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修改病句 30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如何修改病句 发布日期: 病句类型有七类,现归纳如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 、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一、语序不当。语序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 1、名词附加语的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2、动词的附加语的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3、虚词的位置安排得不恰当;特别是“把”字短语位置不当。 1) 名词附加语: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语; 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e.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例: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教练。 下面的句子里的附加语的次序是不符合一般习惯的。 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附近的”移到“许多”前面。) 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蕴藏着的”移到“无穷的”前面。) 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列宁过去所使用的”移到“各式各样”前。) ④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把“一连串”移到“事情”前) ⑤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广泛”应移到“讨论”前,“地”改为“的 ”) ⑥他把我们几个团的负责干部叫到一起。 (“几个”应放在“负责干部”前) 下面句子里数量的表示法不妥。 ⑦工作者的多数是农村来打工的。 (“多数”移到“工作者”之前,去掉“的”) ⑧解放前,约有百分之七十的中国农业人口是贫雇农。 (“中国农业人口”移到“约有”之前,去掉“的”。) 2)动词的附加语。多项状语次序不当。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b.表时间或处所的; 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d.表情态或程序的。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例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①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战。(“不禁”应移到“打”的前面。) ②美国有十五个州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与白人”移到“平等”的前面)。 ③这期研究班是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5月底举办。(表示时间的介词结构“于今年5月底”应提到表示情态的状语“联合”前边。) 3) 虚词的位置。副词和连词位置不恰当: ①留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一个一个甜蜜地睡在新钉起来的木版床上。 (表范围的副词“都”应放到表数量的“一个一个”后。) ②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 (“不”应移到“趁现在”前。) ③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断章取义,就变成只是文字要不得了) ④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两个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介词短语的位置不当: ⑤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把”字短语应紧挨动词中心语“缚”。) 二、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①本世纪初,是我国实现进入WTO的目标。 (“本世纪初是目标”是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进入WTO是我国本世纪初要实现的目标”。)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起了基本的变化。 (“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④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不能自给的是“棉花”,不是“生产”。)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①他多么渴望一个学习机会呀! (“渴望”后缺少动词“有”。)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③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 (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是“改正”。) (3)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①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意见。 (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做“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这句话有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为两面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不是深入群众”。或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不过句子结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 ②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应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 (“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场”。) 三、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主要有下列类型:缺少主语、缺少谓语、缺少宾语、缺少修饰成分。 (1)缺少主语 ①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 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 (“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③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 (“使”的主语应是“学习”,由于有“通过”这个介词,使主语丧失了。) (2)缺少谓语 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 (“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度”。)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在“建立”前少了个谓语“完成”。) (3)缺少宾语 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四、成分赘余 成分赘余主要有下列类型:堆砌、重复、可有可无、应删去“的”字。 (1)堆砌 ① 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 (“环境”应删去。) 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 (“掌握”应删去。) (2) 重复 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 (“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可有可无 ①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 (应删去“的距离”。) ②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 (应删去“离现在”。) (4)应删去“的”字 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了。 (加了“的”,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②由于历代动乱和气候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 (“历代”和“动乱”中间也中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也就不必加“的”。) 五、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又叫句式杂糅,主要有以下类型:举棋不定、藕断丝连、中途易辙、反客为主、结构含混。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应该在“曾被......束缚......”和“在......束缚下的... ...”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②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 (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2)藕断丝连 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 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是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凑在一块儿,用哪一句都可以。)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①例如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子。 (应该改作“因为杜重远写了......文章,就认为他是......”。原句使不知道这件事始末的人误认为杜重远把别人送进监牢,非常不妥。) 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4)反客为主 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了,歼灭了无数匪军。 (“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闪待。应该把末一分句改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②恐怖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 (就上半句说,谁“加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恐怖分子的阴谋活动”。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还是“恐怖分子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 (5)结构含混 这样的句子可以有两种意思。 ①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近几年来曾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人真事的作品。 (句中的“产生”可以算无主句,也要以拿“创作方法”做主语,作者的意思也许是 第一种,那么上半句应该改做“近几年来曾倡导过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 ②在旧社会,他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的高利贷剥削人民。 (这句的错误是把“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的高利贷剥削”和“利用开当铺残酷地剥削 人民”两种说法糅在一起,修改只留一种说法。) 