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写作文
1. 以文言文为话题写作文
诸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将唐代的游记推向高峰,被称为山水文章之祖。其时因提倡新政失败,坐王叔文党而获罪被贬谪至永州的柳宗元,亲友皆与之断讯,彷佛被世界遗弃,这个敏锐的文人看到永州这偏僻之处亦被世界遗忘了的山水,不禁感同身受,遂兴发亲切感,山水成了他投射心情的对象。一日,至小丘西小石潭,看到潭水清冽,不免心乐之,看到鱼儿似与游者相乐,但看著看著,又勾起他寂寥的情绪,最后怅然而去。《小石潭记》写著:「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这一小段看似轻描淡写的文字,却是几经折腾的人生经验,凝结而成最精简也最有力道的字句。
孩子们读古文,在年少时未必能领悟其中心思,但行过悠悠人生路,再次重逢,便成为心情及际遇的最佳注脚,叹赏之外更有无限温暖,古文字句就这么准确地抚慰了一个寂寥惆怅难言的生命。
这正是古文的魅力。
2. 怎样用文言文写作文
文言文写作能为高考作文加分吗?本市高考作文阅卷负责人明确表示,“对这一尝试,我们不鼓励,但持保护态度。”
如何理解这一立场?他具体解释,“一篇文章最重的是内容,不管表现形式如何,先看是否切题?立意、章法如何?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创新思维?在这些方面达到一类卷标准了,才有可能得高分。”在此基础上,如果考生用文言文或者古文字写作,典故得当、措辞巧妙,就能“锦上添花”,原本63分,可能给到65分;如有个别文法差错,考虑到古汉语并非如今日常交际语言,学生行文能大致准确已属不易,文字上的扣分不会太紧;但若原本就文不对题,还刻意卖弄文字、谬误百出,那只能是“雪上加霜”了。
据透露,近几年高考确有考生尝试文言文写作,但其中绝大部分属于最后一类。 这位负责人表示,不鼓励写文言文作文的原因在于,现代白话文是当代的交际文字,学好它、掌握它,是中学语文的首要之义。
同时,成功的古文写作,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这个领域,只有多年积累、才能功底深厚,水到渠成。
若想投机取巧,在久经沙场的阅卷老师面前,只会露怯露拙。
3. 怎么用文言文写作文
那要看你文言文功底如何了 2001年的满分作文,建议仔细研究下。
《赤兔之死》原文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
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
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义,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锇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绍而斩其婚使。
‘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
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
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不敢不以死相报乎?”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
士为知已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
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特写:一篇古白话 十年阅读功 以一篇《赤兔之死》赢得作文满分的蒋昕捷是南京13中理科班的学生,高考考完后,他就和几个好朋友结伴去泰山玩了,昨天夜里才赶回南京。
