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故事
三国演义故事15篇
三国演义故事1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 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 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 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 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 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 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司马懿看后, 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 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拓展:
草船借箭的故事
公元前一世纪左右,中国正处在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期,其中魏国占据北方,蜀国占据西南方,吴国占据南方。有一次,魏国派出大军,从水路攻打地处长江边上的吴国。不多久,魏军就进发到离吴国不远的地方,在水边扎下营地,伺机攻打。
吴国的元帅周瑜,在研究了魏军的情形后,决定用弓箭来防守来犯之敌。可是怎么在较短时间内造出作战所必需的十万枝箭呢?回为根据当时吴国的工匠情况,要造出这么多箭,至少要用十天时间,而这对于吴国的防守来说,显然是时间太长了。
当时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正好出访吴国。诸葛亮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周瑜于是向他请教怎样以最快的速度造出所需的箭。诸葛亮对周瑜说,三天时间就可以了。大家都认为诸葛亮是在说大话,但是诸葛亮却写下了军令状,如果到时完不成任务,就会被斩首。诸葛亮接受任务后,并不着急。他向吴国的大臣鲁肃说,要造这么多箭,用普通的办法自然是不可能的。接着,诸葛亮让鲁肃为他准备二十只小船,每只船上要军士三十人,船上全用青布为幔,并插满草,诸葛亮并一再要求鲁肃为他的计谋保密。鲁肃为诸葛亮准备好船和其它必需的东西,可是并不知道其中的奥秘。
诸葛亮说三天时间就能备好十万支箭,可是第一天并不见到他有什么动静,第二天还是这样,第三天马上就要到了,一支箭也没有见到,大家都为诸葛亮捏一把汗,如果到时候没有完成任务,诸葛亮就没命了。第三天半夜时分,诸葛亮悄悄地把鲁肃请到一只小船中,鲁肃问:“你请我来干什么?”诸葛亮说:“请你跟我一起去取箭”。鲁肃大惑不解地问:“到哪里去取?”诸葛亮笑笑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于是诸葛亮命令二十只小船用长绳子连接在一起,向魏军的宿营地进发。
当天夜里,大雾漫天,水上的雾气更是伸手不见五指。雾越大,诸葛亮越是命令船队快速前进。到船队接近魏军营地时,诸葛亮命令把船队一字排开,然后命令军士在船上擂鼓呐喊。鲁肃吓坏了,对诸葛亮说:“我们只有二十条小船,三百余士兵,万一魏兵打来,我们必死无疑了”。诸葛亮却笑着说:“我敢肯定魏兵不会在大雾中出兵的,我们只管在船里喝酒好了。”
再说魏军营中,听到擂鼓呐喊声,主帅曹操连忙召集大将商议对策。最后决定,因为长江上浓雾重重,不知道敌人的具体情况,所以派水军弓箭手乱箭射击,以防敌军登陆。于是魏军派出约一万名弓箭手赶到江边,朝着有呐喊声的地方猛烈射箭。一时间,箭象雨点一样飞向诸葛亮的船队,不一会儿,船身的草把上都扎满了箭。这时候,诸葛亮命令船队掉转身,把没有受箭的一侧面向魏军,很快上面也扎满了箭。诸葛亮估计船上的箭扎得差不多了,就命令船队迅速返回,这时大雾也渐渐开始散去,等魏军弄清楚发生的事情时,懊悔极了。
诸葛亮的船队到达吴军的营地时,吴国的主帅周瑜已经派五百名军士等着搬箭了,经过清点,船上的草把中足足有十万支箭。吴国的元帅周瑜也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智慧了。诸葛亮怎么会知道当天晚上水上会有大雾呢?原来,他善于观察天气变化,经过对天象的仔细推算,也得出当天晚上水面上有会大雾的结论。就是这样,诸葛亮运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从敌军那里弄来了十万支箭。
三顾茅庐的故事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也是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三国演义故事2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更机智。我喜欢读《三国演义》这本书,一丢下饭碗就读;一写完作业就读,甚至出去旅游都要把它放在背包里。
一年级的时候,我就想看这本书了。我洗碗、扫地、叠衣服,跟妈妈换零钱,经过我的“持久战”,终于,妈妈同意给我买这本书了。一买到书,我便迫不及待地回家坐在地板上读了起来。“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令人感动,“三顾茅庐”的刘备使我敬佩不已,“温酒斩华雄”的关羽武艺高强让人拍案叫绝……一个个故事令我难以忘怀。
三年级的时候,我又开始看第二遍、第三遍,每看一遍,我都有新的发现和收获。有一次,我把这本书带到了学校,我的同桌一下课就把我的书抢走去看,而我生怕他们把我心头之爱撕坏,只好追着他、看着他、关照他千万要小心。
如今,我已经五年级了,这本书我已经看了十多遍了,里面的人物就像放电影一样时时展现在我眼前。他们使我理解了善良的可贵,学到了遇到困难时急中生智,懂得了朋友有求时要鼎力相助……
我和它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请听下回分解!