六、语意不明 语意不明有两种类型: “费解”,“费解”指一句话不知道怎么讲; “歧义”,“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理解意。 1、费解 ① 到北京参观奥运村及新改造后的“地铁”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的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归途中要做的事。) ②从六十岁到九十九岁的老太太被特许坐着车子参加游行。 (从字面上看,好象59岁以下和100 岁以上的都没有坐车参加游行的权力。作者的意思大概是 “60岁以上的”。) 2、歧义 (1)两种解释一正一误。 ①一辆乳黄和深红色的电车飞驰过去。 (容易使人误会为两辆颜色不同的电车。应该把“和”字改为“夹”字,或者在“一 辆”后面加“漆了”二字。) ②在几天时里,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很大的收获,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精神非常愉快。 (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5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 应该把“逐日”改作“都有”。) (2)两各解释都可能。 ①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 (没说全渠有多长, 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该说“全渠144华里,现已勘测完毕”; 如果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②制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 一种权威著作”。) ③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是“其他学校”,还是“其他领导”,发生歧义。) (3)把读者引入歧途。 这种错误在于字面上并无歧义, 但是作者的本意跟字面上的意思不同。如果按照字面讲,就是误入歧途。 ①中华民人共和国成立了,共同纲领颁布了,妇女在法律上是平等了。 (从字面上看,是说“妇女彼此之间在法律上平等”,但是实际上作者是说“妇女和男子在法律上平等”。) ②制造郑州花园口决口,直接淹没豫皖两省13个县619 万多人口。 (照字面看,这619万人都淹死了。 作者的本意该是:直接淹没豫皖两省拥有619万多人口的13个县。) 七、不合逻辑 这里要先界定一下病句中所说的“不合逻辑”的外延。首先,“语法不是逻辑”,例如“白马不是马”,这个句子结构是正确的,从逻辑的角度分析是正确的,“白马”概念和“马”概念是种属关系。但从语文字面的意思角度看“白马”应该是“马”才对。 其次,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有些话虽然用严格的逻辑眼光来分析有点说不过去,但大家都这么说,都懂得它的意思,交际双方毫无误会,站在语法的立场,就不能不承认它是正确的。例如“好不热闹”,按说该是很不热闹的意思,但实际上等于“好热闹”,甚至程度还要加深。以上两种都不属于“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 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下面是一些逻辑上有问题的类型。 不合逻辑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自相矛盾、范围不清、强加因素、主客倒置。 1、自相矛盾 ①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停下来了。 (“突然”和“渐渐”矛盾。) 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斗争的无比力量。 (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应删去“无比”。) ③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④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有”与“没有”矛盾,改“没有”为“唯一”) 2、范围不清 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 (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②他们一面拚命地向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 (“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拚命向上爬,但是终不免跌落深渊。”) 3、强加因素 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的“结果”呢?) 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 (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且“北方”到底是相对什么而言的?) 4、主客倒置 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展开全部
辨析并修改病句
一、考纲要求:
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二、考点释要
本考点的考生主要立足于辨析与修改。从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可以看出本考点命题的主要方式有四种:(1)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2)让考生在原句上修改病句;(3)判断题目对病句的分析是否正确;(4)判断对病句的修改是否恰当。多以判断式的题型出现在第一卷中,如1999年、2000年、2001年全国高考题的第5题,有时也让考生动手修改,出现在二卷中,如1998年全国高考题的第32题。
病句种类繁多,"考试说明"对病句的类型明确界定为6种,为此我们应把握考查要点并切实领会实质,有针对性地进行考点复习。
三、知识点分解
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主客颠倒:
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分句位置不当:
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应将"国家"改为"行为)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
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2、赘余
(1)主语多余
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2)谓语多余:
例: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3)宾语多余:
例: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4)附加成份多余:
例: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四)结合混乱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语句杂糅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句子歧义:
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4、否定失当:
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小结:以上对病句的分类并不严格,对于病句,不必死记其类型,只要多练习,能够发现语病并能够改正就可以了。
四、高考题型示例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1999年全国高考考试题)
A、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C、她把积攒引导来的400元零花钱,资助给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赵长波,确保他能够支付读完小学的学费。
D、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简析:正确选项是C项。A项搭配不当,"官兵"可以放弃休假,坚守岗位,"消防车"则不能。B项属句式杂糅,应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D项介词搭配不当,应将"关于"改为"对于"。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000年全国高考考试题)
A、这项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年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B、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C、在新的千年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全世界惊异的奇迹变来。
D、这家工厂虽然规范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评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简析:本题重点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正确答案是C项。A项属句式杂糅,可以说"学员除……外,还有清华大学……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可以说"学员除……外,来自……也参加了学习。"将两种句式掺杂柔合在一起使用)必然造成结构上的混乱。B项不合逻辑,"一切出版物"包括"报刊、杂志",因而不能将他们并列。D项搭配不当,这句话的主语是"工厂","规模不大""曾两次获省科学大会奖"可以指"这家工厂",但"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则不能是"这家工厂"了。
3、下列各句中,没能语病的一句是(2001年全国高考题)
A、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B、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C、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D、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简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项。B项犯了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的毛病。上文说"如何让大家都富起来呢",下文就应接着说"要让知识起决定作用",仍用未然语气,现在变成已然语气,显然前后失去照应。C项犯自相矛盾、不合逻辑的毛病。"日前"意思是"几天前",而"正在……之中"则表示行为还在进行中,因而这两个词在时态上相矛盾,应将"日前"改为"目前"。D项犯了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说"加快速度"可以,但不能说"加快规模",而只能说"扩大规模"。
五、方法总结
高考对病句的考查不要求考生死记病句类型,只要会找出毛病并修改即可,因此应做练习,掌握辨析与修改病句的方法,下面简单介绍辨析语病、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辨析病句方法
1、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如以修改。例如:
不管气侯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不管……都……"显得不合习惯,正确说法应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2、紧缩法
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
例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主干为"品质浮现",明显为主谓搭配不当。)
3、造句类比法
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有无问题便清楚了
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他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因此原句应将"老师的重视"中的"的"去掉)
