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朝那些事儿》41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第94章 力挽狂澜(1)
第95章 力挽狂澜(2)
第96章 力挽狂澜(3)
第97章 决断(1)
第98章 决断(2)
第99章 决断(3)
接下来自然是于谦的故事,这件事我写了个微头条,还爆款了哈哈
“建议南迁之人,该杀!”于谦就是这样训斥徐珵的。他接着说道: “京城,是天下的根本,如果就此迁都,大势必然不可挽回!难道诸位忘了宋朝南渡的事情吗(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他的这一番怒吼震醒了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朝中第一号人物吏部尚书王直站出来公开支持于谦,而明代历史上另一个连中三元者,后来的宪宗重臣商辂也站在了他的一边,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主战派终于打动了朱祁钰,并坚定了他抵抗到底的决心。
由于于谦已经代理了兵部尚书,且又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所以朱祁钰便把防守北京的重任交给了于谦。
这是天下最高的荣誉,也是天下最重的重担。
散朝后,于谦走出了大殿,看着乌云密布的天空,回想起这个并不平静的早晨,他也不由得感到惊心动魄。
(这段话太有镜头感了。拍戏的时候,绝对少不了。我怎么写不出这么有画面感的句子呢?)
我觉得我的微头条中,就缺些这样子的句子和段落。有画面感,还能表达情绪,有鼓动性,让读者产生共情,还能推动情节的前进。厉害了!
但此时的于谦已经没有时间多想了,因为此时他那瘦弱的身躯已经承担起了国家兴亡的重担。
在八月十八日的这个早晨,他进行了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也完成了一生最重要的转变。
他的不朽传奇也正是从这一天开始的。
于谦算是书生上阵。话虽如此,书生上阵未必就不行, 南宋的虞允文 就是以文官的身份组织战争,并最终在采石击败金完颜亮数十万大军的。(这个人以后关注一下,也是写微头条的好材料呀!)
于谦用低沉而有力的声音下达了自己的第一道军令:
“自即日起,奉命征调如下部队赴京守卫:
1.备操军,包括两京备操军、河南备操军;
2.备倭军,包括南京备倭军、山东备倭军;
3.运粮军,包括江北所有运粮军;
4.宁阳侯陈懋所部浙军(战斗力较强)。
各军接到命令后,立刻出发,并按时赶到京城布防,如有违抗,军令必斩!”以上部队共计十余万人。
他的第二道命令: “所有受召军队进发时应由通州入京,士卒各自取粮,并运送至京城。”
于谦是一个勇敢的人,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他十分明智地把调兵和运粮这两个问题联系在一起解决,既不耽误行军,还能免去民工的费用,同时保证了运粮队伍的安全,一举三得。
力挽狂澜者,绝非匹夫,国士也。
智勇兼备,方为国士。
朝堂上的那场打斗,写得可太精彩啦!必须给作者一个大拇哥!
陈镒帅先弹劾王振,百官纷纷赞同。说到动情处,又是哭又是骂。朱祁钰被吓破了胆儿,不知道干嘛了。
就这样,由陈镒点火,朱祁钰加炸药,马顺最终引爆,三方通力合作,团结一致,即将演出了明史中朝廷最为精彩火爆的一幕。
第一个动手的是户科给事中王竑。(这些人的名字是怎么被记下来的呢?史官厉害呀!)突然,有一人跑出大臣行列,朝自己猛冲过来!还没有等马顺缓过神来,头发已经被狠狠地抓住,脸上重重地挨了好几下。
他冲上前去,抓住马顺的头发,先用手中的朝笏劈头盖脸地向马顺打去。愤怒冲昏了他的头脑,到后来,兵器也不要了,索性赤手空拳上阵,拿出看家本领王八拳,一套拳法用得如行云流水,密不透风,拳头暴雨般落在马顺的身上,边打还边骂:
“到了这个时候,你还敢嚣张!”
他越打越怒,越打越气,情绪激动到极点,竟然干出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
王竑觉得这样还不足以出气,于是放弃了拳脚,抓住马顺,竟然用嘴咬下了他脸上的一块肉!
这时候多亏于谦又一次挺身而出,稳住了朝局。眼看朱祁钰准备开溜,于谦十分着急,这实在是千钧一发之刻,可是周围的人却一点也不清醒,四处吵吵嚷嚷。
顾不得那么多了!
于谦立刻向朱祁钰跑去,他要拦住这个人。
可是前面的群臣已经排得密密麻麻,于谦无奈,只好用力把人群分开,往前挤(排众直前)。
这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在拥挤之中,于谦的衣袖也被拉破,但他终究还是赶在朱祁钰逃走之前拦住了他。
于谦用洪亮的声音说道:“殿下(当时还不是皇帝),马顺等人是王振的余党,其罪该死(顺等罪当死),请殿下下令百官(基本都动过手)无罪!”
