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提升自身的就业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 我来答
学霸邓班长
2023-01-31 · TA获得超过51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34
采纳率:96%
帮助的人:89.7万
展开全部
一、大学生在择业中的不利心理状态简要剖析

面对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一些毕业生缺乏自我了解、缺乏市场意识、缺乏择业经验,会导致部分人自我感觉良好而躇踌满志,也会导致部分人不知所措而悲观失落。

(一)自卑畏难与茫然无措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挑剔的用人单位、求职过程中的

一次又一次挫折,有的朋友开始产生自卑心态,参与竞争时缺乏信心与勇气。与此相比,一些毕业生对自己的事业没有明确的目标,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没有定位,对各种职业和岗位的特点及要求心中无数,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茫然无措。

(二)左挑右选与隔袋买猫

部分毕业生期望能找一份一劳永逸的工作,于是寻寻觅觅、挑挑拣拣,难作决断。这样的毕业生主要有三类:一是贷款上大学的,希望就业后能及时还清贷款;二是家庭经济困难,希望就业改变穷困局面;三是入学时选择了高投入的热门专业,希望有所回报的。与之相反,另有部分毕业生在对用人单位了解甚少的情况下,就急急忙忙签协议,事后不久即反悔。

(三)盲目定位,眼高手低

目前,确有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知识,能力素质估计过高,对自己价值创造能力估计过高,这种就业心态使他们在求职旅途中屡屡碰壁。俗话说有多大脚就穿多大的鞋,也就是这个道理。此外,毕业生到企业后不愿从基层做起,不愿与小事做起的职业心态,也是他们不受企业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行为状况分析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同他们自身综合素质不足有密切关系,对自己的特长、能力、专业知识水平缺乏恰当的估价,定位不准。综合素质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一)

频繁跳槽,骑驴找马

毕业生不安心现有工作的现象比较普遍。频繁跳槽,骑驴找马的就业心态使很多单位敬而远之,跳槽是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浪费,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投入损害较大。许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一般都要求有实践工作经验,招聘进来后立即能正常开展工作,再客观上也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造成障碍。

(二)

缺乏诚信,作茧自缚

有的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说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少部分毕业生缺乏诚信。在应聘时随口表态,一定会认真干好每件工作,但真正到单位后,要么嫌工作杂,要么说待遇低,有的还不辞而别。有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其获奖证书、作品成果严重“注水”,企业往往在使用后才会发现,这也是令部分企业单位对他们退避三舍的原因之一。

(三)缺乏敬业,团队精神

有部分毕生不愿在基层工作,不愿受组织纪律束缚,这种敬业精神、团队意识的匮乏

,使得他们很难获得长远发展,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经营理念和 规章制度 ,所以作为这个团队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充分发扬团队协作作风,决不能有意或无意去抵制各项制度,在企业招聘人才中,企业更青睐那些具有敬业精神和良好职业操守的毕业生。

三、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竞争程度的加剧,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不少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品德是人才的重要标准,部分大企业在招聘时十分看重他们是否具有务实、进取精神,是否认同先做人、后做事的价值观。是否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是否诚实可信、严谨认真等等。

四、毕业生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

在当今就业环境严峻、竞争异常激烈的形势下,除了各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外,毕业生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从择业心态到就业上岗全过程加强就业竞争能力。

(一)客观认识自己,把准就业定位

人贵有自知自明,毕业生尤其要做到这一点,在应聘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所学专业、职业爱好、发展潜力等要素,选择相应的应聘企业以及所提供的岗位、职务和薪酬待遇,做到人事相宜,人职相宜和人薪相宜,因此,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预期不宜过高,尤其对职务、薪酬的要求,过高的就业预期,一是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同,对于一个缺乏工作经验和业绩的毕业生,是缺乏向企业开口索取较高职务和薪酬待遇的资本的;二是容易走进“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误区,这种误区会令毕业生丧失就业机会。

(二)增加诚信意识,奠定就业基石

具有浓厚诚信意识的毕业生,其就业的交易成本最低,也最能获得企业的青睐。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有的向企业提供虚假论文、获奖证书等资信证明,有的在进入企业工作后,单方面毁约,这种匮乏诚信的行为最为企业头疼,因此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务必增强诚信意识。一旦有丧失诚信的行为,其求职的基础就不会牢固,人为给自己的求职道路设置重重障碍。

(三)珍惜就业机会,切莫频繁跳槽

目前的就业环境并不宽松,找工作难,找心仪的工作更难,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这种就业环境中,毕业生应珍惜就业机会,切忌频繁跳槽。频繁跳槽会严重影响实践知识、经验的积累。跳槽也许能使自己的薪酬待遇得到提高,但习惯性的跳槽,对自己今后长远发展将是有害无益的。一般而言,企业所信任、重用的人才,应该是那些能够忠诚于企业的人才。

(四)修炼敬业精神

,培养良好习惯

敬业精神是人类最伟大的精神之一,毕业生要想在企业立足、发展,没有敬业精神万万不可。一个尽责进取、严谨高效的毕业生是会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相反,那些马虎敷衍、无序浮躁的大学生在企业将很难立足。因此,毕业生应当在修炼敬业精神上下功夫,这是毕业生能否获得发展的治本之道。

(五)认同企业文化,实现角色转换

毕业生要实现从校园人到企业人的角色转化,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就是要认同企业文化,自己的价值观要同企业的价值观相吻合,行为规范要同企业的行为规范相一致,这是顺利实现角色转换的重要前提条件。

(六)