4、逻辑意义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各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即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法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例如:(1)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2)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炬成才的。
(1)句中"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2)句中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应改为"凡是"为"大都",后边去掉"都"字。
(二)修改病句方法
可以归纳为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的)移(语序不当的)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例: 1、探究成功者的足迹,大多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良好的社会教育。
2、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3、早晨6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已经站满了数万名迎送的人群。
4、为了防止树病造成的危害,园林工人逐一对公共场所、公园、广场、街道的树木进行排查。
5、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6、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房屋、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感情。
7、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8、是否努力学习,使我们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
9、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树立不畏艰难的勇气。
10、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改:1、探究成功者的足迹,他们的成功大多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缺少主语)
2、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桃花。 (常识性问题,梨花是白的)
3、早晨6点钟,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已经站满了数万名迎送的人群。 (同1)
4、为了防止树病造成的危害,园林工人逐一对公园、广场、街道的树木进行排查。 (公园,街道等就是公共场所,重复)
5、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介宾短语不做主语)
6、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即使不能拥有舒适的房屋、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感情。 (虚词使用不当)
7、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广泛地交换了意见。(没有广泛的意见之说)
8、是否努力学习,是我们能否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条件复句 ,前后应保持一致)
9、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树立不畏艰难的信心。 (动宾搭配不当)
10、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文学名著要读了才有用)
一、考纲要求:
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二、考点释要
本考点的考生主要立足于辨析与修改。从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可以看出本考点命题的主要方式有四种:(1)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2)让考生在原句上修改病句;(3)判断题目对病句的分析是否正确;(4)判断对病句的修改是否恰当。多以判断式的题型出现在第一卷中,如1999年、2000年、2001年全国高考题的第5题,有时也让考生动手修改,出现在二卷中,如1998年全国高考题的第32题。
病句种类繁多,"考试说明"对病句的类型明确界定为6种,为此我们应把握考查要点并切实领会实质,有针对性地进行考点复习。
三、知识点分解
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主客颠倒:
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分句位置不当:
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应将"国家"改为"行为)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
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2、赘余
(1)主语多余
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2)谓语多余:
例: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3)宾语多余:
例: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4)附加成份多余:
例: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四)结合混乱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语句杂糅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句子歧义:
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4、否定失当:
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小结:以上对病句的分类并不严格,对于病句,不必死记其类型,只要多练习,能够发现语病并能够改正就可以了。
四、高考题型示例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1999年全国高考考试题)
A、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C、她把积攒引导来的400元零花钱,资助给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赵长波,确保他能够支付读完小学的学费。
D、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简析:正确选项是C项。A项搭配不当,"官兵"可以放弃休假,坚守岗位,"消防车"则不能。B项属句式杂糅,应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D项介词搭配不当,应将"关于"改为"对于"。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000年全国高考考试题)
A、这项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年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B、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C、在新的千年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全世界惊异的奇迹变来。
D、这家工厂虽然规范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评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简析:本题重点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正确答案是C项。A项属句式杂糅,可以说"学员除……外,还有清华大学……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可以说"学员除……外,来自……也参加了学习。"将两种句式掺杂柔合在一起使用)必然造成结构上的混乱。B项不合逻辑,"一切出版物"包括"报刊、杂志",因而不能将他们并列。D项搭配不当,这句话的主语是"工厂","规模不大""曾两次获省科学大会奖"可以指"这家工厂",但"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则不能是"这家工厂"了。
3、下列各句中,没能语病的一句是(2001年全国高考题)
A、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B、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C、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D、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简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项。B项犯了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的毛病。上文说"如何让大家都富起来呢",下文就应接着说"要让知识起决定作用",仍用未然语气,现在变成已然语气,显然前后失去照应。C项犯自相矛盾、不合逻辑的毛病。"日前"意思是"几天前",而"正在……之中"则表示行为还在进行中,因而这两个词在时态上相矛盾,应将"日前"改为"目前"。D项犯了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说"加快速度"可以,但不能说"加快规模",而只能说"扩大规模"。
五、方法总结
高考对病句的考查不要求考生死记病句类型,只要会找出毛病并修改即可,因此应做练习,掌握辨析与修改病句的方法,下面简单介绍辨析语病、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辨析病句方法
1、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如以修改。例如:
不管气侯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不管……都……"显得不合习惯,正确说法应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2、紧缩法
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
例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主干为"品质浮现",明显为主谓搭配不当。)
3、造句类比法
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有无问题便清楚了
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他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因此原句应将"老师的重视"中的"的"去掉)
4、逻辑意义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各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即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法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例如:(1)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2)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炬成才的。
(1)句中"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2)句中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应改为"凡是"为"大都",后边去掉"都"字。
(二)修改病句方法
可以归纳为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的)移(语序不当的)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例: 1、探究成功者的足迹,大多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良好的社会教育。
2、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3、早晨6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已经站满了数万名迎送的人群。
