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详细的时间单位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时:指时辰,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并有古代的习惯称法。时辰的起点是午夜。
2、刻:古代使用漏壶计时。最初,人们发现陶器中的水会从裂缝中一滴一滴地漏出来,于是专门制造出一种留有小孔的漏壶,把水注入漏壶内,水便从壶孔中流出来,另外再用一个容器收集漏下来的水,在这个容器内有一根刻有标记的箭杆,用一个竹片或木块托着箭杆浮在水面上,容器盖的中心开一个小孔,箭杆从盖孔中穿出,这个容器叫做箭壶。
3、更: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按时更换,叫五更,由此便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戌时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子时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
4、点:古代使用铜壶滴漏计时,以下漏击点为名。一更分为五点,所以,一点的长度合现在的24分钟。
古今时间对照表子时23:00–01:00子初23:00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子正00:00
丑时01:00–03:00丑初01:00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丑初02:00
寅时03:00–05:00寅初03:00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寅正04:00
卯时05:00–07:00卯初05:00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卯正06:00
辰时07:00–09:00辰初07:00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辰正08:00
巳时09:00–11:00巳初09:00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
巳正10:00
午时11:00–13:00午初11:00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午正12:00
未时13:00–15:00未初13:00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未正14:00
申时15:00–17:00申初15:00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申正16:00
酉时17:00–19:00酉初17:00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酉正18:00
戌时19:00–21:00戌初19:00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戌正20:00
亥时21:00–23:00亥初21:00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2、刻:古代使用漏壶计时。最初,人们发现陶器中的水会从裂缝中一滴一滴地漏出来,于是专门制造出一种留有小孔的漏壶,把水注入漏壶内,水便从壶孔中流出来,另外再用一个容器收集漏下来的水,在这个容器内有一根刻有标记的箭杆,用一个竹片或木块托着箭杆浮在水面上,容器盖的中心开一个小孔,箭杆从盖孔中穿出,这个容器叫做箭壶。
3、更: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按时更换,叫五更,由此便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戌时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子时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
4、点:古代使用铜壶滴漏计时,以下漏击点为名。一更分为五点,所以,一点的长度合现在的24分钟。
古今时间对照表子时23:00–01:00子初23:00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子正00:00
丑时01:00–03:00丑初01:00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丑初02:00
寅时03:00–05:00寅初03:00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寅正04:00
卯时05:00–07:00卯初05:00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卯正06:00
辰时07:00–09:00辰初07:00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辰正08:00
巳时09:00–11:00巳初09:00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
巳正10:00
午时11:00–13:00午初11:00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午正12:00
未时13:00–15:00未初13:00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未正14:00
申时15:00–17:00申初15:00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申正16:00
酉时17:00–19:00酉初17:00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酉正18:00
戌时19:00–21:00戌初19:00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戌正20:00
亥时21:00–23:00亥初21:00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