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么难过,你居然不理我......

 我来答
呆萌小怪兽17
2022-05-30 · TA获得超过908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58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95.2万
展开全部
01

我的好朋友S和老公是很和谐的一对,相恋多年,教育相当,都是很上进又爱生活的人。尽管如此,S不只一次想要离婚。

“昨天晚上,我很累还勉强做饭,他回到家都没有过来帮我。我就越做越生气,觉得他不在乎我,然后责备他,他居然不理我,他越不理我,我就越生气,把我气哭了,他还是不理我……”

要么就是因为“最近我压力很大,人际关系也很烦,我找老公聊天,他就听我说说说,偶尔也就是一点点不打紧的意见。然后我就很生气,怪怎么他不会讲话,然后他就又不理我了。”

总之,S每一次想离婚时,理由都是“我那么难过,他居然不理我。”

经我们仔细盘问,发现事件背景大抵相当——她正好在他辛苦的时候需要他,得不到满足就气急败坏。我们劝导“他可能是压力太大了。”

S的回答也理直气壮“可是我压力大的时候,他难过,我一定不舍得不理他啊……他怎么那么自私!”

02

其实,再相爱的两个人,也不能时时了解对方的需要。有时候即便知道对方所需,也无法时时满足。因为人在不能自保的时候,很难持续性地保护别人。

历史上唐玄宗与杨贵妃就是很好的例子,万事太平时你侬我侬,唐玄宗恨不得告诉全世界朕爱江山更爱美人,等真到了在自己与美人二选一的时刻,美人优先抛弃——自身都难保,拿什么来保你?

自私是生物的本性,无私才是例外。在《自私的基因》这本书中,作者理查德.道金斯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论证了我们基因的自私属性,认为人类就是基因的生存机器。生物的基因从产生开始,就是在排他中获得资源以维持自身复制的稳定性的过程。

作者理查德.道金斯指出 “成功基因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其无情的自私性。这种基因的自私性通常会导致个体行为的自私性”并对利他行为作以分析“基因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种情况下,也会滋长一种有限的利他主义” 。

比如看起来比较无私的亲人之间的喂养与保护行为,这种利他行为不过是基因自私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因为亲属之间共享相同的基因,说到底不过是基因复制延续的需要。理查德.道金斯认为“明显的利他行为实际上是伪装其他的自私行为”。

虽然作者同时指出,文化与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基因的自私本性。但“我们必须把利他主义的美德灌输到我们子女的头脑中去,因为我们么不能指望他们的本性里有利他的成分”我们自私的本性与生俱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负心汉、拜金女、趋炎附势存在的稀松平常。

在有压力下自保是男人的行事本性,约翰.格雷早在《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一书中指出 “男人有一个洞穴。他们一旦遭遇压力,就迅速进入其中,集中所有注意力,以期早日解决问题,至于其他问题或责任,都变得无关紧要了……假如女人试图同他交流,他只会勉强动用5%的思维应答,剩下的则用在他的工作和他的问题上。” 在无暇自保时躲入洞穴不顾对方感受,是自私,也是男性的思维模式,可以归入为自然属性。

像S那样思考“他怎么可以那么自私”,无异于等同于在说“柳树叶怎么长成绿色的,那么难看!”对无私的期待是一种自我伤害。本就存在的生活难题,加上“他怎么那么自私”的愤怒,雪上加霜。

03

我们能接受陌生人的自私,却总对至亲的人抱有无私的幻想。就像S的内心写照一样“我压力再大,他难过,我一定不舍得不理他啊”,言下之意就是“我能这样对你,所以,你压力再大也该这样对我。”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一条 “黄金法则” :要“像你希望别人对待你那样对待别人”,也就是说,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比如,你希望同事对你笑脸相迎,你就先对同事笑脸相迎。这样,如果别人没有像我对他那样对待我,我们充其量也就是有点失望而已,因为在“黄金法则下”这不是对方的义务。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容易误用这条黄金法则,偷换成 “反黄金法则” ——我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必须对我怎样。这个“必须”就带有义务属性,如果别人不能那样对待我,就很容易引起愤怒和敌意,产生和S同样的心理感受。

