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火炮分类详解
加农炮(Cannon)加农炮这个名称应该就是在百年战争期间定下来的,意思是「空心圆筒」,很确切地描述了这种早期前装滑膛炮的特征。加农炮被广泛运用在陆战与海战的范畴中,16世纪时由于铸铁技术的精进和大炮需求量的激增,因此开始出现了铁制的加农炮。加农炮是非常沉重、复杂、高威力的武器。加农炮普遍说来都是设计为了直线地发射炮弹。因此拥有用来稳定弹道的空心炮筒,同时为了方便装填而采用了滑膛前装式的设计。现代的加农炮则与线式战术时代的加农炮定义有些许差别,不论是滑膛或是线膛炮,拥有40以上倍径比,弹道低伸平直的长管火炮,就称得上是加农炮了。
长管炮(Culverin)加尔巴林这词的语源来自拉丁语的colubrinus,是意指「如蛇一般的」形容词,可以想像是形容长管炮细长炮身而来的夸饰说法。英文称呼这种火炮为半加农(Demi-Cannon),用来表示长管炮的口径比加农炮要小。不过就广义来说,长管炮其实也算得上是一种加农炮。不管是哪一种长管炮,口径最大的也只有五吋,仅能发射20~32磅左右,差不多橘子尺寸的小炮弹,威力十分有限。然而,长管炮也因小口径而得到了轻巧的优势,平均2吨以下的轻量化使它成为能用马匹拖拉、步兵也有可能靠人力推著走的方便武器,长管炮因此被大量生产普及在欧陆各国的陆军中。然而,长管炮的火力很差是不争的事实,它只能对敌舰起到骚扰的效果,如果不搭配链弹或散弹筒的话就毫无威力可言,因此正规的军舰多半都还是搭载大口径的加农炮为主流。
短重炮(Carronade)短重炮被大量生产并搭载到旧式的战列舰与小型巡防舰上,使这些经过火力提升的军舰成为潜在的船舰杀手。虽然短重炮是很有魅力的点子,但它也有许多缺点,英国海军很快发现因为炮身不够重而口径太大,短重炮装在传统滑车上开火时往往会因为后座力而朝后喷飞,扯断绳索砸死船员,甚至会从甲板另一侧冲出战舰落海。这使得大部分的短重炮都安装在一种方块状的炮台上以防滑动。另外,短管小倍径炮身也带来了小便弹道的问题,短重炮明显是一种必须贴近敌舰才能发挥威力的武器,许多老派海军将官也都批评这种极端的概念,因此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皇家海军又有许多船只拆除了短重炮改装回加农炮。不过实际在前线操作使用的船长们,却都对于短重炮一面倒的称赞和拥护,新生的美国海军则是短重炮最热烈的支持者。许多美国巡防舰都配备了超额的大口径短重炮,在面对英国海军或巴巴利海盗时,对手在美军把大炮推出炮门前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是怎麽死的。短重炮确实为轻型舰艇对抗大型船舶提供了一个可靠而有效的可能性。
榴弹炮(Howitzer)榴弹炮这个字的原文Howitzer,就是来自于德语中的「人群杀手(Haufen-bühse)」,或著是「破城炮(Hauptbüchse)」这一类描述的词汇,经过荷兰人传到了英国而成为今天的名称。由此可知榴弹炮诞生目的非常之单纯:越过我军头上,砸落在敌阵里,杀伤敌军兵力。概念简单操作起来却不容易,榴弹炮要能准确地砸在敌军头上需要高超的炮术和精密的弹道计算,不像加农炮直直射出去,就能像打保龄球瓶一样把敌兵割倒在地。至少榴弹炮有一个好处,因为把仰角抬高了,所以炮弹的射程也随之提高了;比起只能在目视距离内,大概三百至五百公尺以内使用的文艺复兴时代青铜加农炮,同一时代的野战炮至少拥有一英哩(1600公尺)级数的射程。这表示在敌我双方接触之前,榴弹炮可以拿来偷打几发让敌人的骑兵吓得摔下马,至少能起到骚扰壮势的效果。攻城时也可以发射火球到城池里,不必打碎城墙就能制造混乱。
臼炮、迫击炮(Mortar)臼炮是一种大口径但却短炮身的曲射炮,主要用来发射抛物线弹道的巨弹,用来攻击在高墙掩护下的敌城内部,是一种典型的攻城武器。与现代轻巧的迫击炮不同,古代的臼炮都是一些大尺寸的怪物,是只有在围城作战中才有余力输送和部署的重武器,一般不会用在野战之中。短炮身虽然让射程变短了,但短炮身的优势是可以让火药产生的化学能全部用于推进炮弹飞出而不是耗损在与炮管的摩擦中,因此短炮身可以让同样份量的火药发射出更重更大的炮弹,这使得臼炮在攻击固定城塞目标时,拥有比加农炮或长管炮都要更理想的火力输出。出人意料之外,风帆时代的海战中也有以臼炮为主要武装的船舰。英国皇家海军为了岸轰,在一些中小型舰艇上安装了大口径臼炮而成为近岸炮舰,这种臼炮岸轰舰在拿破仑战争与克里米亚战争中,都十分活跃地发挥了超乎预想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