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刘邦和朱元璋功成后为什么一定要大杀功臣?李世民为什么没有杀功臣?
刘邦和朱元璋功成后为什么一定要大杀功臣?李世民为什么没有杀功臣?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这三位皇帝登基的时候年龄不同,刘邦和朱元璋年龄太大没时间用政治手段瓦解开国功臣们对于自己子孙后代的威胁,而李世民非常年轻有时间去培养继承人、打压功臣。
咱们先看刘邦,刘邦登基的时候已经54岁了,以古代人的平均寿命这是一个随时会去世的年龄。而汉朝初建开国功臣们都是位高权重,战无不胜的齐王韩信当时才29岁,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的年龄基本上都比刘邦小。这些开国功臣在刘邦活着的时候就不太将其放在眼里,比如韩信的齐王爵位是趁火打劫逼着刘邦册封的,一旦刘邦死了靠更小一辈的刘氏子孙还能制得住这些人么?所以时间不多的刘邦只能靠杀,再杀了最后一个异姓王英布后在同年去世。
朱元璋登基称帝的时候是40岁,咱们后人知道朱元璋一直活到了71岁,但在当年40岁就已经是老年人了,所以面对嚣张跋扈、才能卓越的开国功臣门朱元璋很忧虑。
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主要是通过两个案件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胡惟庸任丞相后独断专行不将朱元璋放在眼里,很多朝廷大事、官员任免他往往不向朱元璋请示,就擅自加以处理,这使得朱元璋非常害怕朱家皇权被架空,所以有了胡惟庸一案,以李善长、胡惟庸为首的开国功臣中的文官一系几乎被杀戮一空,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
蓝玉其人嚣张跋扈,恃宠而骄很多行为无视朱元璋的权威,比如纵容奴才抢占民田、殴打钦差;无视朝廷军法纵兵攻破明朝喜峰关关门;在军中树立个人权威,大肆任用私人排斥异己,说白了作死。蓝玉是太子妃舅父,本来朱元璋看着太子朱标的面子不好动他,但太子朱标早逝,年幼的皇太孙朱允炆成了皇位继承人,朱元璋感到开国武勋成了皇权的威胁,蓝玉案爆发,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两万人。
最后看看善待功臣的李世民,登基的时候才27岁。当时的几位大功臣李靖55岁、程咬金37岁、尉迟敬德41岁、房玄龄47岁、杜如晦41岁,可以说基本上都比李世民的年龄大的多。这种情况下李世民有大把的时间培养继任者的威望班底,运用政治手段消减功臣对于皇权的威胁,最重要的是这一大帮功臣基本上都比李世民死的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