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不能太听话?看完这些,你还会让孩子乖乖“听话”吗?
周末在公园看到一对正在发生争执的母女,从装扮看得出来是骑行的,当时路过听到妈妈不断的训斥着女儿不听话,不懂事儿,貌似女儿刚闯了什么大祸一样。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就是想要做个乖孩子就得听父母的话,因为这样才会被人喜欢,孩子乖巧听话,还会成为父母炫耀的资本。
在几家友人的聚会上,现场有几个小孩子正在争抢散落在地上的一个红色气球,大家都想要,谁也不肯做出让步,这时小明的妈妈走了过去,拉起自己孩子的手说:“明明,你是大哥哥对不对?妈妈以前怎么教你的,要懂礼貌,大孩子要让着小朋友,不能给他们抢,你不玩这个,好吗?”
妈妈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可以看到明明眼里的光慢慢暗淡,然后有些不情愿地说:“可是我也喜欢,怎么办?”
妈妈说道:“你是听话的孩子,明明最乖了!”听到妈妈的表扬之后,明明压抑着内心的喜爱,不再去和别的孩子抢。
但这真的就结束了吗?并没有,在吃饭途中我走出房间去洗手间的时候,看到走廊中不敢相信的一幕,小明正在欺负之前那个拿着气球的孩子,我走过去看到当时气球已经在他手上了,于是关切地问:“小朋友们,怎么了?需要帮忙吗?”
然后只听到小明回答:“阿姨,没事儿,我们正在玩 游戏 !”
看,当时小明为了迎合妈妈的需求,委屈了自己,但事后他做了什么呢?孩子表面上的听话是不是比不听话更加恐怖?所以说听话的一定就是好孩子吗?答案不能以一概全。
在上面的故事中我们看到妈妈一再强调听话,却忽视了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因为孩子也很喜欢,但妈妈却强制灌输给孩子自己的想法, 从某种角度来说,妈妈的这种行为,是在扼杀孩子自己的思想。
人不是小动物,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性格软弱的孩子被父母打压就会慢慢丧失思想,变成一个父母手中的提线木偶;性格刚毅的孩子则会变成像小明一样,在父母心目中他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但在外面却是惹事生非,横行霸道,造成双面人格。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老师就说:“孩子不能够太听父母的话,因为在孩子的事情上,如果孩子本来有自己的想法,他要听父母的话,意味着他自己的声音消失了,父母的声音进入到他的头脑中,貌似成为他的声音,这意味着孩子在这件事情上他的声音被扼杀,其实就是他的精神生命一度被抹没了。”
听话是优点,但是太听话就是缺点。教育,是用一万种方法来教育孩子,而不是用一种方法教育一万个孩子。
说了听话的孩子,那么不听话的孩子也不在少数,针对他们的这种情况,家长又该如何应对呢?以下几种做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1、调皮捣蛋不听话的孩子
孩子爱淘、爱动是天性,通常这类孩子思维比较跳跃,好奇心强,孩子“作妖”时,就需要家长有一个好的心态,对孩子宽容一些,适合家长进行引导式教育。
在确保孩子自身和不给别人带来破坏的时候,家长可以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孩子大一些,自然就懂事了。
2、行为习惯不听话的孩子
孩子在行为习惯上不习惯,比如学习习惯不好、生活习惯不好。大概率的原因是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出现了问题,很多时候家长说的话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这时可以让孩子多重复你说的重要的内容。
如果说的次数多了,孩子依然不能做到,就需要从自身找问题了,看是否表达方式有问题,或者可以借助图画的形式进行沟通,行为习惯养成不是一天而成的,对孩子多点耐心。
3、摆脱你控制的不听话
这通常是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因为不想总被父母安排和控制,只是为了摆脱你的控制选择和你对着干,你让他朝东,他偏朝西。
针对这种情况,父母需要先从自身找问题,问自己对孩子有没有做到应有的尊重,是否经常干涉孩子的交友,偷翻孩子的日记这些行为,如果有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勇于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以真诚平和的态度和孩子多交流,沟通彼此的想法,改善亲子关系。
最后,既然我们出演了父母这个角色,就要对孩子负责。孩子慢慢长大的同时,也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多看了几本书,掌握了一些教育知识,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会让你在带娃的路上少走很多弯路,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