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劝诫故事有哪些

 我来答
野半下独0y
2022-11-09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6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8万
展开全部

历史上的经典劝谏故事:

1、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通过自己的妻子、奴仆、有求于己的客人,对自己的赞美之词,领悟到,齐王被人赞美而受到的蒙蔽,于是入宫劝谏。

最后,齐王知错就改,成为强国众多小国,闻之臣服

2,魏征直谏唐太宗。

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

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

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

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

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

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

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

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

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3。

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刚刚掌权,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

赵国向齐国求救。

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作为人质,才出兵。

"赵太后不同意。

大臣们极力劝谏。

太后明白地对左右侍臣说说:"有再说让长安君为人质的,我老太婆一定朝他脸上吐口水!"

左帅触龙(对侍臣)说,希望拜见太后。

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

(触龙)走入殿内就用快走的姿势慢慢地走着小步,到(太后面前)谢罪,说:"老臣的脚有毛病,竟不能快跑,不能拜见您有很长时间了。

我私下原谅了自己,但是又怕太后的福体有什么毛病,所以还是想来拜见太后。

"说:"我(也是脚行毛病)要靠手推车行动。

"(触龙)说:"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就靠喝点粥罢了。

"(触龙)说:"老臣近来特别不想吃饭,于是强迫自己散步,每天走三四里,稍微增加了喜欢吃的食物,对身体也舒适些了。

"太后说:"我不能(像您那样散步)。

"太后的脸色稍微和缓了些。

左帅公说:"老臣的犬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器,可是臣已衰老,私心又疼爱他,希望(您)让他补充黑衣卫士的人数,来保卫王宫。

我冒着死罪来求您!"太后说:"答应您!年龄多大了?"(触龙)回答:"十五岁了。

虽然还小,但想趁我未死之前来托付给您。

"太后说:"男人也疼爱他小儿子吗?"(触龙)回答:"比女人爱得厉害些。

"太后笑着说:"女人爱得特别厉害。

"(触龙)回答:"老臣认为老太太爱燕后超过爱长安君。

"(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爱长安君那样厉害。

"左师公说:"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考虑得长远些。

老太太送燕后(出嫁)时,(她上了车)还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惦念、伤心她的远嫁,这也够伤心的了。

送走以后,不是不想念她了;但每逢祭祀您一定为她祈祷,祈祷说:'一定别让她回来啊'这难道不是从长远考虑,(希望她)有子孙相继为王吗?"太后说:"是这样。"

左帅公说:"从现在算起往上推三代,一直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王的子孙凡被封侯的,他们的继承人还有在侯位的吗?"(太后)说:"没有。

"(触龙又)问:"不仅是赵国(没有),其他诸侯国子孙被封候的,其继承人有在侯位的吗?"(太后)说:"我没有听说过。

"(触龙)说:"这是这些被封侯的近的灾祸及于自身,远的灾祸及其子孙。

难道是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地位高贵却没有功,俸禄优厚却没有劳,而且拥有的贵重宝器多了。

现在老太太让长安君的地位高贵,并且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还给他很多贵重的宝器,却不趁现在(您健在时)让他有功于国,一旦您驾崩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老臣认为老太太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所以认为您(对长安君)的爱不如燕后。

"太后说:"(您说得)对。

任凭您怎样支使他吧!"

于是为长安君备车一百乘,到齐国去作人质。

齐国才出兵。

子义听到这事说:"国君的孩子,可算是国君的亲骨肉了,尚且还不能凭靠无功的尊位、没有劳绩的俸禄来守住金玉宝器,更何况是人臣呢!"

4、褚遂良还陛下笏劝谏的故事

褚遂良的差使,前者是向皇帝提意见,后者专门记录皇帝的日常言行,以作为后世的史料。

太宗有一次问褚遂良:“你记的那些事情,我能不能看一看?”大概他对自己做的一些事情不满意,不想让其流传后世,想亲自把一下关。

而褚遂良并不买皇帝的账,他说:“自古以来的史家传统,就是记录下君王的一言一行,或善或恶,作为后世的借鉴。

只听说君王努力不犯过失,没有听说过要亲自观史的。”

太宗问:“我要是做了不当的事情,你一定会记下来吗?”

褚遂良说:“那是我的职责,你说什么做什么,我都会如实记录。”

旁边的另一位大臣插话说:“即使遂良不记下来,天下人也会记住的。”

太宗毕竟是个开明的皇帝,也就不在这件事上较真了。

从此之后,他对褚遂良更为器重了。

在是否征讨高丽、如何防守高昌、立谁为太子、如何教育太子等国家大事件,褚遂良上书数十次,大多意见被采纳。

尤其是关于皇位传承的问题,关乎大唐江山的安危,他抛开太宗的慈父私情,剖析得入情入理,深深打动了太宗,甚至使其泪流满面,涕泗交下。

贞观二十一年,褚遂良被授予中书令的重任。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去逝。

死前,他召见褚遂良和长孙无忌(唐太宗的内弟)到病床前,当着太子的面说:“你们忠心耿耿,我心里十分清楚。

我死之后,就把皇子托付给你们二位了。

就像当年汉武帝托付霍光,刘备托付诸葛亮一样。

太子心肠软,政事你们可为他做决断,使大唐永保社稷。

”他又对太子说:“只要有他们二位在,你就没有什么可顾虑的了。”

5、海瑞上奏疏劝谏嘉靖

海瑞,字汝贤,广东琼山(今属海南省)人,明代著名清官。

他先是任地方小吏,后入京做了户部主事。

那时,明世宗朱厚熜整天求神斋醮,不理朝政,许多大臣一味迎合,争着向他禀报吉祥的征兆。

海瑞又了解到,过去,御史杨爵曾上疏,劝谏明世宗不要迷信鬼神,结果被拷打,还做牢八年,几乎送掉性命,自此以后,在没有人敢上疏劝谏了。

海瑞经过考虑,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给明世宗上了一道奏疏,劝他不要再迷信鬼神,要尽心朝政,洗刷数十年积下的错误。

他在奏疏的最后说:“陛下不理朝政,却急于升仙,超脱世俗,耗费精力,劳碌心神,去探求那捕风捉影的事,希望达到茫茫然不可了解的境地,臣认为会一生劳苦,最终也不会有成果。

现在朝中的大臣们拿着俸禄,喜好阿谀奉承,小臣们害怕得罪又不敢出声。

臣忍不住愤恨,所以冒死上疏,愿意尽微薄的力量,希望陛下听从。”

明世宗接到奏疏,顿时火冒三丈,将奏疏扔到地上,对左右侍从说:“赶快把海瑞抓住,不要让他跑了。”

宦官黄锦在帝边说:“听说他上书的时候,知道触犯君主应该杀头,已经买下了一副棺材,和妻子诀别,让家童仆人也都走了,他在朝中专等发落呢。”

明世宗愣住了。

后来下诏把海瑞关进监狱。

穆宗继位后海瑞才获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