今天上午,他在家中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蒋昕捷是在妈妈的电话中得知自己的作文得了满分,他说,当时很难形容自己的心情,因为用古白话书写高考作文,能否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同,心里也没个底,但他坚持认为,写这样的故事用古白话更恰当,表现历史人物更生动,当然自己运用起来也更自如。
刚拿到题目时,他觉得这次作文题目入手比较容易,但要写好很难,当做到现代文阅读时,文章中恰好提到了赤兔马,他一下子像见到了老朋友,随之吕布和关羽的形象也浮现在脑海中,他联想到这两个人物都与“诚信”相关,可以用到作文上,但如果单纯做成人物评论,作文就缺乏感染力。接着他想到赤兔马早年跟从吕布,后来又追随关羽,关于“诚信”的话题,它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于是就编撰出赤兔之死的故事。
整个写作花了50分钟的时间。 一位阅卷老师在作文评语中写到“明白晓畅,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作为一名高中学生在高考临场作文时如何能发挥得如此自如?蒋昕捷告诉记者这要归功于平时的积累。
从5岁的时候,他就迷上了听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小小的半导体成了他最亲密的伙伴,一天要听七八场书。上小学后,他开始读古典名著,《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尤其是《三国演义》,他酷爱文中描写的那个猛将如云、谋事如雨的时代,读了至少三四十遍,很多章节都能熟读成诵。
除了古典文学,他还喜欢读鲁迅的杂文、钱钟书的小说和一些名人传记。也许是因为阅读广泛的原因,他的语文成绩一向不错。
高中开始,老师要求他们写日记、周记,文体不限,他就最喜欢用自己擅长的古白话抒写,偶尔也作诗、填词。但蒋昕捷也坦率地承认,自己的议论文常写不好。
虽然对文学有如此之浓的兴趣,蒋昕捷的高考志愿却填的全是计算机系。他说,从高中开始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编程方面。
古今中外不少学者都是文理兼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是融会贯通的,自己也希望能成为这样的人,但在现实中,这种矛盾却总让他一筹莫展,看文学书籍要花时间,做理科练习同样也要花时间,由于理科较为薄弱,老师和家人常督促他多做题目,他却总有点排斥心理,结果高考果然“吃了亏”,数学题有好几道明明会做却因为计算错误白白丢分。以后不管学文科还是理科,他两样都不想放弃,看来这样的“时间冲突”以后一直都会存在了。
作文要想写得好有什么秘诀呢?记者问了很多热心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蒋昕捷笑笑说,其实古人早就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最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要博览群书,。
4. 用简单的文言文写的作文
我身边的小事
初中者,酸甜苦辣具备也,故其小事甚多。别初中之际,吾心不免悲伤,今记初中小事之二三,以抒余念念不舍之情。
一
初中乃学习之佳时,放眼班内,奋笔疾书者遮天蔽日。唯有一泼皮,不思进取,整日迷恋于玩耍取乐,班SIR甚恶之。
一日班SIR之课,整班寂然,无敢哗者,此泼皮则不知天高地厚,取一MP3而听之,因恐班SIR视之,故稍稍遮于书堆之中。听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乃班SIR之手,指一弯而MP3为其所收。此泼皮正听音乐,不觉讶然一惊。班SIR则斜眼冷笑而视之,其眼神似曰:“学生之变诈几何哉?徒增笑耳!”
二