4、为了防止树病造成的危害,园林工人逐一对公共场所、公园、广场、街道的树木进行排查。
5、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6、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房屋、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感情。
7、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8、是否努力学习,使我们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
9、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树立不畏艰难的勇气。
10、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改:1、探究成功者的足迹,他们的成功大多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缺少主语)
2、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桃花。 (常识性问题,梨花是白的)
3、早晨6点钟,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已经站满了数万名迎送的人群。 (同1)
4、为了防止树病造成的危害,园林工人逐一对公园、广场、街道的树木进行排查。 (公园,街道等就是公共场所,重复)
5、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介宾短语不做主语)
6、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即使不能拥有舒适的房屋、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感情。 (虚词使用不当)
7、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广泛地交换了意见。(没有广泛的意见之说)
8、是否努力学习,是我们能否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条件复句 ,前后应保持一致)
9、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树立不畏艰难的信心。 (动宾搭配不当)
10、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文学名著要读了才有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主客颠倒:
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分句位置不当:
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应将"国家"改为"行为)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
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2、赘余
(1)主语多余
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2)谓语多余:
例: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3)宾语多余:
例: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4)附加成份多余:
例: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四)结合混乱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语句杂糅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句子歧义:
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4、否定失当:
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小结:以上对病句的分类并不严格,对于病句,不必死记其类型,只要多练习,能够发现语病并能够改正就可以了。
四、高考题型示例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1999年全国高考考试题)
A、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C、她把积攒引导来的400元零花钱,资助给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赵长波,确保他能够支付读完小学的学费。
D、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简析:正确选项是C项。A项搭配不当,"官兵"可以放弃休假,坚守岗位,"消防车"则不能。B项属句式杂糅,应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D项介词搭配不当,应将"关于"改为"对于"。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000年全国高考考试题)
A、这项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年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B、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C、在新的千年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全世界惊异的奇迹变来。
D、这家工厂虽然规范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评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简析:本题重点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正确答案是C项。A项属句式杂糅,可以说"学员除……外,还有清华大学……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可以说"学员除……外,来自……也参加了学习。"将两种句式掺杂柔合在一起使用)必然造成结构上的混乱。B项不合逻辑,"一切出版物"包括"报刊、杂志",因而不能将他们并列。D项搭配不当,这句话的主语是"工厂","规模不大""曾两次获省科学大会奖"可以指"这家工厂",但"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则不能是"这家工厂"了。
3、下列各句中,没能语病的一句是(2001年全国高考题)
A、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B、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C、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D、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简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项。B项犯了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的毛病。上文说"如何让大家都富起来呢",下文就应接着说"要让知识起决定作用",仍用未然语气,现在变成已然语气,显然前后失去照应。C项犯自相矛盾、不合逻辑的毛病。"日前"意思是"几天前",而"正在……之中"则表示行为还在进行中,因而这两个词在时态上相矛盾,应将"日前"改为"目前"。D项犯了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说"加快速度"可以,但不能说"加快规模",而只能说"扩大规模"。
五、方法总结
高考对病句的考查不要求考生死记病句类型,只要会找出毛病并修改即可,因此应做练习,掌握辨析与修改病句的方法,下面简单介绍辨析语病、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辨析病句方法
1、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如以修改。例如:
不管气侯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不管……都……"显得不合习惯,正确说法应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2、紧缩法
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
例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主干为"品质浮现",明显为主谓搭配不当。)
3、造句类比法
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有无问题便清楚了
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他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因此原句应将"老师的重视"中的"的"去掉)
4、逻辑意义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各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即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法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例如:(1)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2)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炬成才的。
(1)句中"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2)句中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应改为"凡是"为"大都",后边去掉"都"字。
(二)修改病句方法
可以归纳为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的)移(语序不当的)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例: 1、探究成功者的足迹,大多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良好的社会教育。
2、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3、早晨6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已经站满了数万名迎送的人群。
4、为了防止树病造成的危害,园林工人逐一对公共场所、公园、广场、街道的树木进行排查。
5、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6、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房屋、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感情。
7、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8、是否努力学习,使我们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
9、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树立不畏艰难的勇气。
10、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改:1、探究成功者的足迹,他们的成功大多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缺少主语)
2、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桃花。 (常识性问题,梨花是白的)
3、早晨6点钟,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已经站满了数万名迎送的人群。 (同1)
4、为了防止树病造成的危害,园林工人逐一对公园、广场、街道的树木进行排查。 (公园,街道等就是公共场所,重复)
5、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介宾短语不做主语)
6、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即使不能拥有舒适的房屋、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感情。 (虚词使用不当)
7、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广泛地交换了意见。(没有广泛的意见之说)
8、是否努力学习,是我们能否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条件复句 ,前后应保持一致)