女人遇到问题时会滔滔不绝,男人遇到问题要“躲入洞穴”,用自己的思维模式揣摩对方,注定是要失望的。在这种错误的“反黄金法则”的指引下,本来淡淡的“有点失望”演化成“愤怒与敌意”,无形中用错误的逻辑给自己与他人套上沉重的枷锁。

就像S,如果她只是单单的失望,就不会每次都把眼睛哭成桃子一样次次失眠吧。

期待过大,失望过大。可是“自顾不暇”本来就是一种情理之中的反应。哪怕对方是自己的爱人或者父母,去掉所有这些身份标签,“人”和性别才是本质属性,表现出一个作为“男人”、“女人”该有的思维模式与人性特征,如同饿了要吃饭一样,也是无可厚非的事。

04

允许自私的存在并不是说,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肆意自私;也不是说,我们必须大度到,允许另一半一直自私下去。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人与人的结合是一种更优的选择。婚姻在某些程度与工作很相似,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只是异处过多,同处过少,如战争中的临时同盟军,经不起一点诱惑和挑战。

虽然我们携带着自私的基因,但要想婚姻持久幸福,利他应是常态,即便有些利他带有自私属性。

好友K是一个温婉的姑娘,工作后嫁给了自己的同行。老公是本地人,幽默又顾家,婚后不久就有一个可爱的宝宝。她是我们羡慕的对象:少去了外地人在大城市的奔波劳苦,工作好,老公爱,宝宝乖。

一次我们聚会吐槽自己的不如意,K说到宝宝两岁之前的日子。她说那时候她每天的工作根本没有喘息的时间,晚上还要自己带孩子,有时候会累到哭。每每去公婆家吃饭,老公总是暗示她帮忙做家务以示孝顺。虽然老公也会帮忙,但是起到的作用有限,累了就自觉休息,很多事她还要一个人处理。那段时间她有感于男人的自私,差点坚持不住。然后感叹,孩子大了,那段难熬的日子总算过来了。

她没有直说的是,老公负责她和女儿的美味,待她的朋友如老友般热情,随口几句段子可以驱散阴霾,对她的辛苦真心感激……没有这些,各方面都优秀的她,没有任何迁就的必要。

利他大于自私,是婚姻持久幸福的关键。家庭是一个整体, 利他本身就是利己。

05

S不想离婚,也不想难过,开始有目的性地探索一些适合自己的诀窍。她告诉我们,自我暗示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

有一次我们在一起吃饭,S得意地分享自己的发现“每次他压力大不照顾我感受时,我能感知自己的失望,然后想象,他在自我保护,外面罩着一个透明的硬壳,我就想象他蜷缩在一个透明球里的样子,告诉自己此时他自顾不暇,没办法考虑我的感受。”她说这个办法可以慢慢缓解自己的愤怒,然后暂时不去搭理他,减低自己因委屈产生的失眠程度。等到第二天缓和一些,她再义正言辞地说教一番。几次下来,她不那么愤怒了,老公也进步了不少。同时她发现,很多时候,只要她好好说话,老公基本都会体谅她的需要。

K说,她想明白人的自私属性后,就释怀多了。

很多事情我们无法改变,如果非要固执地期待或者生硬地扭转,往往容易遍体鳞伤。对于这些没办法改变的事,从接纳出发,如以柔克刚,更易柳暗花明。 如S与K接纳了自私的存在,反而容易快乐。

毕竟,60分及格的试卷,90分已经不错;因为10分的失误否定90分的优秀,就太冤枉了。当然,这份试卷至少要到60分才好。

(林双,好奇心重的现实主义者,喜欢读书、晒太阳、骑车和躺着,除了爱家人还希望世界更美好。:林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