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为什么只给傅聪写信
《傅雷家书》中为什么都是傅雷 傅聪的信?而傅敏的只有1 2篇呢?难道傅雷也是偏心的吗? 展开
因为傅聪远在国外,不及傅敏在国内,傅雷更担心的还是远在他乡的大儿子。傅敏因为可以常回家看望父母,所以傅雷给他的信较少。并不是因为偏心。
1953年的夏天,蝉鸣聒噪。那年,傅敏初中毕业了。在上海江苏路的花园洋房里,满脸是泪的傅敏跟父亲发生了激烈争吵。原因很简单:傅敏想要报考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傅雷则坚决不同意。傅雷的理由例举如下:
第一,家里只能供一个孩子学音乐。你也要学音乐,我没有这能力。
第二,你不是搞音乐的料子。
第三,学音乐,要从小开始。你上初中才学琴,太晚了。
最后,傅雷不忘给儿子补刀(神预言):你呀,是块教书的料。
家里的经济情况,傅敏自然也是知道的,全家生活只靠着父亲的翻译工作,学音乐非常费钱,哥哥的学习尚可支持,再来一个,确实有点捉襟见肘。父亲的犟脾气,傅敏也是知道的,一旦父亲打定了主意,凭谁也不能让他改变。这个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心里的委屈和痛楚可以炸开一座山了。
命运残酷,半点不由人。
那时的校舍条件简陋,三四个人住一间。当晚他就趴在床上给父亲写信,想到漫长的一生便要如今天这般度过,泪水便忍不住夺眶而出。
好在父亲常写信鼓励他,天真无邪的学生也让傅敏心中的坚冰一点点融化。
勤勉刻苦的天性使得傅敏在教书过程中认真踏实,绝不马虎,再加上从小润物细无声地接受了父亲启发式的教育,他也把这套方法用在教学上,旁敲侧击地启发学生,教学效果出奇的好。
不久之后,杨校长便让傅敏开实验班,许多外校教师也来观摩傅敏的课,渐渐地,傅敏在英语教学上小有名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