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时期。这个时期,成周势力衰弱,仅成为名义上的“共主”,“礼崩乐坏”,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各诸候国间相互攻伐,战争次数增加,战争规模增大。在战争的土壤中,诞生了不少杰出的将领,兵家成为当时“诸子百家”中重要一派。在战争经验的基础上,不少军事家著书立说,于是出现了《孙子兵法》《尉缭子》、《六韬》等著名兵书。
春秋战国的军事思想,有了较大的发展,基本跳出了天命观的桎梏,已经能较为理智地去对待战争。因此这一阶段的军事思想较夏、商、西周时期相比,显得较为深刻。“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标志着战争在人们心目已成为一个特殊的领域,战争的胜利某种程度上往往取决于人的智谋的运用。
秦汉至清代前期
秦汉至清代前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分为两下阶段:
第一阶段自秦汉至五代时期。秦始皇会元前221年统一中国,随之有封建社会中的“汉唐盛世”,政治、经济、文化及战争的发展,使军事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提高。这一阶段中,多兵种大规模大集团配合作战,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相结合,谋略与决策,以及作战指挥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但是,由于秦始皇对兵书的或毁或禁,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之不准民间收藏兵书,兵家地位下降,兵书数量下降。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兵书主要有:汉初的《黄石公三略》,唐代时期的《李卫公问对》《太白阴经》等。
第二阶段为北宋至清代前期。
北宋初期,军事技术有了重大发展,火药、指南针开始用于战争,加之战争的频繁发生,促进了战略战术的发展。北宋总结古今兵法,编纂了中国第一部兵书汇编《武经总要》。宋神宗元丰年间,又将《孙子》、《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汇编为《武经七书》,对以后的军事学和战争实践都有较大的影响。
从明代至清代前期,一方面出现了十分保守的只求守城保寨的消极防御作战思想;另一方面从实践中总结出了带有强烈革新内容的军事思想,如明代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茅元仪编纂的军事百科全书性的著作《武备志》。但由于清代作战方式仍偏重骑兵作战方式,对火兵器没有予以充分的创新和发展,作战能力孱弱,无法与西方的船坚炮利相抗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近代军事思想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时期。这个时期,成周势力衰弱,仅成为名义上的“共主”,“礼崩乐坏”,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各诸候国间相互攻伐,战争次数增加,战争规模增大。在战争的土壤中,诞生了不少杰出的将领,兵家成为当时“诸子百家”中重要一派。在战争经验的基础上,不少军事家著书立说,于是出现了《孙子兵法》《尉缭子》、《六韬》等著名兵书。
春秋战国的军事思想,有了较大的发展,基本跳出了天命观的桎梏,已经能较为理智地去对待战争。因此这一阶段的军事思想较夏、商、西周时期相比,显得较为深刻。“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标志着战争在人们心目已成为一个特殊的领域,战争的胜利某种程度上往往取决于人的智谋的运用。
秦汉至清代前期
秦汉至清代前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分为两下阶段:
第一阶段自秦汉至五代时期。秦始皇会元前221年统一中国,随之有封建社会中的“汉唐盛世”,政治、经济、文化及战争的发展,使军事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提高。这一阶段中,多兵种大规模大集团配合作战,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相结合,谋略与决策,以及作战指挥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但是,由于秦始皇对兵书的或毁或禁,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之不准民间收藏兵书,兵家地位下降,兵书数量下降。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兵书主要有:汉初的《黄石公三略》,唐代时期的《李卫公问对》《太白阴经》等。
第二阶段为北宋至清代前期。
北宋初期,军事技术有了重大发展,火药、指南针开始用于战争,加之战争的频繁发生,促进了战略战术的发展。北宋总结古今兵法,编纂了中国第一部兵书汇编《武经总要》。宋神宗元丰年间,又将《孙子》、《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汇编为《武经七书》,对以后的军事学和战争实践都有较大的影响。
从明代至清代前期,一方面出现了十分保守的只求守城保寨的消极防御作战思想;另一方面从实践中总结出了带有强烈革新内容的军事思想,如明代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茅元仪编纂的军事百科全书性的著作《武备志》。但由于清代作战方式仍偏重骑兵作战方式,对火兵器没有予以充分的创新和发展,作战能力孱弱,无法与西方的船坚炮利相抗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近代军事思想时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