班中有一奇人,甚爱苦茶,因其茶过苦,周围人恶之。一日,问余曰:“君可喜饮苦茶乎?”余对曰:“茶虽苦,但其回味乃甘甜”此人眼瞪如珠,嘴咧似盆 大喜曰:“班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杯而别。此人问曰:“何不多饮几杯?”余对曰:“吾已念WC久矣!”说毕,乘奔御风而去。旦日,吾眼圈极黑,精神恍惚,友人问其故,曰:“吾立誓自此不饮苦茶”
三
琴棋书画游戏,可爱者甚蕃,初二学子甚爱棋。余独爱五子棋之简单易行,千变万化。初,吾乃班中五子棋第一高手,无人能敌,故沾沾自喜,不思进取。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而吾忘此言之意也。未几日,班中初现高手,吾时时而败阵,一月之余,泯然众人矣!友人劝余曰:“不学无术!”故余痛改前非,苦心专研,悬梁刺股。一月,与友人下棋,三盘过后,友人赞曰:“善!非复吴下阿蒙!”吾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老表何见事之晚乎?”余与友人皆大笑。
吾忆身边小事之时,笑面如花,心忽感悲伤。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5. 以文言文写作文 写景500字用简体字
现代文:晚秋的时候,万物萧瑟使人的忧愁之情油然而生。但是巴山的景色在晚秋却别有一番韵味。刚刚到达巴山,顺着古道进入,沿路而上,就可以到达山顶。这中间,山水景色醉人,特别是早晚的时候,彩色的霞光犹如五彩的霓裳环绕在山间。等到晨光渐渐照射进云雾之间,山中陡峭的岩石和险峻的山岭的形状就显现出来了。山间也渐渐能听到鸟兽的声音了,这时候俊俏的山脉这才苏醒过来。秋风穿行山间,吹拂着雾气和霞光,犹如美女的玉手浣洗山间的霓裳,拉开山间的沙雾。雾散去之后,才看见秋天萧瑟的落叶把漫山遍野染成了金黄色。我感慨巴山秋天的美景,但想到虽然山色如此美丽也终究是进入了凋零的时节,不由得感到哀伤。我再次观看山间的秋景,只看见寒冷的秋水感知到了我的悲伤而将悲伤也化入了自己的心头,萧瑟的树木得到了我的哀愁之意也愁上眉梢。原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秋天的忧愁啊,山色虽然俊美,但是人们常常会为了即将逝去的美好事物而感到悲伤,所以人们会为秋天感到悲伤,这种感情融入到了秋天的景色之中,所以又显现出了秋天的萧瑟,秋天的悲苦。我现在才明白了,原来这世间,最容易感染事物的不是其他什么,而是人的情感,无论群山还是坚硬的石头,感情都可以渗透进去,比水还要强。
文言文:暮秋时节,万物萧瑟而生忧。然巴山(你想写其他山自己改名字)之景却别有韵味。初至巴山,循古道而入之,遂至其巅。其间山色醉人,朝暮之时,霞彩霓裳环绕其间。待晨色渐入云雾之间,陡石峻岭之形渐现。山间遂闻鸟兽之声,俊山初醒。秋风行走山间,吹雾拂霞,若佳人之玉手浣霞彩之霓裳。雾散而云消,始见秋之落木染秀色之山为金。吾感巴山之秋景,然忆之虽为奇幻之景,亦已为凋零之时季,哀愁由此而生。次观山间秋景,但见寒水知悲悲于心,萧树得愁愁上眉。如是谓之秋悲,山色虽美俊,然人多悲于易逝之美,故而悲秋,此情融于秋色,故现秋之萧瑟,秋之悲苦。吾始觉人世间何物最易染于他物,此物谓之情。虽群山坚石,亦能渗之,强于水。
6. 用文言文写作文,该注意什么
一:经诗先於词,文先於诗;散文先於骈文,经文先於史文。
顺流而下,势如破竹;逆流而上,扞格局促。譬如今人学诗词古文,或多因爱宋词而起兴。
然若来便学词,终致纤弱;病而学诗,亦常为女郎诗矣。苟不学文,其为诗亦不足大观。
古今诗客如许多,大文家有几个哉?经而史而集,文而诗而词,庶乎有序,浸于有得。刘彦和(勰)云:“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纪传铭檄,则《春秋》为根。”
高倡宗经,是矣。不读经,不足以成人;不宗经,不足以为文。
今人学文,种种语法、辞典究之已甚,何以展卷读之,哂然不肖?盖文中无精神故也。义理、考据、词章,义理实为之根。
义理何从来?从精神中来。精神何从来?从经典中来。