三国演义故事3
现在的我是一个“书呆子”。但是你想不到我从前非常讨厌读书吧,特别是《三国演义》这本书,可是在我妈妈唠叨超声波发作完后我就变了个人。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我妈妈让我读《三国演义》,我刚看了一会儿就把那本书给扔到了沙发上,这时,我妈妈的唠叨超声波发作了,“读书能给你知识,也能给你思想,还能给你……”,等等让人难以听懂的词语,等到她讲完的时候时间已过了半个小时。为了不再听到妈妈的唠叨超声波,我就拿起那本书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我就喜欢上了《三国演义》。
今天,我又拿起《三国演义》看,时间过的飞快,不一会儿就到了吃饭的时间,我为了多看点儿书,只吃了一个面包就当我的午饭了,吃完以后,我又拿起《三国演义》,忽然,妈妈把我的书抢了过去扔到了桌子上,超声波再次发作了。
还有一次,我正在专心的读书,“该睡午觉了”,妈妈的督促声吓了我一跳,我只好极不情愿的去“睡觉”了,等到妈妈睡熟了,我又悄悄地来到客厅拿上《三国演义》,正当我回卧室时,妈妈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只好乖乖地去睡觉了。
有一天,当我读《三国演义》的时候,看到赤壁之战章节时,东吴大将黄盖为了战胜曹操,献上苦肉计,被打了一百军棍,黄盖昏死了好几次,我那时还不明白昏死是什么意思,就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耐心的给我讲了昏死的意思,与我原来想的意思截然相反,通过妈妈的讲解让我更进一步的理解了其中的故事情节,那时我想:不懂的词和句一定要问妈妈或老师。
三国演义故事4
东汉时期的荆州包括今天湖北、湖南全境和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的部分,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当时的荆州分为七个郡,以长江为界,南阳郡在江北,南郡、江夏郡大部在江北,两郡的其余部分和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四郡在江南。公元200年,在北方站不住脚跟的刘备投奔了荆州军阀刘表,被安置在南阳郡的新野县,长期寄人篱下。
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刘表惊死,次子刘琮投降。
刘备只得撤往南郡的江陵(今湖北荆州市),在当阳长坂被曹操的骑兵追及,刘备仓皇南逃,一直退到了江夏郡的夏口(今湖北武昌),和刘表的长子刘琦合兵一处,水陆之军大约两万,这就是他的全部家底。在随后的赤壁大战中,穷途末路的刘备和江东的联合起来,以少胜多,击败曹操。曹操一路败逃,孙刘联军穷追不舍,从江夏直追到南郡。
此时,荆州七郡的形势是:曹操仍据南阳全郡和江夏一小部,刘备占有江夏、南郡的江南部分,攻占了江夏的江北剩余部分,并在南郡的江北部分同曹军展开拉锯战,江南四郡则抱观望态度。在三国尚未出现的时候,三方先在荆州搞了个小三国。
刘备是赤壁大战最大的收益者和战后最大的暴发户。大战过后的刘备实际上已经和曹军脱离接触,利用和曹操在南郡旷日持久大战的大好时机,他率师南下,攻取了江南四郡,终于有了一块立足之地。经过一年的血战,占领了南郡的江北部分,曹操仅领有南郡的襄阳(今湖北襄阳)一地。
