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物评说·范质

 我来答
哲哥聊历史2333
2023-01-15 · TA获得超过472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24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6万
展开全部
散文标题: 宋朝人物评说·范质
关 键 词: 评说 人物 宋朝
散文分类: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sanwen
赵普和范质都是宋朝早期的文臣,他们曾经都显赫一时,官居宰相要职,但这是两个不大一样的文人。赵普身上太多的狡诈,太多的世故和权谋,有宋一朝的积贫积弱,始作俑者他也算是一个。我甚至以为,赵匡胤其实应该是个本质不坏的人,大约就是因为赵普的缘故,才最终糊里糊涂死了,一世英名,基本上有五成毁在赵普的手上,还有五成,是他自己造就的。赵普的事先不忙说,现在,先聊聊范质。

看范质的生平,与冯道似乎颇有一比。他作为后周的顾命大臣,肩负柴荣的重托,却率了一群文武大臣,向曾经与他同朝为臣的赵匡胤三拜九叩,之后还为他当牛做马,以换取平安到老。用术语说,这人相当识时务,堪称一时俊杰。尽管历事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五朝,但是值得欣慰的是,他尚能清廉自律,尤其最终还是知羞知耻,并不象冯道那样沾沾自喜,说什么“在孝于家,在忠于国”之类的漂亮话。范质曾说过,“人能鼻吸三斗醇醋,即可为宰相矣”,细细品味他的这句话,多少是身为贰臣的辛酸无奈,虽然这份辛酸无人认可,毕竟他是身受了,我想,他的一辈子也就是在“欠世宗一死”(赵光义语)的遗憾中度过,良心大大不安,总算还不是一个奸佞之徒。

事实上,如果细细翻看的话,他的一生可取之处不少。他历事五代虽然有亏于公德,但是并不是象冯道一样自我举荐,而是盛名所累,这是一;他居官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处事公允得体,这是二;他为官清廉,不贪不占,死后家无余财,这是三;他不结党,不舞弊,知人善任,这是四;他对自己的所为总是愧疚在心,死后不图虚名,这是五。如果撇开人身依附的忠奸理论,从他的政治身份分析,他为政的时期对于宋朝的稳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他的执政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赵匡胤,有宋一朝的文人待遇才有可能的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范质的错,似乎错在他的心太软。后汉皇帝昏庸残暴,郭威率兵起事,他躲避战乱,后来被郭威找到,时值大雪,郭威脱下身上的紫袍披在他身上,他一感动就归顺了后周。史书的事怎么来怎么去,等会儿再说,先假设这个细节成立,那么说明范质是一个颇重情义的人,“士为知己者死”,多少文人因为受到领袖的一句表扬而表态要抛头颅洒热血,何况这个领袖如此敬他、护他?从这里看来,范质错在心太软。

无独有偶,在赵匡胤登基前,也有着一个细节。赵匡胤陈桥兵变,顺利回师,对着范质失声痛哭,自诉冤枉情状。这时散武将罗彦环握剑厉声道:“我辈没有天子,今天必须有一个!”在这样的情况下,范质和王溥率大臣参拜了新皇帝。从这个细节看,范质是被赵匡胤的热泪打动,同情他被武力威胁,因此结论也是他心太软。

范质除了从政,还留下了一笔不小的知识财富,其中就包括他写的从后梁至后周的《通录》六十五卷,这是《旧五代史》的蓝本。不过很遗憾,这些书我老人家没有看过,不知道他是怎么写。但是《资治通鉴》里引了一段他对于冯道的评价:“厚德稽古,宏才伟量,虽朝代迁贸,人无间言,屹若巨山,不可转也。”从这段话的弦外之音,我们也不难看出范质推崇冯道以减清自己心理压力的矛盾。所以,我私下里认为,前面的这两处来自史书的细节,总是免不了有他做点小动作来文过饰非的嫌疑。

放在历史的特定时间段里,范质是一个很值得批判的人物,他不忠不臣,历事五主,尽管个人品德无可指摘,始终只能是个配角人物。但是透过史书,我看到他至柔无力的内心世界。因为软弱,他才在乱世中无力自保,才能转身臣事他曾经的下属,也因为软弱,才让他做出了不辨是非谬赞冯道的错误,甚至不排除他在史书里做手脚,搞了点混淆是非的小细节。这是他的错误,也是很多文人的错误,即使到了现代,曾经写过凤凰涅磐这样传世篇章的文豪也难免这般无骨。

我想,所谓的忠贰,随着历史推移,后人自有评说。对于其他的贰臣,当然还是切齿,比如吴三桂,比如施琅,但对于范质,我并不很在意他的历事五主。因为在那个政权更迭的时代,所有的忠诚都是纸上谈兵,即便要一死徇国,每个国都如此短促,石敬塘、刘知远也不是什么明君,一介文人,身无寸铁,忠于谁,不忠于谁,由不得他自己摆布,赵匡胤自己也是夺江山于恩人之后,若要问心有愧,赵宋一朝的皇帝只怕都没有资格挺起胸膛做人。

范质是一介书生,柔本身并不是错,只可惜他的柔到了没有抗争信念的地步。同样处在乱世,文天祥,瞿秋白等人给我们留下的是一腔正气,撑起他们那些瘦弱的身躯的,正是那一份视死如归的信念,有这份信念在,所以他们的血肉之躯,在史书里屹立成一副副钢筋铁骨,成为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尽管范质个人品德不错,最终还是被编入无骨文人之列,即使是开明如我老人家之流,写到这里也不能免俗,还是要与他划清界限,以暗示自己的正义勇敢,标榜自己的君子风范。

唉!文字便如唾沫星子,喷在历史人物身上几乎不费吹灰之力。杀身成仁看似容易,真要从容就义,前有文天祥,后有瞿秋白,再有呢?我提笔茫然,不知道怎样为这篇文章结尾。但愿子孙后代没有天灾,没有人祸,一万年和平盛世,永远没有生死的抉择,永远生活在童话故事里。 喜欢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