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的宝宝说话时有点口吃,这会不会导致长大后也有口吃的毛病呢?
从这位妈妈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她之所以会感到很困惑很担心,并不是担心孩子现在说话磕磕巴巴,更多的是害怕这是口吃的先兆,害怕孩子长大以后也是这样的。其实,有这样困惑的爸爸妈妈们很多,开心爸爸自己也不例外。
开心和这位粉丝妈妈的孩子差不多大,也是表达欲望表达方式以及表达技巧都不错,但在具体的表达上,不是磕磕巴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就是在那里嗯嗯嗯嗯的很长时间才说下一句,而且开心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说话的时候咬字不清楚,再加上表达的磕磕巴巴,除了有限的几个人能够有耐心听他说完,别人往往都是听开心在那里磕磕巴巴说完,叹口气“这孩子,怎么口吃了啊!”
一般来说,孩子只要出现了“第一个字要好久才能说出来”,“感觉像是太着急了”,“一个简单的句子总是在不断地重复着”,“发音感觉很困难”之类的表现,绝大多数的爸爸妈妈们就开始怀疑,这是不是口吃啊,是不是代表着孩子以后也会口吃啊!毕竟在现代社会中,流利的表达和外貌一样,对一个人的未来影响很大,作为爸爸妈妈们,自然是非常关注孩子在这个方面的表现了。那么,孩子到底仅仅是说话磕磕巴巴呢,还是就像爸爸妈妈想的那样,会演变成口吃呢?今天,开心爸爸就和大家一起聊聊这个话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有类似困惑的爸爸妈妈们。
先说答案,绝大多数孩子说话时磕磕巴巴,并不是爸爸妈妈想的那种口吃。之前看过犹他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约5%的孩子会出现说话结巴、不连贯等类似口吃的症状,当然这只是暂时的,长大后就会减少到0.5%—1%。当然这0.5%—1%中,更多的是一些受过伤导致不能流利说话的孩子,或者是有家族遗传口吃史的孩子。也就是说,只要是健康的孩子,小时候这种磕磕巴巴说话的情况,绝大多数都是可以自愈的。而且严格的来说,这种表现其实并不是口吃。
那么,什么才是口吃呢?口吃(Stuttering),准确的来说是一种言语障碍症,多发于儿童时期。具体的表现为明明知道自己要说些什么东西,要表达什么样的内容,但是在具体表达时,还会出现一些字或者词语的重复,无法自控的拖长或者卡壳等情况,从而影响沟通。当然,还会有一些影响正常沟通的语速、音调、音量以及表情等方面的表现。口吃作为一种语言障碍的症状,对于孩子来说,影响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