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在生产力非常低的古代都吃些什么?
有句老话说的好:“一顿不吃饿得慌”,那么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化当中,饮食文化也是很注重的,尤其是在民间,农耕社会下,吃饭更成了天大的事情,加上那会儿生产力低,社会经济发展也不好,所以人们能够填饱肚子也很难,和我们如今比起来是有很大差别的,那么古人那会儿吃啥呢?
如今我们现代人是一日三餐,可古代就不一样了,并没有所谓的一日三餐,在汉朝之前,人们一天能吃上两顿饭就是好的,那会儿农业不发达,粮食的产量也不高,要是收成不好,可能一天一顿或者是几天一顿都是很正常的生活,这种现状一直到了宋朝之后,经济迅速发展,农业也提高了不少,还有了夜市,而富人这个时候就能一日三餐吃好的了,穷人的话也成了一日二餐,总归是饿不着肚子。
那么他们吃什么呢?因为朝代不一样,食物也不一样,因为不少农作物不是本来就存在的,而是后来传过来的,就像西周时期,没有水稻,小麦都很少有人知道,当时穷人也好还是富人,吃的都是粟米,就是小米,这是我们如今早上喝粥吃的,在当时却成了主食,唯一不同的是,家里有钱的还能吃菜吃肉。
周朝之后,小麦才慢慢普及,这个情况也出现好转,馒头也有了,但需要很多的面粉,这个时候穷人是吃不起的,只能吃烧饼,这还是班超出使西域学会来的,除此之外还有大豆也是穷人吃的东西,这个是很好存活的,种下去基本都可以成长起来,只是难饱腹,穷人吃得多。
而肉这个东西,一般人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一顿,穷人就更吃不上了,但有一点让人觉得好笑,古人的那些权贵是不屑于吃猪肉的,他们觉得很没面子,大多数喜欢吃牛羊肉,但牛在农田里耕作,如果不是年龄老的话,是不会被宰的,所以更多人就吃羊肉了。在后来宋朝苏轼制作了东坡肉,权贵才开始接受猪肉,但毕竟没什么调料,还是缺了点什么。
到了明朝的时候红薯进来了改变了穷人的现状,从南美地区到了中国,有糖分而且还能饱腹,耕作周期也不长,还能很快适应当地环境,所以穷人都很喜欢吃红薯,也是因为这样,导致明清时期人口迅速增加。当然穷人有的还喜欢吃野菜糟糠这些东西,到现在都有穷人吃,我想年龄大点的人应该知道。
所以,古代穷人还是很可怜,没有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东西,只能吃最普通而且不能饱腹的食物,而且营养也跟不上,不知道古人是怎么坚持下来的,要是现代人肯定一顿都受不了。