进入岗位角色,积累工作经验

毕业生如果被录用,就应尽进入岗位角色,尽快了解工作内容,熟悉工作程序,掌握工作要求,履行岗位职责,并逐渐积累经验。毕业生一旦适应了岗位工作,并创造了不俗的工作业绩,受到重视是迟早的事情,职业生涯的拓展也会由此找到契机。

师范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只是学校就业工作的一个缩影。近三年来浙师大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2010至2012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达到95.05%、96.05%、96.24%。2010年、2012年,学校先后被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省政府评为“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在浙江省内处于领先位置,而且在全国同类高校中也位于先进行列。学校各项就业举措形成的“组合拳”初见成效。

  强化课程引领,实现全程化指导

  清晰的决断来自准确的认知,学校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为依托,就业指导循序渐进贯穿大学生活四年,覆盖每一个学生,为学生职业选择与发展提供了科学化的指导。

  大一进行职业体验,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大二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借助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平台,锻炼能力;大三开展求职体验,揣着简历招聘会“试水”,积累求职经验;大四撰写求职故事,反思求职过程,分享求职经验。

  从书本理论走向职场实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实现了两者的无缝对接。这项始于2005年的校园活动,至今已经成功举办8届,四年来,学校连续四年获得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最佳组织奖,共有12名学子在大赛中获“最佳职业(创业)规划之星”,他们中不少人在择业时都曾面临“甜蜜的尴尬”。

  杨桦以一份《超级玛丽冒险岛探宝计划》讲述一个女孩从事对外汉语的就业规划,获得省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组第二名,求职时同时被宁波镇海中学、台州市第一中学和临海回浦中学三所省重点

中学看中,纷纷向她抛出“橄榄枝”。

  无独有偶,徐林峰这个创造公务员考试3个笔试成绩“第一”的男生也曾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舞台上历练。在舞台上以“村主任”形象深入人心的“法政男”,选择上海市崇明县作为自己公务员生涯的开始。他说:“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让我对公务员工作有更清晰的认识,也明确了自身定位。”

  为帮助更多的学生能像杨桦和徐林峰一样明晰职业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在2009年被确定为必修课。目前,学校已经开发了校本教材,成立课程教研室、建设课程教学网站、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同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主讲教师79名,其中全球职业规划师22名,国家高级职业规划师5名,中级职业指导师22名。学生对课程的评教满意度得分95.65,在通识课程测评中位于前列。

  搭建多元平台,实现个性化培养

  “创业基地的‘涂图’挺不错的,我孩子可喜欢去那里了。”不少家长送孩子到这家学生开的儿童画工作室里。开业一年多,学生人数从最早的20人增加到现在的100人。“涂图”儿童画工作室位于浙师大创新创业基地内,创办人是浙师大美术学院研究生寿玲,她希望借工作室探索自己理想的教学方法。

  这项被寿玲导师称为“产学研”结合的创业尝试得以实施有赖于学校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像寿玲一样,现已有4批学生创业团队入驻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这个在校内建立的创新创业孵化园,专辟1700平方米商业用房,学校免收租赁费、水电费,并为入驻项目免费办理营业执照,为学生创业提供便利。

  学校还强化与地方的联系,在义乌建立外语、工商管理、法学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在永康建立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制造设计及自动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目前,学校和各学院已建有各类实践实习基地445个。

  在搭建个性化的创业实习平台的同时,学校出台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意见,每年划拨200余万元专项基金用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门设立《KAB创业教育》、《创业设计》等选修课程,同时开展创业文化节、“百元创万”等创业主题社会实践活动,2011年还专门成立创新创业学院。

  近年来,学校涌现出通过专利技术创业的“专利哥”吴钢、以自己名字命名开设搬家公司的刘海升等学生创业人物。

  与此同时,学校也针对就业的同学开展个性化培育。学校在学生公寓专门设立学生事务咨询与就业服务中心,针对学生个体区别、促进学生多元发展需要,在中心开设“大学生职业咨

询室”,每周二、四下午安排全球职业规划师和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面向全校同学开展针对性、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咨询,深受学生欢迎。

  构建服务网络,实现全员化覆盖

  “向自己的法官梦又迈进一步!”浙江师范大学法学092班的钟明宪及时更新了自己的QQ签名。今年司法考试,法学09级57人参加考试,有39人通过,通过率为68.42%。司法考试通过率近七成,学生说石冠彬学长的“司考小组”很给力。

  所谓“司考小组”是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打造的一个公共司考学习平台。事实上,类似的为学生就业做铺垫的辅导培训在浙江师范大学还有很多。它与信息服务一道构建起保障就业的双重服务网络。

  就业指导工作一方面强化集中培训的集聚效益,学校定期开设就业讲座,在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新教师招考方面给予毕业生更多针对性指导,提高学生应试成功率。仅在去年11月至12月就先后组织开展11个场次的中小学新教师录用考前辅导,搜集试题,建立试题库,邀请中学特级教师来培训。

  另一方面,日常教学与就业指导相衔接。人文学院的专业提高班、行知学院的复合班都是在夯实专业基础上,或精深或广博,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大学生礼仪修养与沟通技巧》一类的通识课,通过理论学习和职场礼仪模拟,提高学生求职面试技巧,增添就业砝码。

  同时,学校构筑全媒体信息覆盖网络,建立校院两级“毕业生就业短信平台”,开通“就业信息直通车”,利用就业信息网、就业宣传窗、报纸广播、QQ群、飞信群、微博等媒介,将筛选出的最新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在第一时间以免费短信形式发送给毕业生,实现就业信息发布无死角,学生就业招聘“捷足先登”不是梦。学校通过广泛撒网,通过两场大型招聘会、20个毕业生就业基地、“就业动车”行动等搜索就业“情报”,提供了充足的信源保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