这时候,在长江中下游千里战线上,曹操全面对峙。曹操在赤壁之战失利后,在西线的江汉平原和东线的淮南留下了两个战略兵团,其中坐镇淮南的是曹营最杰出的将领张辽。
在张辽的指挥下,在淮南屡战不利,东西不能兼顾,缩短战线是唯一的选择。此时的刘备由于地盘太小,也一筹莫展,他希望能从那里得到南郡的江北部分。此时,的谋士鲁肃提出了一个主意:把占有的南郡让给刘备,让刘备在西线对付曹操。
这个建议立刻付诸实施,刘备进入江陵后,把行政中心设在了这里。这是一个双赢的买卖:一方得以收缩兵力,拱卫江浙的核心区域,同时也给了刘备一个人情;刘备虽然不得不再次面对曹操这个让人头疼的老对手,但却得到了南郡大部,尤其是南郡的军事要塞江陵,东可以抑制的势力逆江而上,北可以最近距离地威胁中原,向西攻击益州(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的门户洞开,实在是太合算了。
难怪曹操听到这个消息,吃惊得手中的笔都落在了地上。从此,荆州七郡刘备几乎占其六五,成为当时影响中国的第。这就是刘备借荆州的真相。
三国演义故事5
孙权因西蜀拒绝交还荆州,非常愤恨,与曹操结盟,共图荆州。关羽得讯,起兵突袭襄阳,杀败曹仁,乘胜进攻樊城。
曹操忙命大将于禁、庞德前去增援。关羽得信,亲自披挂前去迎敌。
不料中了庞德的箭。后见襄江水势汹猛,水淹七军之计,油然而生。
就在一天夜里,风雨大作,庞德在帐中,只听万马奔腾,喊声震天。出帐一看,大水从四面急剧涌来。七军兵士随波逐浪,淹死很多。
关羽带大军冲杀而来,于禁见四下无路,投降关羽。庞德被生擒。
三国演义故事6
今天,我成功地读完了《三国演义》这一篇名著,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卧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三国演义故事7
东吴与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命诸葛亮十日内制作十万支箭。诸葛亮说只击需三日,并立下军令状。鲁肃来见诸葛亮,第一天不见动静,第二天也不动。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密请鲁肃到船上。
同时,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好,向曹营进发。此时,江上大雾迷漫,对面看不见人。五更时分,船只接近曹营。诸葛亮让军士们在船上擂鼓呐喊,装作周瑜来偷袭。
无奈江上雾大看不清楚,曹操只好调三千弓箭手向船上射箭。待草人身上密密地插满了箭,天已放亮,诸葛亮下令收船。军士们高喊着:"谢谢曹丞相的箭。"高高兴兴地往回走了。回营后,把箭取下,十万有余。
三国演义故事8
将军阵前死,这是战争年代很正常的现象。诸如关羽走麦城,被孙权俘虏,不屈而死;典韦为保护曹操,酣战而死;吕布被俘,有乞怜之态,最后还是被杀;张郃中了诸葛亮的'埋伏,被射杀。这些都是可信的,不过,另有一些名将,却在《三国演义》里被“冤杀”了。
黄忠老将在“演义”里追随刘备征讨东吴,误入吴军的包围圈,结果中了毒箭,毒发身亡,死得极其悲壮,然而,据《三国志》记载,在刘备讨伐东吴之前,黄忠就已经病逝,没来得及南下。这是被“冤杀”的名将中最有名的一个。
黄忠
