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发热是什么原因
发热,医学上又称发烧,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经常发热的状况呢?
发热的原因:
发热是由于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进而导致内生致热原(EP)的产生并入脑作用于体温调节反馈示意图体温调节中枢,更进而导致发热中枢介质的释放继而引起调定点的改变,最终引起发热。常见的发热激活物有来自体外的外致热原: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等;来自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类固醇等。内生致热原(EP)来自体内的产EP细胞,其种类主要有: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6(IL-6)等。EP作用于位于POAH的体温调节中枢,致使正、负调节介质的产生。后者可引起调定点的改变并最终导致发热的产生。
体温高出正常标准,或自有身热不适的感觉。发热原因,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发热,因感受六淫之邪及疫疠之气所致;内伤发热,多由饮食劳倦或七情变化,导致阴阳失调,气血虚衰所致。外感发热多实,见于感冒、伤寒、温病、瘟疫等病证;内伤多虚,有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发热、虚劳发热、阳浮发热、失血发热等。发热类型,有壮热、微热、恶热、发热恶寒、往来寒热、潮热、五心烦热、暴热等。以发热时间分,有平旦热、昼热、日晡发热、夜热等。以发热部位分,有肌热、腠理热、肩上热、背热、肘热、尺肤热、手心热、手背热、足热、四肢热等。又有瘀积发热、食积发热、饮酒发热、瘀血发热、病后遗热等。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则出现发热。
发热是机体的防卫反应,它可使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白细胞内酶活力和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但是长期发热,尤其高热又可使机体各种调节功能受累,如高热可引起大脑皮层兴奋性增强,表现为烦躁、哭闹,甚至惊厥;超高热可导致中枢抑制而昏迷。发热还可使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影响消化吸收功能,造成负氮平衡、自身蛋白分解增加,使患儿消瘦、虚弱,故应及时查明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必要时给予降温对症治疗。
致热源性发热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1)外源性致热源(exogenouspyrogen):
①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及支原体等;
②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
③抗原抗体复合物;
④某些类固醇物质,特别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代谢产物原胆烷醇酮(etiocholanolone);
⑤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外源性致热源多为大分子物质,特别是细菌内毒素分子量非常大,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是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通过下述机制引起发热。
(2)内源性致热源(endogenouspyrogen):
又称白细胞致热源(1eukocyticpyrogrn),如白介素(IL一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等。通过血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setpoint),使调定点(温阈)上升,体温调节中枢必须对体温加以重新调节发出冲动,并通过垂体内分泌因素使代谢增加或通过运动神经使骨骼肌阵缩(临床表现为寒战),使产热增多;另一方面可通过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停止排汗,散热减少。这一综合调节作用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引起发热。
①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颅脑外伤、出血、炎症等。
②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③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等。
而普通发热则是免疫力低下导致病毒入侵引起感冒表现,治疗应该抗病毒治疗,可以提高免疫力,多喝水,可以服用白蛋白增加免疫力,多运动锻炼,服用板蓝根颗粒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