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刷新历史最低水位,水位降低的原因是什么?
鄱阳湖刷新历史最低水位,水体萎缩,曾经的河床变为草原,让周围的居民十分担忧。而鄱阳湖水位降低的原因也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鄱阳湖水体面积减少、水位下降,也会对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鄱阳湖水位降低,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持续的高温天气和降水量的降低。
1.鄱阳湖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降雨天气的减少,导致鄱阳湖没有充足的补充水源
鄱阳湖附近经历了持续性的高温天气,而且又加上今年的降水量,比往年来说减少了很多,鄱阳湖的出水量也是进水量的多倍,最终造成了鄱阳湖入不敷出的现象。而又没有充足的水源补充上,旱情持续时间很长,梅雨时期持续时间比较短,甚至很多地区出现了空梅的情况,使得降水量和常年相比明显偏少。
2.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持续的高温天气使得湖水的蒸发量变大
鄱阳湖水位下降的另一个原因也是由于附近遭受了非常强的高温事件,导致湖面的蒸发水量十分大。而当地的居民也需要用水,灌溉用水也需要使用鄱阳湖的水,而当地也已经全力以赴地做好了受灾群众的饮水救助工作,而当地也在进行人工增雨作业,而全省的气温总体仍然很高,不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会加剧旱情。
总而言之,造成鄱阳湖水位降低的原因是由于今年当地异常干旱,很多湖底已经干涸,湖面面积减少了很多,这也跟当地的气候变化和水源不足,以及鄱阳湖周围存在过度开发的现象有关系,而鄱阳湖水位下降,也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应该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量增加都会造成鄱阳湖水位下降。
2024-01-04 广告
谁来把“副热带暖性高压系统”这条癞皮狗牵走,鄱阳湖都快干涸了!
江西省水文监测信息23日6时实时数据显示,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7.10米,跌破2004年2月4日创下的最低水位7.11米,为1951年有记录以来历史新低。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是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水利生态,除了在水运交通和水利电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亿万农民也靠着它吃饭。
历史上的鄱阳湖也经常出现水位下降的现象,但今年不仅来的早,而且来势汹汹。
究其原因,是副热带高压系统赖着不走,导致长江中下游干旱少雨。
为何副热带高压系统赖着不走,这就要讲到中学的地理知识:大气环流了。
首先地球表面受热是不均的:赤道附近光照强,地表吸热大,温度高,从物理角度讲,空气受热膨胀,地表空气飘向高空。于是赤道地表是低气压带(A点),但赤道上空气压很高(B点)。A、B点之间存在一个动力差。
然而在北极地区,地表温度低,地表上空的温度反而高,热胀冷缩的原理,使得北极上空的空气都往北极地表膨胀,于是与赤道相反,北极地表是高气压带(C点),北极上空是低气压带(D点)。C、D之间存在一个动力差。
现在再看,A点与C点形成一个动力差,B点与D点形成一个动力差。
于是在这4个动力差的情况下,大气流动就成了一个循环。(参考下图便于理解)
本来大气流动是循环流动,调节气候的,然而现在赤道上空的高气压在往北极上空低气压转移的时候,跑到一半不走了(北纬三四十度),因为出现了周期性拉尼娜现象:简言之,就是全球变暖,欧洲大陆干旱少雨,导致地表上空气压高,BD间的动力差被打断,从B点转移来的高气压转移不到北极上空,于是长期赖着不走,于是导致长江中下游炎热,干旱少雨。
如今最好期待刮几场小型台风把上空堆积的空气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