太史慈,猿臂善射的名将,居然在演义里被张辽射杀,死前还大呼没能建功立业。其真实的结局是:病死。死前的不心甘倒是有根据的。
这下该轮到张辽,在演义里,张辽射死太史慈,再接下来,张辽也逃脱不了被射死的命运,在跟随曹丕征东吴时,被射中腰肢,运回许昌治疗,伤重而死。其实,张辽是在江都病死的,五十四岁,应该比关羽年青。
张辽
张辽还有一个老朋友,那就是徐晃。徐晃在演义里是个使斧头的,勇猛得很,不过,在史书里,徐晃以善于用兵著称,曾在襄阳城击退老友关羽。徐晃是病死的,不过,在小说家的笔下,徐晃也不免吃了一箭,在追随司马懿攻打孟达时,徐晃一马当先,快冲到吊桥边时,被孟达一箭干掉了。这样算起来,曹魏手下本来死于病榻的大将,却被小说家放箭射死的,就有两位:张辽和徐晃。
徐晃
再有河北名将高览,当年和张郃一起投降曹操,结局如何,具体也不清楚,但在演义里,为了衬托赵子龙的神勇,小说家和评书人把他送到赵子龙的枪尖下,被咔擦了。
只有一位是真是被射杀的,那就是张郃。当年诸葛亮假装败退,诱敌深入。在演义里,张郃成了傻愣子,被魏延牵着鼻子往包围圈里钻,最后在剑阁被诸葛亮的伏兵射中,坠马而战死。这倒是史实。不过,史书上的张郃没那么傻叉,他其实不情愿追击诸葛亮,因为多年用兵的他,觉得追击有危险,反而主张长期屯兵对抗蜀军,但是司马懿觉得老是不出兵,特没面子,于是命令张郃追赶,与演义的说法正好相反。而且当时傻叉的不止司马懿,还有著名的谋士贾诩,也主张主动出击蜀军。可惜张郃一代名将,就这么被司马懿、贾诩送上了死路。“三国演义”其实把张郃给黑了。
还有东吴的甘宁,也是寿终正寝的,在演义里,被虚构成战败途中死亡,还有一大堆乌鸦前来护尸,神奇得可以,真的当小说看好了。
当然,史实不是那么重要,从艺术的角度而言,让名将死得悲壮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太史慈、黄忠被“射杀”的情节,蛮悲壮的,事情是虚构的,但人物形象更丰满了。
三国演义故事9
三国时期,刘备派老将黄忠率兵去袭击曹操的粮草大军,被曹操包围,赵云前去解围,被曹操追杀,三国演义经典偃旗息鼓的故事。赵云兵少势弱,他敞开营门,偃旗息鼓,只身站在营门口,曹操怕中计就撤退,被赵云的士兵伏击,赵云趁机追击,把曹军打得大败。
据《三国志》载,刘备在汝南吃了曹操败仗,兵不足千。他接受部将孙乾建议,暂投荆州刺史刘表。刘表是刘备的同宗,马上分拨宅院,妥善安置,待刘备很厚。
一天,刘表与刘备饮酒聊天,两个人正谈得高兴,突然刘备脸色发暗,潸然流下泪来。刘表好生诧异,忙问何故。刘备长叹一声,说道:“备往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散;今久不骑,髀里肉生。日月蹉跎,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刘备所说的“髀”,即大腿。他的意思是:我往常天天骑马,大腿上的肉都消瘦掉了;如今我很长时间不骑马了,大腿上的肉又重新长了出来。想想匆匆的光阴空空过去,转眼我就要老啦,可那远大事业毫无成就,所以感到很悲伤!
这个典故如此产生了:“髀肉复生”、“髀肉重生”、“拊髀兴嗟”三个成语。用来对长期赋闲,终日饱食,无所事事,毫无成绩可言形迹的兴叹。 想来,现实当中此等现象又岂不比比皆是呢,当然各个所处境地不同,所对情景不同,固然难消差异。但都要呼吸,要吃饭,要劳作,要交往,要尽孝父母,要生儿育女,要报效国家,凡是种种,何不保持向上心绪,何不奋力向上攀登呢!
