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的几种类型
病句的几种类型如下:
常见语病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成分赘余、语序不当、句子杂糅和逻辑不当六种。
1、成分残缺:这一类病句是病句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同时,这类病句也最为容易分辨。具体而言,可分为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缺宾语中心语等类型。
2、搭配不当:这类病句具体可分为主谓语搭配不当,谓宾语搭配不当和关联词搭配不当。
3、成分赘余:所谓嶅余也就是多余的意思,简单来说也就是一个句子过于累赘。
4、语序不当:顾名思义就是句子成分的顺序放置不对。
5、句子杂糅:这类语病较难判断。分辨这类语病的关键在于平时语感的积累和长期的训练。
6、逻辑不当:对于逻辑不当的语病,需要做的就是树立正确的逻辑思维。
修改病句的方法:
1、要读懂句子,弄清它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修改病句最重要的一步,自由读懂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才能发现它的毛病,照着原句的意思去改正。许多病句只要弄清楚它要表达的意思,这个病句也就修改好了。例如:“在会上,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读了句子之后,想一想:是谁在会上纷纷发言?
这个句子没有主语,应该加上主语“同学们”或“大家”,这样,句子的意思就表达清楚了,句子也就改对了。
2、在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后,再回到原句上查找,什么毛病影响了这个句子意思的表达。例如:“小明改进了上课爱做小动作的缺点。”这个句子要说的是“小明改正了上课爱做小动作的缺点。”原句中的“改进”与“缺点”不能搭配,“缺点”只能说“改正”,不“改进”换成“改正”,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清楚了。
3、在查到句子的毛病后,照着句子的意思“对症下药”地修改。一个病句的修改,常常不止一种改法,要选择不但最能准确表达原意的,而且又是最简便的改法。例如:“这苹果的味道又香又脆。”应改为“这苹果又香又脆。”如果改成“这苹果的味道很香,吃起来很脆。”固然也对,但改法不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