9、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树立不畏艰难的信心。 (动宾搭配不当)
10、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文学名著要读了才有用)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主客颠倒:
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分句位置不当:
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应将"国家"改为"行为)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
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2、赘余
(1)主语多余
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2)谓语多余:
例: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3)宾语多余:
例: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4)附加成份多余:
例: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四)结合混乱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语句杂糅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句子歧义:
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4、否定失当:
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小结:以上对病句的分类并不严格,对于病句,不必死记其类型,只要多练习,能够发现语病并能够改正就可以了。
四、高考题型示例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1999年全国高考考试题)
A、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C、她把积攒引导来的400元零花钱,资助给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赵长波,确保他能够支付读完小学的学费。
D、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简析:正确选项是C项。A项搭配不当,"官兵"可以放弃休假,坚守岗位,"消防车"则不能。B项属句式杂糅,应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D项介词搭配不当,应将"关于"改为"对于"。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000年全国高考考试题)
A、这项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年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B、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C、在新的千年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全世界惊异的奇迹变来。
D、这家工厂虽然规范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评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简析:本题重点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正确答案是C项。A项属句式杂糅,可以说"学员除……外,还有清华大学……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可以说"学员除……外,来自……也参加了学习。"将两种句式掺杂柔合在一起使用)必然造成结构上的混乱。B项不合逻辑,"一切出版物"包括"报刊、杂志",因而不能将他们并列。D项搭配不当,这句话的主语是"工厂","规模不大""曾两次获省科学大会奖"可以指"这家工厂",但"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则不能是"这家工厂"了。
3、下列各句中,没能语病的一句是(2001年全国高考题)
A、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B、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C、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D、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简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项。B项犯了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的毛病。上文说"如何让大家都富起来呢",下文就应接着说"要让知识起决定作用",仍用未然语气,现在变成已然语气,显然前后失去照应。C项犯自相矛盾、不合逻辑的毛病。"日前"意思是"几天前",而"正在……之中"则表示行为还在进行中,因而这两个词在时态上相矛盾,应将"日前"改为"目前"。D项犯了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说"加快速度"可以,但不能说"加快规模",而只能说"扩大规模"。
五、方法总结
高考对病句的考查不要求考生死记病句类型,只要会找出毛病并修改即可,因此应做练习,掌握辨析与修改病句的方法,下面简单介绍辨析语病、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辨析病句方法
1、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如以修改。例如:
不管气侯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不管……都……"显得不合习惯,正确说法应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2、紧缩法
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
例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主干为"品质浮现",明显为主谓搭配不当。)
3、造句类比法
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有无问题便清楚了
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他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因此原句应将"老师的重视"中的"的"去掉)
4、逻辑意义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各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即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法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例如:(1)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2)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炬成才的。
(1)句中"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2)句中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应改为"凡是"为"大都",后边去掉"都"字。
(二)修改病句方法
可以归纳为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的)移(语序不当的)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例: 1、探究成功者的足迹,大多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良好的社会教育。
2、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3、早晨6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已经站满了数万名迎送的人群。
4、为了防止树病造成的危害,园林工人逐一对公共场所、公园、广场、街道的树木进行排查。
5、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6、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房屋、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感情。
7、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8、是否努力学习,使我们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
9、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树立不畏艰难的勇气。
10、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改:1、探究成功者的足迹,他们的成功大多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缺少主语)
2、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桃花。 (常识性问题,梨花是白的)
3、早晨6点钟,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已经站满了数万名迎送的人群。 (同1)
4、为了防止树病造成的危害,园林工人逐一对公园、广场、街道的树木进行排查。 (公园,街道等就是公共场所,重复)
5、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介宾短语不做主语)
6、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即使不能拥有舒适的房屋、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感情。 (虚词使用不当)
7、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广泛地交换了意见。(没有广泛的意见之说)
8、是否努力学习,是我们能否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条件复句 ,前后应保持一致)
9、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树立不畏艰难的信心。 (动宾搭配不当)
10、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文学名著要读了才有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辨析并修改病句
一、考纲要求:
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二、考点释要
本考点的考生主要立足于辨析与修改。从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可以看出本考点命题的主要方式有四种:(1)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2)让考生在原句上修改病句;(3)判断题目对病句的分析是否正确;(4)判断对病句的修改是否恰当。多以判断式的题型出现在第一卷中,如1999年、2000年、2001年全国高考题的第5题,有时也让考生动手修改,出现在二卷中,如1998年全国高考题的第32题。
病句种类繁多,"考试说明"对病句的类型明确界定为6种,为此我们应把握考查要点并切实领会实质,有针对性地进行考点复习。
三、知识点分解
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主客颠倒:
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分句位置不当:
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应将"国家"改为"行为)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
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2、赘余
(1)主语多余
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2)谓语多余:
例: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3)宾语多余:
例: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4)附加成份多余:
例: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四)结合混乱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语句杂糅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句子歧义:
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4、否定失当:
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小结:以上对病句的分类并不严格,对于病句,不必死记其类型,只要多练习,能够发现语病并能够改正就可以了。
四、高考题型示例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1999年全国高考考试题)
A、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C、她把积攒引导来的400元零花钱,资助给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赵长波,确保他能够支付读完小学的学费。
D、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简析:正确选项是C项。A项搭配不当,"官兵"可以放弃休假,坚守岗位,"消防车"则不能。B项属句式杂糅,应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D项介词搭配不当,应将"关于"改为"对于"。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000年全国高考考试题)
A、这项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年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B、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C、在新的千年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全世界惊异的奇迹变来。
D、这家工厂虽然规范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评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简析:本题重点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正确答案是C项。A项属句式杂糅,可以说"学员除……外,还有清华大学……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可以说"学员除……外,来自……也参加了学习。"将两种句式掺杂柔合在一起使用)必然造成结构上的混乱。B项不合逻辑,"一切出版物"包括"报刊、杂志",因而不能将他们并列。D项搭配不当,这句话的主语是"工厂","规模不大""曾两次获省科学大会奖"可以指"这家工厂",但"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则不能是"这家工厂"了。
3、下列各句中,没能语病的一句是(2001年全国高考题)
A、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B、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C、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D、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简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项。B项犯了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的毛病。上文说"如何让大家都富起来呢",下文就应接着说"要让知识起决定作用",仍用未然语气,现在变成已然语气,显然前后失去照应。C项犯自相矛盾、不合逻辑的毛病。"日前"意思是"几天前",而"正在……之中"则表示行为还在进行中,因而这两个词在时态上相矛盾,应将"日前"改为"目前"。D项犯了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说"加快速度"可以,但不能说"加快规模",而只能说"扩大规模"。
五、方法总结
高考对病句的考查不要求考生死记病句类型,只要会找出毛病并修改即可,因此应做练习,掌握辨析与修改病句的方法,下面简单介绍辨析语病、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辨析病句方法
1、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如以修改。例如:
不管气侯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不管……都……"显得不合习惯,正确说法应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2、紧缩法
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
例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主干为"品质浮现",明显为主谓搭配不当。)
3、造句类比法
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有无问题便清楚了
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他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因此原句应将"老师的重视"中的"的"去掉)
4、逻辑意义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各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即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法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例如:(1)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2)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炬成才的。
(1)句中"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2)句中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应改为"凡是"为"大都",后边去掉"都"字。
(二)修改病句方法
可以归纳为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的)移(语序不当的)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一、考纲要求:
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二、考点释要
本考点的考生主要立足于辨析与修改。从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可以看出本考点命题的主要方式有四种:(1)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2)让考生在原句上修改病句;(3)判断题目对病句的分析是否正确;(4)判断对病句的修改是否恰当。多以判断式的题型出现在第一卷中,如1999年、2000年、2001年全国高考题的第5题,有时也让考生动手修改,出现在二卷中,如1998年全国高考题的第32题。
病句种类繁多,"考试说明"对病句的类型明确界定为6种,为此我们应把握考查要点并切实领会实质,有针对性地进行考点复习。
三、知识点分解
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主客颠倒:
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分句位置不当:
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应将"国家"改为"行为)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
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2、赘余
(1)主语多余
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2)谓语多余:
例: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3)宾语多余:
例: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4)附加成份多余:
例: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四)结合混乱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语句杂糅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句子歧义:
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4、否定失当:
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小结:以上对病句的分类并不严格,对于病句,不必死记其类型,只要多练习,能够发现语病并能够改正就可以了。
四、高考题型示例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1999年全国高考考试题)
A、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C、她把积攒引导来的400元零花钱,资助给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赵长波,确保他能够支付读完小学的学费。
D、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简析:正确选项是C项。A项搭配不当,"官兵"可以放弃休假,坚守岗位,"消防车"则不能。B项属句式杂糅,应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D项介词搭配不当,应将"关于"改为"对于"。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000年全国高考考试题)
A、这项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年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B、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C、在新的千年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全世界惊异的奇迹变来。
D、这家工厂虽然规范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评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简析:本题重点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正确答案是C项。A项属句式杂糅,可以说"学员除……外,还有清华大学……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可以说"学员除……外,来自……也参加了学习。"将两种句式掺杂柔合在一起使用)必然造成结构上的混乱。B项不合逻辑,"一切出版物"包括"报刊、杂志",因而不能将他们并列。D项搭配不当,这句话的主语是"工厂","规模不大""曾两次获省科学大会奖"可以指"这家工厂",但"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则不能是"这家工厂"了。
3、下列各句中,没能语病的一句是(2001年全国高考题)
A、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B、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C、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D、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简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项。B项犯了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的毛病。上文说"如何让大家都富起来呢",下文就应接着说"要让知识起决定作用",仍用未然语气,现在变成已然语气,显然前后失去照应。C项犯自相矛盾、不合逻辑的毛病。"日前"意思是"几天前",而"正在……之中"则表示行为还在进行中,因而这两个词在时态上相矛盾,应将"日前"改为"目前"。D项犯了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说"加快速度"可以,但不能说"加快规模",而只能说"扩大规模"。
