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成语
成语(拼音:chéng yǔ,英文:idiom)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惯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绝大部分是由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成,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
成语的由来:
成语一共有5万多条,其中96%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以上的成语。如“五十步笑百步”、“闭门羹”、“莫须有”、“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等。成语一般用四个字,这大概是因为四字容易上口。
如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就以四字句为多,古代历史《尚书》,其中四字句也有一些。后来初学读的三、百、千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中后两种即全为四字句。《四言杂字》《龙文鞭影》初、二、三集,都是四言。
这虽然是训蒙书,也足以说明四字句之为人所喜爱、所乐诵。古人有些话,本来够得上警句,可以成为成语。只是因为改变为四字,比较麻烦,也就只好把它放弃,作为引导语来用。
例如"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意思很好,但因字数较多的关系,就没能形成成语,我们只能视为警句,有时可以引入文章。
而如"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就容易说,容易记,便可以成为成语。而同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百废俱兴",因为是四个字,所以就成了成语。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