三国演义故事10
建安五年(200年)十月,袁绍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等五将率兵万人担任掩护,屯积于袁军大营以北四十里的故市、乌巢。沮授建议派蒋奇率军驻扎在粮库为外侧以防曹操的抄袭,袁绍不听,这时,袁绍谋士许攸因家属在邺城犯法被扣押,便一怒之下,投奔曹营,受到曹操的热情接待。
许攸密报说,袁绍辎重车万乘在乌巢,屯军戒备不严,可用轻兵前去偷袭,出其不意,烧掉粮草,不出三天,袁军自败。于是曹操决心夜袭乌巢,焚烧袁绍的粮草。利用夜晚悄悄地从小路去偷袭乌巢。而袁绍得知曹操夜袭乌巢后,随即决定用主力攻打曹操的大营,只派遣一部轻骑去救援乌巢。果然曹营坚固,攻打不下。曹操见袁绍援军赶到乌巢,便指挥将士拼命冲杀,大破淳于琼的队伍,烧毁乌巢全部粮草。
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郭图害怕袁绍追究他献计的责任,所以便嫁祸给张郃。张郃在气愤之下,与高览一起烧了攻城器械,投降了曹操,曹军乘势出击,大败袁军。
三国演义故事11
孙权见关羽实在无礼就决定趁关羽和曹军交战的机会,夺回荆州。他的大将吕蒙把战士化装成商人的模样,骗过了关羽的江边守军,顺利渡江,趁关羽毫无防备,突袭烽火台,没伤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荆州。
在吕蒙渡江的同时,曹操派大将徐晃带大队人马攻打关羽。徐晃的兵比关羽多,他把关羽包围起来。关羽受到孙、曹两军夹击,败走麦城。
这时,吕蒙又把麦城紧紧围住,麦城粮绝,关羽和关平乘夜突围,中伏被孙权所擒,因不肯投降,父子遇害。从此,荆州归了东吴。
三国演义故事12
刘备率领75万人马杀向东吴。孙权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后来孙权起用了陆逊。
刘备的部队从春天出征直到夏天,也没打败东吴主力,就在树林里安营扎寨了。营寨一个挨一个,连续几百里长。陆逊得知刘备的营寨犯了兵法大忌,就想好了打败刘备的计谋。
这天,东南风刮得很猛,陆逊指挥大队人马带着茅草和火种,并分三路,一起杀进蜀营,把蜀军40 个营地烧成一片火海,刘备在赵云的保护下逃到白帝城。
三国演义故事13
东汉末年,黄巾贼出,天下大乱。中山靖王后刘备某日看到一招兵告示,忍不住三声叹息。被身后的本地屠户张飞见到,就厉声问其故。刘备见这个人相貌不俗,就相互介绍并且说出了叹息的原由。
张飞一听此人出生不俗,谈吐间也相当投契,就拉着去酒馆准备边吃边说。而正到门口,又遇一人嚷着急切投军。被刘、张听到,于是刘备邀请他一起来喝酒,三人越谈越投契,结果就一起去张飞家后面桃园结为异性兄弟,然后按长幼,刘备成了大哥,关羽做了老二,张飞为老三。
三国演义故事14
句出《三国志吴书十程普传》。
老将程普尝云:“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
醇醪即美酒。本来意思是:老将程普曾说,与周瑜交往,如同品饮甘醇的美酒,自己不知不觉地就被感染陶醉了。
后来也有人用如饮醇醪来形容一个人心胸宽广气量宏大,很值得交往。典故就是起源于正史上周瑜对程普的谅解,而程普曾经用来形容周瑜的心胸宽广。
三国演义故事15