五、方法总结
高考对病句的考查不要求考生死记病句类型,只要会找出毛病并修改即可,因此应做练习,掌握辨析与修改病句的方法,下面简单介绍辨析语病、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辨析病句方法
1、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如以修改。例如:
不管气侯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不管……都……"显得不合习惯,正确说法应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2、紧缩法
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
例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主干为"品质浮现",明显为主谓搭配不当。)
3、造句类比法
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有无问题便清楚了
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他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因此原句应将"老师的重视"中的"的"去掉)
4、逻辑意义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各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即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法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例如:(1)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2)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炬成才的。
(1)句中"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2)句中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应改为"凡是"为"大都",后边去掉"都"字。
(二)修改病句方法
可以归纳为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的)移(语序不当的)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1-02
展开全部
辨析并修改病句
一、考纲要求:
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二、考点释要
本考点的考生主要立足于辨析与修改。从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可以看出本考点命题的主要方式有四种:(1)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2)让考生在原句上修改病句;(3)判断题目对病句的分析是否正确;(4)判断对病句的修改是否恰当。多以判断式的题型出现在第一卷中,如1999年、2000年、2001年全国高考题的第5题,有时也让考生动手修改,出现在二卷中,如1998年全国高考题的第32题。
病句种类繁多,"考试说明"对病句的类型明确界定为6种,为此我们应把握考查要点并切实领会实质,有针对性地进行考点复习。
三、知识点分解
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主客颠倒:
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分句位置不当:
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应将"国家"改为"行为)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
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2、赘余
(1)主语多余
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2)谓语多余:
例: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3)宾语多余:
例: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4)附加成份多余:
例: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四)结合混乱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语句杂糅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句子歧义:
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4、否定失当:
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小结:以上对病句的分类并不严格,对于病句,不必死记其类型,只要多练习,能够发现语病并能够改正就可以了。
四、高考题型示例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1999年全国高考考试题)
A、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C、她把积攒引导来的400元零花钱,资助给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赵长波,确保他能够支付读完小学的学费。
D、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简析:正确选项是C项。A项搭配不当,"官兵"可以放弃休假,坚守岗位,"消防车"则不能。B项属句式杂糅,应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D项介词搭配不当,应将"关于"改为"对于"。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000年全国高考考试题)
A、这项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年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B、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C、在新的千年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全世界惊异的奇迹变来。
D、这家工厂虽然规范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评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简析:本题重点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正确答案是C项。A项属句式杂糅,可以说"学员除……外,还有清华大学……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可以说"学员除……外,来自……也参加了学习。"将两种句式掺杂柔合在一起使用)必然造成结构上的混乱。B项不合逻辑,"一切出版物"包括"报刊、杂志",因而不能将他们并列。D项搭配不当,这句话的主语是"工厂","规模不大""曾两次获省科学大会奖"可以指"这家工厂",但"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则不能是"这家工厂"了。
3、下列各句中,没能语病的一句是(2001年全国高考题)
A、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B、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C、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D、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简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项。B项犯了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的毛病。上文说"如何让大家都富起来呢",下文就应接着说"要让知识起决定作用",仍用未然语气,现在变成已然语气,显然前后失去照应。C项犯自相矛盾、不合逻辑的毛病。"日前"意思是"几天前",而"正在……之中"则表示行为还在进行中,因而这两个词在时态上相矛盾,应将"日前"改为"目前"。D项犯了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说"加快速度"可以,但不能说"加快规模",而只能说"扩大规模"。
五、方法总结
高考对病句的考查不要求考生死记病句类型,只要会找出毛病并修改即可,因此应做练习,掌握辨析与修改病句的方法,下面简单介绍辨析语病、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辨析病句方法
1、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如以修改。例如:
不管气侯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不管……都……"显得不合习惯,正确说法应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2、紧缩法
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
例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主干为"品质浮现",明显为主谓搭配不当。)
3、造句类比法
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有无问题便清楚了
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他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因此原句应将"老师的重视"中的"的"去掉)
4、逻辑意义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各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即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法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例如:(1)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2)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炬成才的。
(1)句中"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2)句中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应改为"凡是"为"大都",后边去掉"都"字。
(二)修改病句方法
可以归纳为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的)移(语序不当的)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例: 1、探究成功者的足迹,大多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良好的社会教育。
2、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3、早晨6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已经站满了数万名迎送的人群。
4、为了防止树病造成的危害,园林工人逐一对公共场所、公园、广场、街道的树木进行排查。
5、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6、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房屋、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感情。
7、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8、是否努力学习,使我们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
9、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树立不畏艰难的勇气。
10、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改:1、探究成功者的足迹,他们的成功大多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缺少主语)
