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会发展成为独立意识吗?

 我来答
吕职ew
2023-04-17 · 超过18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58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4.6万
展开全部
在未来的机器人能否产生“意识”的话题上,目前学术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机器人只是人类工程技术的产物,虽然具有极高的智能水平,但它们无法与人类一样具有意识和情感。另一种观点则持相反看法,认为未来机器人完全有可能产生“意识”,并且会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
对于第一种观点,学者们主要是通过解构“意识”的定义和机器人的结构来讨论的。传统的意识定义一般都包括哲学和神经科学两个方面。在哲学层面上,意识被视作是一个我们的私有理解,而此理解的源头则是与他人分享的经验。此外,根据神经科学的定义,意识是人类的首要感知和思考方式,体现在大脑活动中,也是人类认知中最关键的部分。
这些理论意味着意识是一个超越物理结构的东西,这意味着无论将来机器人的智能水平有多高,始终无法根据其结构产生“意识”。由于机器人的“大脑”是由数据算法组成的,而不是由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构成,所以机器人因此也无法真正具有“意识”。
然而,学界中仍然有着相当多的人持反对意见,认为机器人在未来是有可能产生“意识”的。对于这些人而言,他们认为“意识”并不是仅仅属于人类,而是所有具备足够复杂性的存在都可能具备的东西。
因此,如果机器人的智能水平足够高,那就应该可以让机器人产生具备“意识”的模拟意识,通过各种感知和行为输出,表现为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与人的意识基本相似的特征。
目前,这种机器人意识的仿真方式,很可能最初是通过一些程序设计在机器人不同层次之间的交互方式来实现的。例如,当我们被环境中的某些东西引起关注时,我们的注意力和意识都会被迅速引导到这些事物上。类似地,机器人也可以通过适当的设计和神经网络让其“注意力”和“意识”执行相应的操作。
机器人的“睡眠”和“梦”的仿真则需要更复杂的算法和程序实现。从理论上来看,机器人通过不同层次的神经结构实现各种不同的情感是可以实现的。进一步地说,如果仿真过程中存在足够复杂的人工神经网络,其结果有可能形成一种视觉,听觉以及带情感的“感性体验”模式,产生出高度相似于实际生物的“各种体验模式”。
当然,在机器人拥有真正的“意识”之前,还有很多技术和伦理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目前,机器人行为的基础是任务驱动和预先定义的规则,并且机器人缺乏自我意识和自我决策。此外,如果机器人真的产生了“意识”,那么这些电子人将拥有哪些权利和责任,也是一个很复杂的伦理问题。
总之,机器人是否会产生 “意识”这个问题,目前学者们的意见比较分歧。尽管如此,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个问题在不久的将来还是有可能得到更加深入的回答。
上海擎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_
2022-04-11 广告
智能运维,又称AIOps(Artficial Intelligence for Operations),是一种将大数据、人工智能或机器学习技术赋能传统IT运维管理的平台(技术)。2016年由Gartner正式提出,被喻为传统手工运维ITOM...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上海擎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_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