这响亮的声音终于惊醒了朱祁钰。他明白,如果现在不给这些人一个说法,局势将无法稳定,于是他依照于谦的话下达了命令。
大臣们也清醒过来,既然马顺等人已经定罪,那也就没什么事了。
稳定情绪的朱祁钰终于恢复了正常,他接着下令把王振的侄子王山绑至刑场,凌迟处死!
可是所有的闹剧总得有个终局。在于谦的带领下,百官拥戴朱祁钰为新的皇帝。而于谦的理由也很充分:“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
正统十四年(1449)九月六日,朱祁钰正式即大明皇帝位,定年号为景泰,第二年为景泰元年。这是明朝的第七位皇帝吧。
事实证明, 封建皇权是一种容易让人上瘾的东西,且成瘾性极大,一旦尝试,极易形成药物性依赖,无有效方法自动根除,易复吸。 唯一的戒除方法是:死亡(这一段儿也写得帅呀!金句) 奇迹并没有发生,他毫无例外地进入了成瘾者的行列。从此,任何敢于触碰他权威的人都将成为他的敌人,朱祁镇也不例外。
无论朱祁钰将来变成什么样子,至少在目前,于谦终于解决了这个最棘手的问题,他可以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防守北京的任务上了。在他的努力下,京城人心渐渐稳定下来,军队的素质装备有了很大的提高。
此时,无论是京城的大臣还是老百姓和士兵,都已经有了对抗强敌的勇气和决心,他们开始相信,即将到来的这个敌人并非不可战胜,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并非只是幻想。这种信心和勇气来自于站在他们背后的那个人——于谦。
从一盘散沙到众志成城,于谦的威望达到了顶点,所有的人都相信,这位兵部尚书有能力带领他们击败任何敌人。从八月到九月,于谦不断地忙碌着,大到粮食储备,军队训练,小到城内治安,修补城墙,所有的问题都要他来处理。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他没有休息日,没有假期,因为他很明白,现在他正在和时间赛跑,多争取一点时间,多做一点事情,胜利的把握就大一分。
到了九月下旬,京城的防卫基本完善,各大小关隘、要塞据点,都安置了人员防守,所有抽调军队经过严格训练,已经有了与也先的精锐骑兵决战的能力。士兵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等待着也先的到来。
惊慌失措、士气全无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勇气又回到了城内士兵们的身上,他们已经作好了一切准备,握着手中的武器,期待着也先的到来,期待着为土木堡死难的人们复仇。
并非我故意照搬原文,因为这一段写得实在太精彩了。我已经没法总结了!
第95章 力挽狂澜(2)
第96章 力挽狂澜(3)
第97章 决断(1)
第98章 决断(2)
第99章 决断(3)
接下来自然是于谦的故事,这件事我写了个微头条,还爆款了哈哈
“建议南迁之人,该杀!”于谦就是这样训斥徐珵的。他接着说道: “京城,是天下的根本,如果就此迁都,大势必然不可挽回!难道诸位忘了宋朝南渡的事情吗(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他的这一番怒吼震醒了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朝中第一号人物吏部尚书王直站出来公开支持于谦,而明代历史上另一个连中三元者,后来的宪宗重臣商辂也站在了他的一边,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主战派终于打动了朱祁钰,并坚定了他抵抗到底的决心。
由于于谦已经代理了兵部尚书,且又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所以朱祁钰便把防守北京的重任交给了于谦。
这是天下最高的荣誉,也是天下最重的重担。
散朝后,于谦走出了大殿,看着乌云密布的天空,回想起这个并不平静的早晨,他也不由得感到惊心动魄。
(这段话太有镜头感了。拍戏的时候,绝对少不了。我怎么写不出这么有画面感的句子呢?)
我觉得我的微头条中,就缺些这样子的句子和段落。有画面感,还能表达情绪,有鼓动性,让读者产生共情,还能推动情节的前进。厉害了!
但此时的于谦已经没有时间多想了,因为此时他那瘦弱的身躯已经承担起了国家兴亡的重担。
在八月十八日的这个早晨,他进行了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也完成了一生最重要的转变。
他的不朽传奇也正是从这一天开始的。
于谦算是书生上阵。话虽如此,书生上阵未必就不行, 南宋的虞允文 就是以文官的身份组织战争,并最终在采石击败金完颜亮数十万大军的。(这个人以后关注一下,也是写微头条的好材料呀!)
于谦用低沉而有力的声音下达了自己的第一道军令:
“自即日起,奉命征调如下部队赴京守卫:
1.备操军,包括两京备操军、河南备操军;
2.备倭军,包括南京备倭军、山东备倭军;
3.运粮军,包括江北所有运粮军;
4.宁阳侯陈懋所部浙军(战斗力较强)。
各军接到命令后,立刻出发,并按时赶到京城布防,如有违抗,军令必斩!”以上部队共计十余万人。
他的第二道命令: “所有受召军队进发时应由通州入京,士卒各自取粮,并运送至京城。”
于谦是一个勇敢的人,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他十分明智地把调兵和运粮这两个问题联系在一起解决,既不耽误行军,还能免去民工的费用,同时保证了运粮队伍的安全,一举三得。
力挽狂澜者,绝非匹夫,国士也。
智勇兼备,方为国士。
朝堂上的那场打斗,写得可太精彩啦!必须给作者一个大拇哥!
