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严厉教育孩子吗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个经就有一点是孩子经。孩子要是听话乖一点还好,如果孩子不听话,还不乖,那真的是操心不少。
有些父母说,和他们讲道理没有用,打一顿就乖了。
朋友和我说了个事例去佐证他的观点。上周孩子在家,他姥姥跟在后面去喂他吃饭,因为年纪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十分分散,吃个饭总是不老实,一下去玩积木,一下去坐木马,让他姥姥就跟在他后面跑,给喂饭,他还咯咯笑。朋友说,当时实在没忍住,一拍桌子大叫一声,如果不会吃饭,就别吃!
当场把孩子吓哭,后来晚上吃饭的时候,再也不乱跑了。
朋友很骄傲地告诉我,不听话的孩子就是欠收拾。虽然某种程度上,这样的做法确实能够规训孩子的行为,但是很多时候可能会给孩子留下一定的心理阴影。因为他们不知道对错,就知道爸爸不高兴了,爸爸骂自己了,爸爸并没有和孩子沟通,这样的行为不好在哪里?只会觉得爸爸不够爱自己。
比其严厉地大吼大叫,孩子更需要的是尊重和爱。
所以,能够打动孩子,说服孩子的,实际上是你对待她的态度,说话时的表情和语气。这些,比话语的内容更重要。你在乎孩子的感受和愿望,孩子就会在乎你的感受和愿望。通情,才能达理。
2
这个温柔需要坚持
“
也有很多家长说,有些时候自己也放低身段,平等地对待孩子,和他认认真真摆事实,讲道理,就是不听。还没有一顿鞭子管用!其实孩子对于道理的理解能力,怎么说,还是有点欠缺的。
因为需要发动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对事物的延伸理解能力,还要懂得你的暗示,这些理解是需要到一定的年龄段才会懂得的事情。因此,我们需要给到孩子的是一个坚持的耐心,有没有温柔坚持的能力,很考验父母。
曾在微博上看到有位妈妈,女儿赌气要求她一定要给自己买礼物,并威胁说"不给我买,我就不乖了!"的时候,她是这样回答的:“囡囡,即使你不乖,妈妈也爱你。”
据说,孩子立刻就变得迟疑了,把张开的刺给收了起来。她不以敌意对抗敌意,而是温柔的坚持。
这种态度让孩子明白,买不买东西与她爱不爱她无关,纯粹只是一件孤立的小事而已。许多时候,我们被拒绝时之所以生气,不是因为那件事,而是觉得这种拒绝意味着对方不把我们放在心上。如果我们可以确定自己的安全和被爱,自然就不会为这种小事生气了。
这就如同《亲密关系》一书中说的那样,里面举例子,男女生约会的时候,男生迟到,女生生气,生气的并不是迟到这个事情,而是对方把自己当做和普通人一样的人,而不是那个最特别的人,那个最需要注意的人,那个最需要小心翼翼的人。
家长都希望孩子不要走弯路,对孩子的期望很高,但是很多家长都忘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作为家长可以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出现问题时孩子应该承担后果,自己去负责。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不要期望在短期内就获得显眼的教育成效。家长应该放下自身的功利心,让孩子可以更加自由地成长起来。
家长过于严格的教育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无法正视自身的能力,在家长的严厉中,孩子只会为家长的高要求而不停地努力,孩子得不到家长的正面反馈,逐渐在家长的高压之下迷失。
家长不一定非得要在孩子面前保持不可亲近的权威感,家长的教育原则并非严苛的姿态就可以实现的。当家长放下架子俯身和孩子交流时,就会发现孩子的眼睛里会闪闪发光,孩子感受到了家长的尊重,就会迫切地想要让家长了解自己。
如果家长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想要躲避和逃离,得不到孩子接纳和配合的教育引导,只会让家长的教育变得更加的被动。家长平时要帮助孩子疏导压力,多鼓励,而不是打击,这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能够使孩子变得更加自信。
邻居十分要强,对于孩子的教育也很是严格。邻居觉得“男孩子不管的严厉一点,说不上就会给你惹出来什么祸事来。”于是孩子弄脏衣服会挨骂,孩子考得不好会挨打。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孩子整天闷闷不乐的,性格上的缺陷也尤为明显。
一、家长的“严厉教育”,将会造成三个弊端
在鹿邑,民警接到市民的求救电话。电话中的孩子父亲泣不成声,直言民警要救救孩子。当天,这位父亲因为孩子的成绩问题冲孩子发了很大的一通脾气。晚饭的时候,这位父亲去叫孩子吃饭的时候却发现孩子不见了,桌子上放着一封遗书。
于是这位父亲赶紧报警,希望孩子不要做傻事。终于在凌晨两点的时候,在路边哭泣的孩子被找到了。“我不想死,可是我爸让我很有压力。”孩子看到父亲后仍然很无助,显然他并不想和父亲回家。
1.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
父母的严苛教育让孩子的性格特质中多了很多的自卑,这让孩子无法正视自身的能力,在父母的严厉中,孩子只会为父母的高要求而不停地努力,孩子得不到父母的正面反馈,逐渐在父母的高压之下迷失。
2.影响亲子关系
父母的过度严厉让孩子与父母间的亲子关系变得疏离而敏感。父母本应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但是却因为教育方法的问题将孩子推得越来越远。父母与孩子间的情感关系在严苛的教育模式下变得不堪一击。
3.影响父母的教育成效
父母们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想要躲避和逃离,得不到孩子接纳和配合的教育引导只会让父母教育变得更加的被动。父母教育的成效更多时候被严格的教育姿态所妨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