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总是怨恨别人的人是一种什么心理?

 我来答
爱情调味剂17
2022-07-04 · TA获得超过6805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5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0.7万
展开全部
人际关系中,怨恨可以算是最具破坏性的情绪之一,展现的方式可能是 抗拒、批判、抱怨、故意令对方不舒服 ,也可能是 冷漠以对、维持表面的互动,却不提供真正的情绪能量给对方,一种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报复方式。

平日里心中只要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怨恨的形式,我们的身体立即会产生紧缩反应,这种反应一旦变成惯性模式,生命能量就会因长期代谢不良而导致自毁。因此, 怨恨在本质上乃是一种自杀炸弹客的行为模式。

不幸的是,大部分人并不能清楚地察觉自己已经落入此种模式,因为怨恨其实是一种 深层的自保机制 ,我们借着这种紧缩反应来避免再度经历受创感,虽然这只会令创伤更为加重。

一个人活得好不好,成不成功,就看他的内心是否快乐。怨恨别人,坏的是自己的好心情。若你心中常怀着怨恨,那你所见所闻就会带着一丝怨恨,看什么都是坏的。

人活着,就是活一个好心情。所以,请不要常常去怨恨什么,别人给你带来一次伤害就够了,不要让他再次伤害了你。一个伤害过你的人,又何必那么在意。

怨恨别人是因为自己心里缺少对身边发生事情的正确认识,当一个人无法正确认知一件事件是对是错的时候往往会将发生的事情认为是他人故意针对自己,看不清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亦或是为何发生。长此以往心胸会变得狭隘,甚至不能正确去对待已经发生的事情。

古人总在教育我们要与人为善,和睦相处,摒弃自私自利,这是理想,不是现实,当人面对现实的种种利益或者触碰到自己的那份蛋糕时总不能头脑清醒的接受结果。远的不说说说自己身边就存在这样的人,暂且将这人定为乙,乙从小生活在农村,后来被父母接到城里生活,上学听老师话认真学习,放学回到家里帮助父母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切都是那么看似的幸福,直到一天放学,一个中年拦住乙,告诉她是她的亲身父亲,我不知道她当时是一种怎么得心态,但是当一个人遇到同样的事情心情可想而知,当时的她还小,回到家她询问父母,是否是收养的孩子,当晚乙的养父母找到她的亲生父亲大吵了一架,他们本就认识,奈何以这种方式再次相见。从这以后乙的行为言语不再像从前那样,她开始变了,变得大家都不认识。和父母吵架,学习开始下滑,在日常平常的一次对话在她看来是父母在嫌弃她,只因为她是抱养的,这种思想已经开始在她幼小的心里开始萌芽,一直伴随她的成长。例如中考,当所有人都开始拼命复习功课备考的时候,她成天在外面玩耍,当父母训斥的时候,她总说自己不想上学了,次数多了父母也就死心了,打了,骂了,结果这种怨恨的心理更加的重了,直到中考完,她告诉父母要上私立高中或者读职校,本来以她以往的成绩考个一般的普通高中完全没有问题,甚至以后的大学都有可能,但是她这种自暴自弃而又听信他人的教唆最后导致自己遗憾终身。如果从一开始她能正确的听从他人的善意,正确认识自己而不是将埋怨的种子埋在心里,最后她的人生轨迹也不至于这样。

将父母的期望认为是嫌弃,将自己做错的事情为何是合理,包容不等于纵容你尽量去做错的事情,当你认为周遭的一切都是在和你作对的时候,心里的怨气只会越来越重,无法正确的发泄出来,你只会横加与人,这就是怨恨。只有通过争取的引导才能消除这种心理,比如这个月的店面优秀员工是一个你平常压根看不上的人,你一个月都尽力去做到最好,但是最后的优秀员工居然是她,这时你的心里除了不平,还有委屈和埋怨,为什么会这样,你只为我做的比她好,所以理所因当这个优秀员工是我而不是她。你会埋怨领导,心里记恨那个夺走本属于荣誉的人。在以后的工作中你会潜意识的认为她的不是,甚至发生矛盾,这样的事情我在工作中经常遇到,遇到了就要去解决,找出她的问题所在,指出她的优缺点,引导她去改正,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你只着重眼前利益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大片的森林。

看到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是李世民和魏征这对君臣。魏征敢于直言,忤逆龙鳞而不惧。李世民作为一代君主,虽然“恨不得杀了这个乡巴佬”,但仍然屡次采取了魏征的觐见。

魏征去世的时候李世民痛哭流涕: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魏征一死,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人与人的关系其实就是一面镜子,从你中看到了我,从我中你也可以看到你自己。

1.在对方身上,你看到了你厌恶的你自己的一面。 比如说,你怨恨他人自私,而在你的意识当中,人是不能自私的,所以你怨恨。那么你真的不自私吗?并非如此,你也是自私的只是不愿承认只一点,通过抱怨指责他人你就把对自己的怨恨进行了有效的转移,从而来维持自身心理的平衡。

2.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人类行为的动力源自寻求客体。客体是一个与自体相对应的概念,客体指的是一个被爱着或恨着的人物,地方,东西,或者幻想,包括内在客体和外在客体。

你怨恨人就是你追寻客体的一种行为模式,因为你不知道如何去友好的表达自己从而获得关系。

行为模式缘自婴幼儿时期的母婴关系模式,母婴关系模式一旦建立,就会影响其日后的人际关系。所以 抱怨只是你对母婴关系的忠诚实践。

3.荣格的阴影理论认为,阴影是一个人不希望成为的哪些事物。每一个人身上都有阴影,那么你的 抱怨是不是从对方身上看到了你的阴影。

总是在怨恨别人的人,其实是渴望把一切不好事情的原因都归结到别人身上。

在心理学中,人们归因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称之为内归因。一种称之为外归因。

内归因通俗的讲就是自省,寻找自己内部的原因。

外归因就是指寻找自己以外环境外部的原因。

通常,遇到问题时,首先是内归因的人,更容易提升自己。他们常常在内部原因无法完全解答问题的时候,进行外归因,去分析外部原因,并且理性地看待内因和外因对问题的影响。

为什么会有人遇到问题时,选择先寻求外归因呢?

因为简单的把问题直接外归因,分析问题更简单,同时会让一个人觉得自己是没有错的,回避自己的责任。

但是一个只会外归因的人,是无法发现自己内部的问题的,这样的人是无法提升自己的。

以上。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