一国民族之精神,实由一国经典所化毓。关关雎鸠,自然感兴;风乎舞雩,悀如浩叹,何必琐屑于字词语句焉?如是方为得之。
傥如学英语般先观一厚册“语法大全”,奄然生厌,弃之可矣。学文即须循道,为文不异为人。
文心通乎人心,心动而后文成。先求动乎己之心,观古人何以;再求动乎人之心,看我文奚成。
精神义理具足,别无他故,直是读经。详之,则经亦畧有缓急。
《诗》《书》周文旧典,最称古雅,实国文一切总源,不可不读。虽囏,然业为诗文巅峯,勀此之后天下书文无难者。
《礼记》明理,《左传》叙事,开后世理论史传之体。有极精醇者,宜深讽咏。
《易》理甚深,然于为文似无大涉。然其《文言》《系辞》诸传,意深言妙,义文两胜,不可或阙。
《论语》《孟子》,亦复平易而深。读之至易,知之已难,行之更难。
然生为华人,当学华文,则不应不循中华之道。学其文,循其道,成其人。
舍道求文,空空如其文亦不可得而成矣。文之与道,斯须莫离。
若夫经,文之至合於道者耳。循道者必所务先,学文者则容或缓。
是《仪礼》《周礼》《公羊》《谷梁》《尔雅》诸馀经,于为文关切稍小欤。要之,至文至道,存乎圣经。
学文不宗,空入宝林。法上得中,宜所究心。
诸体渐具,道与日新。二:史《春秋》万世史源。
周秦馀史,则《国语》闳婯,《国策》纵横,竝皆嘉文。汉以降二十五史,惟前四史辞事双胜,昔人允为必读。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者是也,于为文也甚益。然则读经而下,此六史为所宜读者也。
更求其略,则《史记》终当一览。三:子诸子百家,求道者恒所博览。
然于为文,但取《庄子》《老子》足矣。《庄子》文味最丰。
《老子》已窦騈偶消息。先散后騈,文章常理。
盖先秦经子,两汉史论,浑朴之气,自然单行,初不知四六为何物。《左》《史》熟,古文足。
学文至此,已具周汉气象。四:集1、散文所谓騈散诗文之名,实皆昉於文人之文,经史固无之。
盖三代无所谓文人也。学文但读经史,不失为高华大家;搦翰祇究唐宋,讵成其诗词钜椽。
慕唐诗,法唐人,所成必逊於唐;好宋词,摹宋士,厥绩岂及乎宋。必溯亓源,法乎上,庶有得焉。
故效太白而不知《文选》,趋稼轩而罕读《左》《史》,其求为李辛也梦耳,遑论越之。或虽诟幼安掉书袋,此则竝书袋亦无可掉矣。
若夫口诵不逾韩柳,心惟止乎唐宋,璅璅焉亦甚下矣。宜其唐宋而下无有迈彼八家者欤。
要言之:学散文,直法周汉而已矣。唐宋明清可与为友,不必以为师。
(钱仲联于明清亦言有八大家:刘基、归有光、王世贞、顾炎武、姚鼐、张惠言、龚自珍、曾国藩)2、骈文周汉经史既习,文章根柢大具。然后可以顺流直下,任择所欲。
楚辞汉赋,诗之支流而文之别源也。骈文所求藻缋之语词与夫偶俪之篇句,于焉略备。
洎乎四声明而平仄分,词藻、句偶、音对三者立,骈文繇是告成。辞别于诗,赋别于文,骈文复别于散文。
辞赋体狭,主于美文,重彰彩攡敶;骈文义广,兼施应用,擅对仗音韵。赋而兼骈,声龤素琯;骈而通赋,体奘黄钟。
至於燕许(张说、苏頲)大手笔,双媺兼宗,无复分别。于文于诗,《楚辞》皆当读。
学骈文,亦遥以汉赋为翰林辞海。若以大赋宂剧,则汉魏以来抒情小赋清雅易诵。
虽有韵曰文,无韵曰笔,然魏晋已下骈赋合流,其别渐微,要皆异于散文者耳。略举其要,则曹子建之宏丽,陆士衡之清雅,徐庾之集大成,苏张之大手笔,学者在所当读。
唐末温李,竝称诗豓。其四六亦皆可观。
赋由秦汉古赋至於六朝俳赋,至於唐之律赋,至於宋之文赋,日新日变。欧阳文忠公、吴履斋有述焉。
清代俪语号称中兴,有骈文八大家(袁枚、邵齐焘、刘星炜、吴锡麒、曾燠、洪亮吉、孙星衍、孔广森)名焉。求亓至者,则别有汪容甫(中)者在。
《述学》六卷,媄不胜收。人以为清骈第一。
兹举《汉上琴台之铭并序》一篇,聊哜鼎脔:自汉阳北出二里,有邱焉。其广十亩,东临大别,左界汉水,石堤亘其前,月湖周其外。
方志以为伯牙琴台,锺期听之,盖在此云。居人筑馆其上,名之曰琴台。
通津直道,来止近郊,层轩累榭,迥出尘表。土多平旷,林木翳然,水至清浅,可以眺望,可以泳游。
无寻幽涉远之势,靡登高临深之惧,懿彼一丘,实具二美。桃华渌水,秋月春风,都人冶游,曾无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