陈镒帅先弹劾王振,百官纷纷赞同。说到动情处,又是哭又是骂。朱祁钰被吓破了胆儿,不知道干嘛了。
就这样,由陈镒点火,朱祁钰加炸药,马顺最终引爆,三方通力合作,团结一致,即将演出了明史中朝廷最为精彩火爆的一幕。
第一个动手的是户科给事中王竑。(这些人的名字是怎么被记下来的呢?史官厉害呀!)突然,有一人跑出大臣行列,朝自己猛冲过来!还没有等马顺缓过神来,头发已经被狠狠地抓住,脸上重重地挨了好几下。
他冲上前去,抓住马顺的头发,先用手中的朝笏劈头盖脸地向马顺打去。愤怒冲昏了他的头脑,到后来,兵器也不要了,索性赤手空拳上阵,拿出看家本领王八拳,一套拳法用得如行云流水,密不透风,拳头暴雨般落在马顺的身上,边打还边骂:
“到了这个时候,你还敢嚣张!”
他越打越怒,越打越气,情绪激动到极点,竟然干出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
王竑觉得这样还不足以出气,于是放弃了拳脚,抓住马顺,竟然用嘴咬下了他脸上的一块肉!
这时候多亏于谦又一次挺身而出,稳住了朝局。眼看朱祁钰准备开溜,于谦十分着急,这实在是千钧一发之刻,可是周围的人却一点也不清醒,四处吵吵嚷嚷。
顾不得那么多了!
于谦立刻向朱祁钰跑去,他要拦住这个人。
可是前面的群臣已经排得密密麻麻,于谦无奈,只好用力把人群分开,往前挤(排众直前)。
这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在拥挤之中,于谦的衣袖也被拉破,但他终究还是赶在朱祁钰逃走之前拦住了他。
于谦用洪亮的声音说道:“殿下(当时还不是皇帝),马顺等人是王振的余党,其罪该死(顺等罪当死),请殿下下令百官(基本都动过手)无罪!”
这响亮的声音终于惊醒了朱祁钰。他明白,如果现在不给这些人一个说法,局势将无法稳定,于是他依照于谦的话下达了命令。
大臣们也清醒过来,既然马顺等人已经定罪,那也就没什么事了。
稳定情绪的朱祁钰终于恢复了正常,他接着下令把王振的侄子王山绑至刑场,凌迟处死!
可是所有的闹剧总得有个终局。在于谦的带领下,百官拥戴朱祁钰为新的皇帝。而于谦的理由也很充分:“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
正统十四年(1449)九月六日,朱祁钰正式即大明皇帝位,定年号为景泰,第二年为景泰元年。这是明朝的第七位皇帝吧。
事实证明, 封建皇权是一种容易让人上瘾的东西,且成瘾性极大,一旦尝试,极易形成药物性依赖,无有效方法自动根除,易复吸。 唯一的戒除方法是:死亡(这一段儿也写得帅呀!金句) 奇迹并没有发生,他毫无例外地进入了成瘾者的行列。从此,任何敢于触碰他权威的人都将成为他的敌人,朱祁镇也不例外。
无论朱祁钰将来变成什么样子,至少在目前,于谦终于解决了这个最棘手的问题,他可以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防守北京的任务上了。在他的努力下,京城人心渐渐稳定下来,军队的素质装备有了很大的提高。
此时,无论是京城的大臣还是老百姓和士兵,都已经有了对抗强敌的勇气和决心,他们开始相信,即将到来的这个敌人并非不可战胜,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并非只是幻想。这种信心和勇气来自于站在他们背后的那个人——于谦。
从一盘散沙到众志成城,于谦的威望达到了顶点,所有的人都相信,这位兵部尚书有能力带领他们击败任何敌人。从八月到九月,于谦不断地忙碌着,大到粮食储备,军队训练,小到城内治安,修补城墙,所有的问题都要他来处理。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他没有休息日,没有假期,因为他很明白,现在他正在和时间赛跑,多争取一点时间,多做一点事情,胜利的把握就大一分。
到了九月下旬,京城的防卫基本完善,各大小关隘、要塞据点,都安置了人员防守,所有抽调军队经过严格训练,已经有了与也先的精锐骑兵决战的能力。士兵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等待着也先的到来。
惊慌失措、士气全无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勇气又回到了城内士兵们的身上,他们已经作好了一切准备,握着手中的武器,期待着也先的到来,期待着为土木堡死难的人们复仇。
并非我故意照搬原文,因为这一段写得实在太精彩了。我已经没法总结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