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是指对世界本质的研究,即研究一切存在者,一切现象 (尤其指抽象概念)的原因及本源。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所构建,称其为“第一哲学”“第一科学”。形而上学,是原始哲学的一个门类,指对在无法用经验证据证明的情况下,对世界本质的猜测。它最初是研究”存在”的本体论体系,其理论原则是柏拉图的”世界二重化“。
13世纪起被作为哲学名词,用以指研究超经验的东西(灵魂、意志自由等)的学问。在现代科学发轫之前,科学问题被当做哲学的一部分来研究,被称为自然哲学。术语“science”(科学,拉丁语为 scientia)原本只有knowledge”(知识)的意思。
然而,随着科学方法的广泛运用,自然哲学逐渐转变为了一种源于实验和数学的可靠方法体系,与哲学的其他领域分道扬镳。到了十八世纪末,它开始被称为“科学”以示其与哲学的区别。
从认识论基础上来看,形而上学类似于基础数学,也是非经验性的,对于不能直接透过感知所得到答案的问题,它在先验条件假设 (类似于数学公理)下,通过理性的分析和缜密的逻辑思维来推演出答案,并且不能有矛盾。所以,基础数学常被认为是形而上学应用于数字存在情况下的特例。形而上学历史上为神学服务的只是其中一个应用。
《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形而上学条目的第二章解释,古希腊时期的旧形而上学主要包含本体论。指对世界本质的研究,即研究一切存在者,一切现象 (尤其指抽象概念)的原因及本源,其目的在于确定事物的真实本质,也就是确定存在物的意义、结构和原理。
形而上学的主要问题包括: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灵魂是否存在,自由意志,因果关系等。《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形而上学条目一开始就提到,“很难定义清楚什么是形而上学”,并且进一步解释。由于两个原因,不再可能用古代和中世纪的方式定义形而上学。
首先,一个哲学家否认那些曾经被视为构成形而上学主题的事物的存在(“首要原因”或“不变的事物”),现在被认为是由此形成了形而上学的断言。其次,现在有许多哲学问题被认为是形而上学的问题(或至少部分是形而上学的问题),与“首要原因或“不变的事物”毫无关系,例如,自由意志问题或道德问题。
新的问题不断进入形而上学的研究范围,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否存在将当代形而上学的问题统一起来的共同特征?目前国际哲学界很知名的内容都经过同行审议过的《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都没有能列出形而上学的问题统一起来的共同特征来定义“形而上学”,只是列出当代被认为是形而上学的哲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