2、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桃花。 (常识性问题,梨花是白的)
3、早晨6点钟,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已经站满了数万名迎送的人群。 (同1)
4、为了防止树病造成的危害,园林工人逐一对公园、广场、街道的树木进行排查。 (公园,街道等就是公共场所,重复)
5、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介宾短语不做主语)
6、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即使不能拥有舒适的房屋、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感情。 (虚词使用不当)
7、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广泛地交换了意见。(没有广泛的意见之说)
8、是否努力学习,是我们能否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条件复句 ,前后应保持一致)
9、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树立不畏艰难的信心。 (动宾搭配不当)
10、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一、考纲要求:
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二、考点释要
本考点的考生主要立足于辨析与修改。从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可以看出本考点命题的主要方式有四种:(1)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2)让考生在原句上修改病句;(3)判断题目对病句的分析是否正确;(4)判断对病句的修改是否恰当。多以判断式的题型出现在第一卷中,如1999年、2000年、2001年全国高考题的第5题,有时也让考生动手修改,出现在二卷中,如1998年全国高考题的第32题。
病句种类繁多,"考试说明"对病句的类型明确界定为6种,为此我们应把握考查要点并切实领会实质,有针对性地进行考点复习。
三、知识点分解
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主客颠倒:
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分句位置不当:
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应将"国家"改为"行为)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
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2、赘余
(1)主语多余
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2)谓语多余:
例: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3)宾语多余:
例: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4)附加成份多余:
例: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四)结合混乱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语句杂糅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句子歧义:
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4、否定失当:
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小结:以上对病句的分类并不严格,对于病句,不必死记其类型,只要多练习,能够发现语病并能够改正就可以了。
四、高考题型示例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1999年全国高考考试题)
A、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C、她把积攒引导来的400元零花钱,资助给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赵长波,确保他能够支付读完小学的学费。
D、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简析:正确选项是C项。A项搭配不当,"官兵"可以放弃休假,坚守岗位,"消防车"则不能。B项属句式杂糅,应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D项介词搭配不当,应将"关于"改为"对于"。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000年全国高考考试题)
A、这项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年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B、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C、在新的千年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全世界惊异的奇迹变来。
D、这家工厂虽然规范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评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简析:本题重点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正确答案是C项。A项属句式杂糅,可以说"学员除……外,还有清华大学……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可以说"学员除……外,来自……也参加了学习。"将两种句式掺杂柔合在一起使用)必然造成结构上的混乱。B项不合逻辑,"一切出版物"包括"报刊、杂志",因而不能将他们并列。D项搭配不当,这句话的主语是"工厂","规模不大""曾两次获省科学大会奖"可以指"这家工厂",但"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则不能是"这家工厂"了。
3、下列各句中,没能语病的一句是(2001年全国高考题)
A、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B、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C、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D、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简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项。B项犯了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的毛病。上文说"如何让大家都富起来呢",下文就应接着说"要让知识起决定作用",仍用未然语气,现在变成已然语气,显然前后失去照应。C项犯自相矛盾、不合逻辑的毛病。"日前"意思是"几天前",而"正在……之中"则表示行为还在进行中,因而这两个词在时态上相矛盾,应将"日前"改为"目前"。D项犯了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说"加快速度"可以,但不能说"加快规模",而只能说"扩大规模"。
五、方法总结
高考对病句的考查不要求考生死记病句类型,只要会找出毛病并修改即可,因此应做练习,掌握辨析与修改病句的方法,下面简单介绍辨析语病、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辨析病句方法
1、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如以修改。例如:
不管气侯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不管……都……"显得不合习惯,正确说法应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2、紧缩法
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
例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主干为"品质浮现",明显为主谓搭配不当。)
3、造句类比法
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有无问题便清楚了
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他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因此原句应将"老师的重视"中的"的"去掉)
4、逻辑意义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各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即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法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例如:(1)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2)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炬成才的。
(1)句中"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2)句中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应改为"凡是"为"大都",后边去掉"都"字。
(二)修改病句方法
可以归纳为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的)移(语序不当的)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例: 1、探究成功者的足迹,大多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良好的社会教育。
2、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3、早晨6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已经站满了数万名迎送的人群。
4、为了防止树病造成的危害,园林工人逐一对公共场所、公园、广场、街道的树木进行排查。
5、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6、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房屋、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感情。
7、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8、是否努力学习,使我们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
9、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树立不畏艰难的勇气。
10、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改:1、探究成功者的足迹,他们的成功大多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缺少主语)
2、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桃花。 (常识性问题,梨花是白的)
3、早晨6点钟,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已经站满了数万名迎送的人群。 (同1)
4、为了防止树病造成的危害,园林工人逐一对公园、广场、街道的树木进行排查。 (公园,街道等就是公共场所,重复)
5、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介宾短语不做主语)
6、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即使不能拥有舒适的房屋、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感情。 (虚词使用不当)
7、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广泛地交换了意见。(没有广泛的意见之说)
8、是否努力学习,是我们能否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条件复句 ,前后应保持一致)
9、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树立不畏艰难的信心。 (动宾搭配不当)
10、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