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以后的中日关系

快乐生活
2024-05-26 · 百度认证:北京唔哩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快乐生活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关于九一八事变,双方在事变的近因与具体过程上存在争议,但对于事变的性质并无分歧。九一八事变后,中日关系持续六年并未迅速演变成全面战争,如何看待这一时期中日关系的走向,成为需要探讨的第一个问题。
首先,中日史学界对九一八事变的下限存在分歧:中国学界普遍认为是在1932年9月日本承认伪满洲国,而日本学界则以1933年5月《塘沽协定》的签订为标志。本文遵循中国学界的一般观点。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并在一二八事变中扶持伪满洲国并予以外交承认。这一过程清晰明了,无需赘述。
然而,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的对华政策是否仅限于侵占东北三省、扶持和承认伪满洲国,这是问题的关键。九一八事变不久,日本政府发表《关于满洲事变的第一次声明》,声称将采取“不扩大”方针。随后,陆军省和参谋本部制订了《关于解决满洲事变的方针》,不仅提出了“满蒙问题”的目标,还涉及“中国本部”的方策。这一政策区分了对“满蒙”和“中国本部”的不同态度,附件中提到要密切注意中国政局的演变,对稳健政权采取尊重和善意态度,并在情况允许时解决各种案件,避免事端。
该附件还详细规定了日本对上海、沿海长江沿岸地区以及山东地方和华北的不同对策。特别是对于山东地方和华北,如果治安混乱,日本将保护其国民的生命财产。这份文件具有承前启后的过渡意义,标志着日本对华政策由满蒙转向中国本部。
1933年2月23日,内田外相重新解释了上述对华政策,取消了附件形式,改称《处理对华时局的方针纲要》,共五点。这一解释使日本对华政策更加明确和完善。
综上,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政府与军部决定的“满蒙政策”之外的“中国本部政策”,实际上是日本向中国本土进行侵略与扩张的政策,这一政策决定了九一八事变后中日关系的走向。
详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