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师生关系及其现代借鉴
论语中的师生关系及其现代借鉴如下:
《论语》中的师生相互了解,都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对方。孔子熟知每个学生的长处和弱点,并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子路和冉有向孔子请教了同一个问题: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是不是应该马上去做呢?孔子却作出相反的回答。
他对子路说:家里父兄在,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再说,哪能马上去做呢?而对冉有却是加以肯定:应当马上就去做。原因在于冉有平时做事优柔寡断,需要壮胆;而子路勇于作为近乎鲁莽,需要适当地引导。
孔子了解他的学生,却并不因此而厚此薄彼,而是针对各人的特点加以引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身的完善,扬长避短。不仅孔子了解学生,孔门弟子亦能对老师作出十分到位的评价。
《论语》中记载的颜渊、子路、子贡等人对孔子的评语,虽各有异同,却都反映出他们对老师为人治学的独到认识,并且,了解越是深入全面的学生,往往更能认识孔子及其学说的伟大之处,从而领悟学术与为人处世的真谛。
颜渊曾喟然叹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也许这是众多弟子对孔子的评价中最精当的一条,也是颜渊之所以成为孔子最得意门生的原因之一。
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是因材施教与尊师重教的前提。而在现代教育的实践中,往往学生对老师的学术理想知之甚少甚至没有了解的愿望,有时甚至只是一味希望从老师那里拿到一个较高的分数,而忽视了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忽视了学习乃至学术的真正意义。
在这样的前提下,难以形成和谐的学术氛围,师生之间的隔膜最终会影响到教学乃至学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