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绝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杜甫的一首写景诗。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犹如四幅独立的挂轴,似无关联,但一经组合,竟成一幅春归图,且呈一派生机。
在一派和煦的春日里,杜甫的心情特别好,面对着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地写成这首千古名作。
上联写屋外所见之景。嫩绿的柳枝上一对黄鹂在欢快地歌唱,悠远的蓝天上一行白鹭在自由地飞翔。场面愉悦,有声有色。“翠柳”点明时间,“翠”是新绿,初春时节柳枝刚出嫩叶。“鹂鸣翠柳”而成双成对。“一行”表明杜甫观察细微。“鹭”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白色的羽毛在蓝天的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鹭上青天”而且成行,动感十足。黄、翠,白、青四种颜色在联中同时出现,组织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景,而黄鹏的鸣叫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下联写屋内所见之景。凭窗远眺,西边山岭的千秋积雪历历在目;再向门外一瞥,远下东吴的万里行船就停泊在江边。“西岭”一词点明地点是在成都。
成都西面的西岭,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干秋之雪”。从成都看西山雪岭,天气不好是见不到的。杜甫见到了,说明这个春日天气十分晴好,空气十分清新。一个“含”字,仿佛将西山雪景快在窗框中,成为一幅挂图。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杜甫心情之舒畅不言而喻。门外泊船木是常见的寻常之物,但“万里船”却意味深长,因为它来自“东吴”。当你想到这些船只行将离岸,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会觉得很不平常。因为在杜甫当时的战乱年代,交通常常为兵戈所阻,行不成“万里船”,现在能看到东吴来的“万里船”,说明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自己回乡有望,怎不令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又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杜甫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臆何等开阔!
四句景语两两相对,各成一联,是本诗的特点之一;四句景语既各自独立成景,又一以贯之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是本诗的特点之二;四句景语随着杜甫视线的游移又一一转换画面,完整地表达了杜甫这时复杂细微的内心活动和思乡之情,是本诗的特点之三。读者可细心体会。
1、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2、注释西岭:西岭雪山。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泊:停泊。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3、赏析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