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亲戚出五服了?五服是几辈人?
第一种:距离远近
据《书·益稷》《书·康诰》记载,古代以王城为中心,以每五百里为一个服,按距离相等的远近作正方形或圆形边界,由近及远依次划分为五服: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
第二种:五等服饰
古时统治阶级等官员上朝,会根据官职不同而匹配以不同服式,就像我们上班也会根据职位不同着不同工作服一样。在古代,五服还指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统治阶层的服式。
第三种:服丧孝服
“五服制度”是中国礼治中为死去的亲属报丧的制度,规定:血缘关系亲疏不同的亲属,所服的服式是不同的。因此,因服丧就可以把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分五等,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
《礼记.丧服小记》就记载了五种丧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西晋定律还第一次把“五服”制度纳入法典,可见对五服制度的重视。现在简单讲下这五服情况。
第四种:亲属关系
中国远古是母系氏族社会,后来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也就有了以父系为重的宗族关系了。也就是说,五服是指中国古代社会里,以父宗为重,由父系家庭组成的人伦亲属关系。
五服,由以前孝服等含义演变为五辈人,在胶东半岛还有“五服之内为亲”说法,一言以蔽之:五服,就是人们常说的五服九代人,也叫九族人。
由自己往上推五代:自己、父、祖父、曾祖、高祖。凡有血缘关系五代之内、同出一个高祖的都是亲戚,而从高祖到自己是五代,就形成了五服。
五服之外,则没有了亲缘关系,不用服丧,就叫出服,也叫“出五服”。出五服意味着没有了亲缘关系,可以通婚。
了解了上面五服具体关系,对于什么是出五服,就易如反掌了。出五服,自然就是指亲属关系超过五代,即第六代及之外的都叫出五服了。出五服意味着:一、在婚嫁中可以通婚;二、五服之外的人去世,可以不再为之服丧。
但对于五服是否是五代,还是有所争议,有人说五代算一服,出五服要二十五代,这种算法是否太多了。有这样说法“一爷之孙不出服,以下一辈一服,总计十八代”。因此民间有人骂祖宗十八代的,就是把整个家族都骂遍了。
但还有一种比较正确的“五服说“,五服中的九族是: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子、孙、曾孙、玄孙。这九代以外的本家族的人就是”出五服“的人了,关系算比较远了。
大家怎么认为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简单来说就是出了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等九代人的亲戚,就不用为对方服丧,甚至相互之间可以进行通婚,因为这样的亲戚在情分上还是弱了很多的。
五服指的是哪些人
最早的时候,五服指的是五种不同的孝服,根据关系的亲疏,在为其服丧的时候,从而穿不同的衣服。依次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所以也被称为五服。
后来的五服就变成了从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以及自身五代人,但实际上五服并不是五代人之意,而是五代人算一服,所以五服差不多要到二十五代了。不过也有说法是一爷之孙不出服,所以五服也就是九族之意,即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
亲戚关系中“出五服”的含义
所谓的出五服,指的就是出了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这九代人,那么从亲戚关系上来说的话,是属于那种比较不亲的亲戚。
出了五服之后,如果对方去世后,就不用为他们服丧,因为亲戚关系方面已经很弱了,都不用去。另外出了五服之后,这些亲戚们也可以进行谈婚论嫁和婚配,因为这些亲戚们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血缘关系了,所以即便是结婚,对于后代也是没有多大影响的。
农村普遍认同五服就是九代人的说法,所以出五服也就是出了九代人的说法,并且对于出了五服外的亲戚,一般家里无论是有办丧事还是嫁娶的事,都不会通知他们,毕竟关系方面已经非常疏远了,也没什么必要的。
五福从简单意义上来讲,五福就是五辈人。比如说兄弟姐妹算是一辈人,你的父亲、叔叔伯父算是第二辈人,爷爷算是第三辈人,曾祖父算是四辈人,高祖父第五辈人。在这五辈人之内的,都算是五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