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二战冲锋枪就它最长命?
为啥二战冲锋枪就它最长命
现实当中的M3不能说有多优秀,但它很实用。确切来说,M3的性价比让它在二战期服役的其他冲锋枪都寿终正寝之后,还活跃在前线。M3有个外号叫黄油枪或者注油枪,据说是因为它像加油站的注油枪得名。但这个理解是错误的,因为它的英文名是Grease Gun,而 Grease是指润滑油。
美帝是没有做好打一场全面战争的准备的,尤其是轻武器方面他们是不足的。但加兰德是个意外,1940年,加兰德虽然已经定型,但枪口集气式的老版本,产量也才5万支,只能说是试装而非列装。
当然,活塞导气版+美帝的可怕产能让加兰德成功上位,但这并不能掩盖美帝当时武器准备不充分。二战时美军装备的是汤姆逊M1928A1。这批还是布里希延迟闭锁结构,整个设计还是1918年定型的,无论是机匣的铣削还是大量木质材料的加工都非常费工费时,而且还重,一点不合适二战这种全面战争。而稍微便宜一些的汤姆逊M1到1942年4月才被批准。
确切来说,M3这类冲锋枪的研发反而倒和德国MP40/38有点关系。因为欧洲刚开打时,美国作为观察国是意识到德军步兵班开始装备冲锋枪,而且作为班组机枪火力的补充,在小队级别的作战当中非常有效。
在M3上看到不少MP40的特征,比方说取消木制部件,采用冲压机匣,折叠/伸缩枪托,手枪型握把等等。这些算是后来冲锋枪的基本要素,但就当时而言,更多的冲锋枪是像PPSH41、Beretta 38这种木制为主、固定枪托的大块头。
所以说,M3的成功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廉价(冲压+取消木制)、方便(结构紧凑、可以折叠枪托)、好用(射速降到450发/分,可控)。
很多人知道,司登当时9美元一把。而M3价格没那么便宜,但也只需要15美元,相比加兰德早期成本需要83美元,到1945年因为产量提高,流水线化生产,降到31美元,作为对照,当时美国一顿午饭大概0.5美元到1美元。另一方面,冲锋枪这种子弹泼洒器不需要士兵接受多少射击训练。
综上来说,M3便宜到足够装备给所有非一线士兵使用(美军非一线作战兵种比例高于作战兵种);方便到武器操作员、司机、传令兵之类的随身携带一把也不碍事,相对比较可控的射速也不需要射手太有经验。
与其说M3是一把优秀的冲锋枪,不如说它是一把优秀的单兵自卫武器。而它确实也很好的履行了自己的职责,虽然它在美军除役,但日本的坦克兵还是保留了它,不过多被PM9冲锋枪或者折叠托的89式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