡邕在《九势》“藏锋”条说:“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护尾”条说:“画点势尽,力收之。”藏锋起笔讲求的是逆入,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而藏锋收笔是收笔时笔锋又回到点画之内,使得锋芒不外露。藏锋的笔画给人含蓄沉着,浑厚凝重之感。书法作为我国艺术的代表,从藏锋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文化含蓄内敛的文化内核的体现。
露锋,又称出锋,指笔锋外露在点画之外,即下笔时顺锋行笔,收笔时顺锋提笔离纸,都不再逆行。从书法的力感表现来看,藏锋用笔,笔力沉雄;露锋用笔,笔力轻快。这就是书法中所谓“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纵其神。”露锋会让字迹显得灵活而飘逸,因此在富有动感的行书、草书中比较常用。而一幅书法作品中,如果一味深藏圭角,就会缺少神采;露锋太多,又会显得浮躁不够持重。这也是我们说邓石如篆书笔法对传统篆书笔法的改变是为篆书打开一片崭新天地的原因。
我们来看看邓石如篆书是如何打破前人篆书的圆起圆收的藏锋用笔
其一、逆起驻收,画的两端浑圆,以讲求内敛含蓄之美。如其下几字的横画处理。
其二、逆入平出,起笔圆厚,而收笔微尖,有轻松流畅之意。如其下几字的竖画处理。
仍是以藏锋为主,只是偶尔露锋,以显精神。
二、中锋与侧锋
运笔过程中,毛笔笔锋在纸上有两种运行的方式,中锋和侧锋。中锋又称正锋,是指笔锋在笔画中间运行,墨水顺笔尖均匀地向两面渗开,写出的线条中间墨色较深,富有立体感,显得沉稳圆润。书法中亦有“常欲笔锋在画中,则左右皆无病”之言。足见中锋的重要。侧锋则是笔毫偏向一侧,并与行笔形成一个自然的斜角。侧锋的线条相对扁平、单薄一些,但可以使得字体增添潇洒妍美的神情。这里要提示的是侧锋与偏锋是不同的,虽然都是笔毫偏向一侧,但是偏锋的笔毫与线条运行方向的角度近似直角,写出的线条极易出现不规则的锯齿状。
书法中,中锋所书写的笔画,较为圆劲、饱满、筋骨内含。而侧锋笔法书写的笔画,往往更加的轻灵、飘逸、精神外露。其间的区别与藏锋、露锋相似。所以古人有“正锋取劲,侧锋取妍”的说法。
书法中亦有“笔笔中锋”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大,但是足见书法中对中锋的强调,而这种对中锋强调的传统,便源自篆书,所以中锋运笔的笔法也称篆法。
邓石如对篆书中的中锋用笔亦有自己的独到理解和运用方法。其行笔虽以中锋为主,起止却不完全藏锋,放松开来以求毛笔自然的书写之势力,并参以汉隶的意味。如其下图中几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