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名词解释
乐府诗是古代的中国诗歌总集。
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
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
乐府诗有其音乐性的限制,音乐的评价与歌辞的评价属于两个系统,不可不细加分辨。其四,乐府歌辞多有本事、原型,对其本事、原型及其变异的探寻,有助于我们深切理解、把握乐府歌辞的内涵。
乐府诗的特点
1、反映民间生活:乐府诗多以民间生活为题材,如婚丧嫁娶、农村劳动、战争等。因此,乐府诗的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深切,贴近人民的生活。
2、重视音乐表现:乐府诗的名称中就带有“乐”字,说明它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乐府诗的创作不仅要求词藻优美,而且要求它的音乐表现力强,能够配合乐曲演唱。
3、以五言或七言为主:乐府诗的体裁多以五言、七言为主,这两种诗歌形式都有着优美的韵律和押韵方式,适合于演唱。
4、以口语化为主:乐府诗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使用的词汇和句式比较简单,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
5、多样化的形式:乐府诗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长歌行”、“短歌行”、“乐府杂录”、“新乐府”等不同的形式和体裁,适应了不同场合和不同的审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