董卓自从废少帝、立献帝后,变得更加残暴了,经常滥杀无辜。一日又给司空张温定了一个谋反罪,命养子吕布砍去其头颅,百官大惊失色。
晚上,司徒王允独自在家中后园叹气,一位名叫貂蝉的绝色歌伎听了,忙上前询问其叹气的原因,并表示:“如果有用得到的地方,万死不辞。”
王允心中顿时有了一个计策,他看了看貂禅,然后说:“想不到汉家天下的安危就在你的手中。”停了一会儿,王允又接着说:“董卓危害朝廷,而吕布作为一员骁勇大将却认贼作父,他俩有很强的势力,难以铲除。不过,他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好色。我想运用连环美人计,将你嫁吕布又献董卓,让他们反目成仇,促使吕布杀掉董卓。”
貂蝉说:“大人待我如同亲父,我当以死相报!”王允拜谢。
第二天,王允给吕布送去金冠和明珠,吕布亲自到王家致谢,王允摆下酒宴款待他。宴会中,王允让貂蝉为吕布斟酒。吕布见她长得跟貌若天仙,被迷得魂不守舍。王允即提出将貂蝉嫁于他为妾,吕布大喜而去。
过了几天,王允请董卓到家中赴宴,董卓满口答应了。席间王允又叫貂蝉载歌载舞,以助酒兴。董卓见貂蝉是一个绝色佳人,禁不住连声赞叹。王允当即命人备好毡车,将貂蝉送至相府服侍董卓,董卓称谢不已。
王允亲自把董卓送回府中,返回途中,吕布一把揪住他胸襟质问,王允解释道:“这是董卓太师将小女聘回,给你做媳妇呀。我这里还准备了一些嫁妆,等到小女到你家后即将送上。”
吕布听了非常高兴,忙向他dao歉,拜谢而去。
自此,吕布来到相府中打听消息,却总是看不见貂蝉人影。实在忍受不住了,便来到堂中,询问董卓的侍女。
“太师与新来的小姐正睡在床上,至今未起。”侍女答道。
吕布又惊又怒,偷偷进入董卓卧房后窗窥探。貂蝉正在房内梳头,见了吕布,便紧锁眉头,做出忧愁悲伤的样子,并用香罗手帕频频拭泪。两人眉目传情。董卓见了非常生气,将吕布喝退。以后董卓被貂蝉的美色迷住了,足足有一个月没有出去了。后偶患小病,貂蝉衣不解带,曲意伺候。
一天,吕布来到相府向董卓问安。貂蝉在床后探出半身,深情地望着他,然后又不停的流泪。吕布的心都快碎了。董卓见吕布一直盯着貂蝉,忍受不住心中的怒火,斥道:“你敢调戏我的爱妾吗?”马上让手下人将他赶出,并下令:“今后不许到这里来。”
吕布又气又恨,极不情愿的离去了。董卓后经部下李儒劝说,又派人给吕布送去金帛,并以好言抚慰,但吕布心神恍惚,终日只是想念貂蝉。
一天,董卓病好,入朝议事,吕布执戟相随。见董卓与献帝说话,便离宫来到相府,找到貂蝉。貂蝉见了吕布,哭着说道:“自从我见了将军,就已经对您产生了爱慕之情,能嫁将军是我的心愿,谁料太师顿生邪念,将我奸污。我已不洁,愿死在将军面前,以明我爱君之心!”说着就要跳下荷花池,吕布慌忙将她抱住,两人偎依难分。
董卓在朝不见吕布,心中产生了怀疑,忙向献帝告辞回府,见吕布与貂蝉抱在一起,心中的怒火一下子喷发出来,抢了画戟就要杀吕布,吕布忙逃走。
貂蝉向董卓哭诉道:“吕布调戏我。”董卓发誓要将吕布杀掉。
王允见时机成熟,便埋伏了一些精兵,唆使吕布将董卓杀死。
哲理启示:
和强大的敌人硬拼是莽夫的行为,这样无疑是鸡蛋碰石头。巧用美人计,从内部离间敌人,让敌人自相残杀,这比自己亲自出马要绝妙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